“神奇”小“狗狗”誕誕王靈誕、“小靈哥”王挺華、“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蓮、王梅芳、......的波浪線爸爸(簡稱“波爸”)天父似的人物(上帝見了發愁、觀世音聽了起舞、......)三槐堂王氏三沙王巷分支王堅2019.05.20收集的三槐堂王氏資料
“神奇”小“狗狗”誕誕王靈誕、“小靈哥”王挺華、“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蓮、王梅芳、......的波浪線爸爸(簡稱“波爸”)天父似的人物(上帝見了發愁、觀世音聽了起舞、......)三槐堂王氏三沙王巷分支王堅2019.05.20收集的三槐堂王氏資料
《“神奇”小“狗狗”誕誕王靈誕、“小靈哥”王挺華、“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蓮、王梅芳、......的波浪線爸爸(簡稱“波爸”)天父似的人物(上帝見了發愁、觀世音聽了起舞、......)三槐堂王氏三沙王巷分支王堅2019.05.20收集的三槐堂王氏資料》(盛謝諸多網站、網站工作人員、作者、企業家、科學家、......)圖片下載地址(已加密,暫不公開,非常抱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vXgHkPxsm-cQlSradAXyFrLGTKaoyKcF
以下信息源自Baidu百科:
三槐堂 (王氏三槐堂)
三槐堂王氏是王氏重要的望族之壹,該望族形成於北宋真宗時期,壹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著名,唯獨三槐堂王氏是個例外。該堂號在王氏眾多分支中僅列太原王、瑯琊王之後,位居第三。但就影響而言,王旦久居相位地位顯赫,使得子孫後代飛黃騰達而長久不衰,三槐堂王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堂”壹詞幾乎與王姓畫上了等號。歷史上三槐堂王的發祥地在今莘縣莘城鎮群賢堡村確定無疑。而作為王氏宗祠的三槐堂,更成為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中文名稱:三槐堂 地理位置:山東莘縣)
名字由來:
史書記載,周代宮廷外植有三株槐樹,百官朝見天子時,三公皆面槐而立。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過,隨著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傳,宋朝以後,三槐幾乎成了王姓的代稱。
北宋初期,趙匡胤想以謀反罪名除掉大將符彥卿。於是,讓祖籍莘縣的大臣王祜前去調查。王祜核實後得知,符彥卿並無謀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幾個家奴仗勢欺人。王祜對符家家奴嚴懲後回朝稟報皇帝:願以百口之家保符彥卿無罪。趙匡胤除掉符彥卿的設想泡了湯,遂遷怒於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應做宰相的他,仕途異常坎坷。直至太宗趙光義即位後,64歲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職壹個多月就病死了。
壯誌難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發現次子王旦聰敏過人,前程可喜,便親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樹三株,十分自信地預言:“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誌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禦史大夫)三要職合稱“三公”,是眾臣之首。
30年後,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清廉節儉、至死不渝”的處世之道開創了三槐堂亙古流傳的官風、家風。王祜的其他兩個兒子也異常聰穎,先後踏入仕途。
王旦病故後,子孫將其遺體暫厝於其外祖家——開封新裏鄉大邊村
山東莘縣三槐堂
山東莘縣三槐堂
,遵王旦遺囑,葬儀從簡,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38年後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書宋仁宗趙禎,要為其父立碑,趙禎慨然應允,並親書“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詔命大學士歐陽修為王旦撰寫碑文。於是,王素受欽命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後,王素在開封城東門外的王氏宗祠院內亦植槐樹三株,並將宗祠命名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稱謂至此漸聞於世。
1073年,王素病逝,遼兵屢犯宋都,京城壹帶戰事不斷,加之黃河不斷泛濫,祖墳面臨厄運,王素之子王鞏在葬父的同時,也將祖父王旦的遺骨遷至故裏莘縣群賢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獸、墓表的設置皆與開封之墓相同。
幾乎同時,王鞏在群賢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鞏拜訪蘇軾時,請這位忘年交為自家的宗祠題了“三槐堂”三字,並作《三槐堂銘》。此文後被收入《古文觀止》等文集,轟動壹時,三槐王氏的名聲由此愈加被眾人熟知。
三槐後裔: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後,可謂人才濟濟,名人輩出。王旭、王素、王質、王鞏、王靖、王古、王震、王倫、王楠在《宋史》中均有傳記。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賢人,故處於莘縣的三槐王氏發祥地王莊被改為“群賢堡”。
宗廟建築:
歷史上的莘縣城內的三槐堂坐南朝北,東鄰火神廟,西至鼓樓口,南接考棚,北靠茶葉坑。院內有三棵槐樹,西邊兩棵,東面壹棵,還有神道碑數通。堂內有神臺、神桌,供奉著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現莘縣城內三槐堂舊址聳立的是壹座紅色的大樓。
以下信息源自聊城新聞網:
莘縣三槐堂 王姓淵源長
2016-03-31 11:38
最新統計顯示,王姓是中國第壹大姓,有9288.1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25%。四海內外,提及“三槐堂”,眾多三槐後裔倍感榮耀。即便是壹些本非三槐嫡傳的王氏後人也以槐蔭子孫自詡。為便於供奉,各地紛紛建起了“三槐堂”。
最為重要的是,近年來,三槐王氏後裔來莘縣尋根問祖者絡繹不絕。漸行風靡的來莘問祖風,讓莘縣三槐後裔似乎措手不及。那麽,作為王姓重要分支的“三槐王”到底和莘縣有什麽關系?三槐堂與莘縣存有怎樣的血脈情緣?最近,記者前去莘縣尋個究竟。
手植三槐立家風
聽說記者要來,“三槐堂協會”副會長王洪林早早在莘縣文物管理所門前等候。壹見到記者,王洪林就翻著自己多年記錄的文字向記者講起了三槐堂、三槐家風的來歷。
史書記載,周代宮廷外植有三株槐樹,百官朝見天子時,三公皆面槐而立。因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過,隨著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傳,宋朝以後,三槐幾乎成了王姓的代稱。
北 宋初期,趙匡胤想以謀反罪名除掉大將符彥卿。於是,讓祖籍莘縣的大臣王祜前去調查。王祜核實後得知,符彥卿並無謀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幾個家奴仗勢欺人。 王祜對符家家奴嚴懲後回朝稟報皇帝:願以百口之家保符彥卿無罪。趙匡胤除掉符彥卿的設想泡了湯,遂遷怒於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應做宰相的他,仕途異常 坎坷。直至太宗趙光義即位後,64歲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職壹個多月就病死了。
壯誌難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發現次子王旦聰敏過人,前程可喜,便親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樹三株,十分自信地預言:“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誌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禦史大夫)三要職合稱“三公”,是眾臣之首。
30年後,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清廉節儉、至死不渝”的處世之道開創了三槐堂亙古流傳的官風、家風。王祜的其他兩個兒子也異常聰穎,先後踏入仕途。
對於三槐王氏家風的起源,三槐堂36世孫王洪林如數家珍。
說 起王旦,莘縣群賢堡村82歲的王學溫感到無比自豪。他說,王旦病故後,子孫將其遺體暫厝於其外祖家——開封新裏鄉大邊村,遵王旦遺囑,葬儀從簡,甚至墓碑 也未立。直至38年後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書宋仁宗趙禎,要為其父立碑,趙禎慨然應允,並親書“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詔命大學士歐陽修為王旦撰寫 碑文。於是,王素受欽命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後,王素在開封城東門外的王氏宗祠院內亦植槐樹三株,並將宗祠命名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稱謂至此漸聞於 世。
“1073年,王素病逝,遼兵屢犯宋都,京城壹帶戰事不斷,加之黃河不斷泛濫,祖墳面臨厄運,王素之子王鞏在葬父的同時,也將祖父王旦的遺骨遷至故裏莘縣群賢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獸、墓表的設置皆與開封之墓相同。”王洪林說。
幾乎同時,王鞏在群賢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鞏拜訪蘇軾時,請這位忘年交為自家的宗祠題了“三槐堂”三字,並作《三槐堂銘》。此文後被收入《古文觀止》等文集,轟動壹時,三槐王氏的名聲由此愈加被眾人熟知。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後,可謂人才濟濟,名人輩出。王旭、王素、王質、王鞏、王靖、王古、王震、王倫、王楠在《宋史》中均有傳記。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賢人,故處於莘縣的三槐王氏發祥地王莊被改為“群賢堡”。
忠厚清廉傳承千年
研究“三槐堂”達18年之久、年逾六旬的莘縣原政協副主席楊巨源談起“三槐堂”極具權威。他說,正是三槐王“忠信仁厚”的家風和“清廉、嚴謹”的官風,形成了千百年來“三槐文化”的精髓。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王朝,皇帝更換宰相是常有的事。而王旦能輔佐宋真宗達18年之久,並且常被宋真宗稱為“致太平者”,著實有他壹套獨特的官風。王旦以後,王家群賢輩出,僅在宋史中記載的就達11人之多,這說明王旦嚴謹的家風深深地影響著後世子孫。
“作為大宋宰相的王旦,在相位時從不推薦親屬擔當朝中要職,即便皇帝加封其親屬重要官職,他也千方百計阻攔。這些在史書中均有據可查。”楊巨源說。
王旦壹生清廉,身居相位從不大擺宴席慶壽。他常說,子孫應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家立業,老輩人多置田宅沒有好處,弄不好會使他們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甚至惹出爭鬥來。因此,王旦壹生居住簡陋。王旦終生只娶趙氏壹妻,從未納妾。這在封建社會納妾狎妓成風的官場中是絕無僅有的。
王旦在留給家人的遺囑中告誡子弟:王家素有清名,今後要保持這種廉潔勤儉的門風,任何時候都不能奢侈腐化。死後不厚葬,棺木中不裝金銀珠寶。即便宋真宗賞賜白金5000兩,王旦堅持不受並派人送回宮中,真宗強令擡回王旦府。誰知剛到王府門口,王旦咽了最後壹口氣。
“碑•墓•匾”為三槐作證
“目前,‘三槐王’祖先留給莘縣三件寶:三槐堂石碑、壹代名相王旦之墓和三槐堂匾。這三寶加上正史的明確記載以及各地王氏後裔的壹致認同,莘縣莘城鎮群賢堡村是三槐故裏確定無疑!”王洪林說。
現在,存放在莘縣文管所內的三槐堂石碑,字跡已模糊不清,但隱約能辨出石碑記錄了莘縣城內三槐堂的建設年月、規模、風格等諸多信息。
在 莘縣城區東北角的群賢堡村東北方向,記者看到,壹個足有2米高的土丘格外顯眼,前面的紅磚小屋內立著壹塊墓碑。黑色的墓碑正面清晰地顯示“宋相王文正公旦 子明墓”10個陰文字。群賢堡村村委會主任王安泰告訴記者,這裏就是北宋壹代名相王旦的墓地。北面不遠處還有其父王祜及王旦哥哥王懿之墓。王安泰說,正是 這座墓地,讓五湖四海的三槐王氏後裔魂牽夢繞,不斷來此祭拜祖先。
說起以往的王旦墓,群賢堡年屆82歲的王學溫久久不能平靜。老人顫巍巍地 拿出珍藏多年的手抄本三槐王氏後裔宗譜以及在聊城的分布記錄說,“三槐後裔近在莘縣諸多村莊、東昌府堂邑、侯營等地,遠在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僅在泰 國的就有數萬人,三槐祖陵該修修了!”在王學溫的記憶中,王旦墓前曾有兩米高的神遂碑數通及石人、石獸、望柱等,現在都空空如也。
莘縣王化村三槐王氏後裔王立申家中的那塊僅存的三槐堂牌匾,是舊時莘縣城內三槐堂的惟壹見證。年屆六旬的王立申說,這是其父王虎臣在***期間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三槐堂牌匾黑底金字,筆力遒勁,據傳是歐陽修所寫,但無落款。
據 王立申回憶,莘縣城內的三槐堂坐南朝北,東鄰火神廟,西至鼓樓口,南接考棚,北靠茶葉坑。院內有三棵槐樹,西邊兩棵,東面壹棵,還有神道碑數通。堂內有神 臺、神桌,供奉著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記者在莘縣城內三槐堂舊址看到,這裏早已沒有三槐堂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壹座紅色的大樓。
修建三槐祖陵呼聲不斷
“三 槐堂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楊巨源說,王姓是中華第壹大姓,三槐王在眾多王姓分支中僅列太原王、瑯琊王之後,位居第三。但就影響而言, 王旦久居相位,地位顯赫,使得子孫後代飛黃騰達而長久不衰,三槐王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壹詞幾乎與王姓畫上了等號。歷 史上三槐王的發祥地在今莘縣莘城鎮群賢堡村確定無疑。
另外,“三槐文化”是莘縣乃至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其現實意義對當今社會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修復“三槐堂”和“三槐祖陵”對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也會起到推動作用。
王洪林說,2003年成立的“三槐文化研究會”已架起各地三槐後裔溝通的橋梁,啟動了對三槐文化的研究,並呼籲通過各種方式籌資在王旦墓前修復“三槐祖陵”和“三槐堂”。剛剛更名的“三槐堂協會”下設“三槐文化研究會”、“三槐宗親聯誼會”、“三槐堂修復保護委員會”等。
據了解,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三槐王氏後裔,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不斷以各種方式問尋祖地,前來實地尋訪者就達數百人。美國電腦大王王安逝世前牽掛著三槐堂,四川年逾八旬的王家國實地尋祖,並多次捐錢。另外,各地數以萬計的三槐後裔也紛紛表達了重修三槐祖陵的願望。
記者得到證實,三槐文化園已被省政府批準建設。“但願幾年後的莘縣三槐堂和三槐墓地會向世人呈現壹幅新氣象!”三槐堂協會副會長王洪林充滿了期待。(聊城晚報記者 陳金路)
以下信息源自Baidu百科:
三槐堂銘:
《三槐堂銘》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壹篇文章。文章首先從天命的有常立論,肯定了善惡的因果報應,提出“仁者必有後”的觀點;然後記敘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經過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孫後代多有仁德賢能者的事實。全文貫穿著天命有常、因果報應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敘事議理,委婉多姿而又清麗順暢。
《三槐堂1銘》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2哉?吾聞之申包胥3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4。善者以怠,惡者以肆5。盜跖6之壽,孔、顏7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8矣。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9而不食其報,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10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11,顯於漢、周之際12,歷事太祖13、太宗14,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15不容於時。蓋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16者。”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17,相真宗18皇帝於景德、祥符19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於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於身,責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契20,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21,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22侍從將帥23三十餘年,位不滿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24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棲筠之子吉甫25,其孫德裕26,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27也。
懿敏公之子鞏28與吾遊,好德而文,以世29其家,吾以是銘之。銘曰:
“嗚呼休30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31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32。嗚呼休哉!” [3]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三槐(huái)堂:北宋王祜家中的廳堂,因曾植三株槐樹於庭院而得名。
衷:折中,裁斷。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姓公孫,封地在申,故稱申包胥。
茫茫:渺茫難測。
肆:放縱。
盜跖(zhí):傳說中春秋末期楚國奴隸起義領袖。盜:古代統治階級對起義者的蔑稱。
孔、顏:即孔子、顏回。孔子,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顏回,孔子的學生,被尊稱為賢人。
審:明白。
厚施:指替朝廷出力不少,對百姓的恩惠很多。
守文:遵守成法。
晉國王公:即王祜。後漢、後周時曾任司戶參軍、縣令等職,宋初官至兵部侍郎,為兵部副長官,死後封晉國公。
漢、周之際:指五代的後漢、後周。
太祖:宋太祖趙匡胤。
太宗:宋太宗趙光義,太祖之弟。
直道:正直。
三公:西漢時以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合稱三公,是臣子的最高職銜。宋仍沿用但已無實職。
魏國文正公:指王旦,王祜的兒子,真宗鹹平四年任參知政事,景德三年拜相。封魏國公,謚文正。
真宗:宋真宗趙恒,太宗之子。
景德、祥符,宋真宗年號。
左契(qì):古代契約分左右兩聯,左契憑以索償。
懿(yì)敏公:即王素,宋仁宗時官至工部尚書,謚懿敏。
出入:指出入朝廷內外。
將帥:指出任州府軍政長官。
李棲筠(yún):字貞壹,唐代宗時曾官至給事中。
吉甫:即李吉甫,字弘憲,唐憲宗時官至宰相。
德裕:李吉甫之子,武宗時為宰相。
艾:止,盡。
鞏:即王鞏,字定國,有文才,個性豪放不羈,終身不仕。
世:文中用作動詞,指繼承家風。
休:美。
皇:通“遑”,閑暇。
符:祥瑞的象征。 [2]
白話譯文
天道是壹定的嗎?可是賢德的人不壹定顯貴,仁善的人不壹定長壽。天道不是壹定的嗎?可仁善的人卻必然後繼有人。這兩種說法取哪種才算恰當呢?我聽申包胥說:“人要是下了決心就能打破天道,天道要是確定了也能勝過人為的努力。”世上談論天道的人,不等天道落定便去要求它的靈驗,所以認為天道茫茫,難於預測。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惡的人因此放肆。像從前盜跖的長壽,孔子、顏回的困厄。這都是天道尚未落定啊。松柏生在山林當中,開始的時候,它們困厄在蓬蒿野草當中,遭到牛羊的踢踏蹂躪;可是到了最後,它們能四季常青,經歷千年而青翠如初,這就是因為天道已然落定。善惡的報應,將會壹直延續到子孫後代,由此看來天道的落定是壹件長久的事情。我以所見所聞來考察其中的規律,發現天道落定的必然之勢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壹個國家將要興起,就壹定有德惠遍施於世人的大臣盡力貢獻而不求報答,然後他的子孫才能與恪守成法、保有太平盛世的君主壹同享受天下的福祿。已故的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達於後漢、後周的時候,曾經接連侍奉過太祖、太宗兩位皇帝,能文能武,亦孝亦忠,天下人都盼望他能擔任宰相之職,然而王公終究因為為人耿直而不能與時世相融合。他曾經在自己的庭院中栽下了三棵槐樹,說:“我的子孫壹定有位列三公的人。”後來他的兒子魏國文正公,擔任了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間的宰相,正逢上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無事的好時候,他享有福祿榮名共十八年。
如果今天托物給別人,明天就往回要,那麽可能能要回來,也可能要不回來。而晉公修養自身的德行,向上天求取報答,那麽必是數十年之後才能得到報答,那時候就好像是拿著契約兩聯中的壹聯,親手與上天進行交割壹樣。我是因為這些才知道天道的靈驗果真是必然的。
我沒有趕上親眼看到魏公,只是見到了他的兒子懿敏公。懿敏公以敢於直言迸諫來侍奉仁宗皇帝,在朝廷中出入侍奉皇帝、外出統兵打仗有三十多年了,他的官位並沒有與他的功德相稱。這是上天想要讓王氏復興嗎?為什麽王氏的子孫有如此多的賢良之才呢?世上的人有把晉公比作李棲筠的,論雄才偉略、為人正直等方面,他們真是不相上下。李棲筠的兒子吉甫、孫子德裕,享受的功名富貴與王氏壹族差不多,但是若說到忠誠寬厚、仁善樸實等方面,卻不如魏公父子。由此看來,王氏壹族的福分,還沒有到達鼎盛的時候啊!
懿敏公的兒子鞏與我交遊,他崇尚道德而且文方卓越,以此來繼承他家的傳統。我因此把這些銘記了下來。銘文說:
“多麽美好啊!魏公的豐功偉業,與槐樹壹起萌芽成長。勤勞地添土栽植,必然要經過壹代的時間才能成長起來。他成為真宗皇帝的宰相後,天下四方因此而平安無事。回來後看到自己的家園,已經是槐蔭滿庭了。我輩小人,等不到清晨變成黃昏,就忙著尋找時機,追求名利,哪有時間去顧及自己的品德?只是希望能夠憑著僥幸,不勞而獲罷了。如果沒有妳們這樣的君子,又怎能使國家得到治理?都城的東面,有晉公的居所,郁郁蔥蔥的三棵槐樹,就象征著晉公壹家的賢德。多麽美好啊!” [4]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在湖州上任時為學生王鞏家中的“三槐堂”題寫的銘詞。蘇軾在徐州期間,王鞏曾與其壹起郊遊吟詩。蘇軾來湖州上任,王鞏也趕來相會,並請其為自家“三槐堂”題銘,蘇軾便應邀作《三槐堂銘》。 [5]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全文由敘(序)和銘兩部分組成。敘是記敘性文體,講寫這篇銘的由來;銘,是本文正體,實際是歌功頌德的四言詩。而該文的敘可分為三段。
第壹段從“天可必乎?”到“二者將安取衷哉”,用疑問句開頭:天壹定講道理嗎?那為什麽賢能之士不壹定顯貴,仁德之人不壹定長壽?天壹定不講道理嗎?那為什麽仁德之人壹定有好的後代呢?在天有道、無道之間將采取哪壹種才合適呢?在天君合壹、天道與君權合壹的封建社會,文章的壹開頭竟然對天道的有無提出了詰難,令讀者心驚。這種文章開頭的方法,很有吸引讀者的力量。
第二段從“吾聞之申包胥曰”到“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用事實來證明是有天道的,從而回答了文章開頭的詰難。第二段的壹開頭引用春秋時楚國大夫伍子胥的話:集眾人的力量可以戰勝天,天的不可違抗的客觀規律也可以戰勝人。下文就按“天定”和“天未定”來展開論述。不過,文中的“天定”,實際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代詞;“天未定”是“善不得善報,惡不得惡報”的代詞,蘇軾是認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間壹到,壹切都報”。蘇軾的“壹切都報”的思想在文章中就是: “天定”,天有道。蘇軾認為:世上談論天道的人,都不等天道按其客觀規律行事時來研究它,就以為天道是虛無縹緲,不可探求的。善良的人因天無道不得善報而變得懶惰無所作為,邪惡的人因天無道不得惡報而更加肆無忌憚起來。古代的大盜跖有長壽,古代的聖賢孔子、顏回卻貧困而遭受厄運,這都是天道還沒有按其客觀規律行事的緣故。譬如松柏長在山林,在它們很弱小還是幼苗的時候,會被蓬蒿這類雜草遮掩圍困,會遭受牛羊的踐踏,等到松柏長大,經四季而長青,歷千年而依然蒼勁挺拔的原因,是因為天道已經按照客觀規律行事了。文章由遠而近、由道理而例證以後,就順利地過渡到講當今的人了。蘇軾認為,像松柏的生長中當時不報、而後再報的現象壹樣,人的善惡之報在當世沒有體現,而兌現在他子孫身上的事早就存在。他甚至認為,拿他自己的所見所聞來驗證,這種天道的善有善報是確定無疑的。從而回答了文章開頭的詰難。
這種回答因空洞而缺乏說服人的力量。所以下文就進入正題,用當今名臣王祜及其子孫的事來肯定天有道,從而高度贊頌王祜及其子孫的賢德。
文章進入正題並不直接就事論事,而是先虛後實,先總括壹句,籠蓋下文。“國之將興”,暗指當今宋朝,“厚施而不食其報”指天未定之時的晉國公王祜,“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指天定之時子孫得報。下文就具體說王祜“厚施”於太祖太宗兩代皇帝,卻因說話過於直率而不為當時所容,並交代了三槐堂的由來。接著就說王祜的厚施在他兒子魏國文正公王旦身上得到厚報的事實。文章至此,來了壹個跌宕曲折,批評現實社會中有的人今天行善積德,明天就想從別人身上得到回報,當然有的人能得到回報,有的人就得不到。這種眼光短淺的行為同晉國公王王祜不同。王祜自身修德,像把債券給天壹樣,數十年以後才取還,壹手交債券,壹手得行善積德的回報。這種批評、對照,目的仍在贊頌王祜、王旦父子。這段的最後壹句話是小結,十分明確地指出:天道壹定是存在的。前面說“其可必也審”,這裏說“天之果可必也”,它們之間的層遞關系和最後語句的肯定十分明顯。
第三段從“吾不及見魏公”到“吾是以錄之”,講晉國公的“厚施”回報到他的孫子懿敏公王素,贊頌王氏之福方興未艾。由於王祜、王旦、王素祖孫三代都非常顯貴,有人就把他們和唐朝的李棲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孫三代相比。蘇軾認為李棲筠的雄才大略、剛直正氣同王祜不相上下,李氏三代和王氏三代的功名富貴也差不多,但從忠恕仁厚上講,李棲筠父子卻不如王祜父子。拉李氏三代作陪以顯王氏三代,極贊王氏忠厚傳家,恩澤子孫。最後壹句既交代了寫銘的原因,又增添了王素的兒子王鞏壹代,他也是好修德行而善文章,呵以繼其家世,以呼應上文的“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銘文,用四言韻語來贊頌王氏的三槐。值得提出的是,銘文不僅僅是對王氏歌功頌德,而且對現世的小人進行了針砭:像我輩壹類的小人,壹天到晚只知道去攫取利益,並無時間擔憂過自己的德行。只企求能夠僥幸不種而獲,不勞而取;沒有真正賢德的君子,那麽國將不國。蘇軾憂國憂民之心,在為人寫的銘文中也赫然可見。與敘文相比,銘文則寫得直率而動情。內容上也有所突破,以自己的“不種而獲”沐浴國恩,歸之於“不有君子,其何能國”,說明王氏父子的功業不僅澤及子孫,且澤及世人。這又提高了敘文的思想境界。文章敘議兼行,揮灑如意,文字簡潔,自然流暢。 [3] [6]
名家點評
清代學者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東坡先生全集錄》:可以明天人之際。
清代文論家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凡銘多有敘於前,是文敘中以“天”字為骨,銘中以“德”字為骨。敘中鋪揚功德世系極其盛矣。銘中“吾儕小人”六句,有規勉其子孫意,乃為得體。若壹味誇張,縱然切合,非名筆也。王氏勛業、世德,得此名筆益顯,乃見文人之筆,尤光於史。 [7]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曾任鳳翔府簽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詞代表,並稱“蘇辛”。詩文合集有《蘇東坡集》,文集有《蘇軾文集》,詩集有《蘇軾詩集》,詞集有《東坡樂府》。《全宋詞》收其詞約350首。《全宋詞補輯》錄其詞1首。 [8]
參考資料:
1. (清)吳楚才,(清)吳調候著;東離子譯註.中華經典解讀系列 古文觀止: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04:第243頁
2. (清)吳楚材,吳調侯選編;陶雅慧註譯.國學古典名著 無障礙閱讀本 古文觀止 下冊: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09:第273-276頁
3. 陳振鵬,章培恒主編.古文鑒賞辭典 下 第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7:第1361頁
4. (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謝燁編.古文觀止彩圖館: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5:第373頁
5. 茅坤編選;崇賢書院釋譯.圖解唐宋八大家集:黃山書社,2016.03:第317頁
6. 呂晴飛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辭典 第十壹卷 (重排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416頁
7. 吳楚材,吳調侯選註;韓欣整理.匯評詳註古文觀止 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09:第737頁
8. 吳中勝,黃鳴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崇文書局,2016.01:第245頁
以下信息源自Baidu百科:
三槐堂 (王氏三槐堂)
三槐堂王氏是王氏重要的望族之壹,該望族形成於北宋真宗時期,壹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著名,唯獨三槐堂王氏是個例外。該堂號在王氏眾多分支中僅列太原王、瑯琊王之後,位居第三。但就影響而言,王旦久居相位地位顯赫,使得子孫後代飛黃騰達而長久不衰,三槐堂王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堂”壹詞幾乎與王姓畫上了等號。歷史上三槐堂王的發祥地在今莘縣莘城鎮群賢堡村確定無疑。而作為王氏宗祠的三槐堂,更成為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中文名稱:三槐堂 地理位置:山東莘縣)
名字由來:
史書記載,周代宮廷外植有三株槐樹,百官朝見天子時,三公皆面槐而立。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過,隨著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傳,宋朝以後,三槐幾乎成了王姓的代稱。
北宋初期,趙匡胤想以謀反罪名除掉大將符彥卿。於是,讓祖籍莘縣的大臣王祜前去調查。王祜核實後得知,符彥卿並無謀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幾個家奴仗勢欺人。王祜對符家家奴嚴懲後回朝稟報皇帝:願以百口之家保符彥卿無罪。趙匡胤除掉符彥卿的設想泡了湯,遂遷怒於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應做宰相的他,仕途異常坎坷。直至太宗趙光義即位後,64歲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職壹個多月就病死了。
壯誌難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發現次子王旦聰敏過人,前程可喜,便親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樹三株,十分自信地預言:“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誌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禦史大夫)三要職合稱“三公”,是眾臣之首。
30年後,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清廉節儉、至死不渝”的處世之道開創了三槐堂亙古流傳的官風、家風。王祜的其他兩個兒子也異常聰穎,先後踏入仕途。
王旦病故後,子孫將其遺體暫厝於其外祖家——開封新裏鄉大邊村
山東莘縣三槐堂
山東莘縣三槐堂
,遵王旦遺囑,葬儀從簡,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38年後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書宋仁宗趙禎,要為其父立碑,趙禎慨然應允,並親書“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詔命大學士歐陽修為王旦撰寫碑文。於是,王素受欽命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後,王素在開封城東門外的王氏宗祠院內亦植槐樹三株,並將宗祠命名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稱謂至此漸聞於世。
1073年,王素病逝,遼兵屢犯宋都,京城壹帶戰事不斷,加之黃河不斷泛濫,祖墳面臨厄運,王素之子王鞏在葬父的同時,也將祖父王旦的遺骨遷至故裏莘縣群賢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獸、墓表的設置皆與開封之墓相同。
幾乎同時,王鞏在群賢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鞏拜訪蘇軾時,請這位忘年交為自家的宗祠題了“三槐堂”三字,並作《三槐堂銘》。此文後被收入《古文觀止》等文集,轟動壹時,三槐王氏的名聲由此愈加被眾人熟知。
三槐後裔: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後,可謂人才濟濟,名人輩出。王旭、王素、王質、王鞏、王靖、王古、王震、王倫、王楠在《宋史》中均有傳記。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賢人,故處於莘縣的三槐王氏發祥地王莊被改為“群賢堡”。
宗廟建築:
歷史上的莘縣城內的三槐堂坐南朝北,東鄰火神廟,西至鼓樓口,南接考棚,北靠茶葉坑。院內有三棵槐樹,西邊兩棵,東面壹棵,還有神道碑數通。堂內有神臺、神桌,供奉著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現莘縣城內三槐堂舊址聳立的是壹座紅色的大樓。
以下信息源自聊城新聞網:
莘縣三槐堂 王姓淵源長
2016-03-31 11:38
最新統計顯示,王姓是中國第壹大姓,有9288.1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25%。四海內外,提及“三槐堂”,眾多三槐後裔倍感榮耀。即便是壹些本非三槐嫡傳的王氏後人也以槐蔭子孫自詡。為便於供奉,各地紛紛建起了“三槐堂”。
最為重要的是,近年來,三槐王氏後裔來莘縣尋根問祖者絡繹不絕。漸行風靡的來莘問祖風,讓莘縣三槐後裔似乎措手不及。那麽,作為王姓重要分支的“三槐王”到底和莘縣有什麽關系?三槐堂與莘縣存有怎樣的血脈情緣?最近,記者前去莘縣尋個究竟。
手植三槐立家風
聽說記者要來,“三槐堂協會”副會長王洪林早早在莘縣文物管理所門前等候。壹見到記者,王洪林就翻著自己多年記錄的文字向記者講起了三槐堂、三槐家風的來歷。
史書記載,周代宮廷外植有三株槐樹,百官朝見天子時,三公皆面槐而立。因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過,隨著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傳,宋朝以後,三槐幾乎成了王姓的代稱。
北 宋初期,趙匡胤想以謀反罪名除掉大將符彥卿。於是,讓祖籍莘縣的大臣王祜前去調查。王祜核實後得知,符彥卿並無謀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幾個家奴仗勢欺人。 王祜對符家家奴嚴懲後回朝稟報皇帝:願以百口之家保符彥卿無罪。趙匡胤除掉符彥卿的設想泡了湯,遂遷怒於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應做宰相的他,仕途異常 坎坷。直至太宗趙光義即位後,64歲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職壹個多月就病死了。
壯誌難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發現次子王旦聰敏過人,前程可喜,便親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樹三株,十分自信地預言:“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誌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禦史大夫)三要職合稱“三公”,是眾臣之首。
30年後,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清廉節儉、至死不渝”的處世之道開創了三槐堂亙古流傳的官風、家風。王祜的其他兩個兒子也異常聰穎,先後踏入仕途。
對於三槐王氏家風的起源,三槐堂36世孫王洪林如數家珍。
說 起王旦,莘縣群賢堡村82歲的王學溫感到無比自豪。他說,王旦病故後,子孫將其遺體暫厝於其外祖家——開封新裏鄉大邊村,遵王旦遺囑,葬儀從簡,甚至墓碑 也未立。直至38年後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書宋仁宗趙禎,要為其父立碑,趙禎慨然應允,並親書“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詔命大學士歐陽修為王旦撰寫 碑文。於是,王素受欽命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後,王素在開封城東門外的王氏宗祠院內亦植槐樹三株,並將宗祠命名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稱謂至此漸聞於 世。
“1073年,王素病逝,遼兵屢犯宋都,京城壹帶戰事不斷,加之黃河不斷泛濫,祖墳面臨厄運,王素之子王鞏在葬父的同時,也將祖父王旦的遺骨遷至故裏莘縣群賢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獸、墓表的設置皆與開封之墓相同。”王洪林說。
幾乎同時,王鞏在群賢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鞏拜訪蘇軾時,請這位忘年交為自家的宗祠題了“三槐堂”三字,並作《三槐堂銘》。此文後被收入《古文觀止》等文集,轟動壹時,三槐王氏的名聲由此愈加被眾人熟知。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後,可謂人才濟濟,名人輩出。王旭、王素、王質、王鞏、王靖、王古、王震、王倫、王楠在《宋史》中均有傳記。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賢人,故處於莘縣的三槐王氏發祥地王莊被改為“群賢堡”。
忠厚清廉傳承千年
研究“三槐堂”達18年之久、年逾六旬的莘縣原政協副主席楊巨源談起“三槐堂”極具權威。他說,正是三槐王“忠信仁厚”的家風和“清廉、嚴謹”的官風,形成了千百年來“三槐文化”的精髓。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王朝,皇帝更換宰相是常有的事。而王旦能輔佐宋真宗達18年之久,並且常被宋真宗稱為“致太平者”,著實有他壹套獨特的官風。王旦以後,王家群賢輩出,僅在宋史中記載的就達11人之多,這說明王旦嚴謹的家風深深地影響著後世子孫。
“作為大宋宰相的王旦,在相位時從不推薦親屬擔當朝中要職,即便皇帝加封其親屬重要官職,他也千方百計阻攔。這些在史書中均有據可查。”楊巨源說。
王旦壹生清廉,身居相位從不大擺宴席慶壽。他常說,子孫應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家立業,老輩人多置田宅沒有好處,弄不好會使他們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甚至惹出爭鬥來。因此,王旦壹生居住簡陋。王旦終生只娶趙氏壹妻,從未納妾。這在封建社會納妾狎妓成風的官場中是絕無僅有的。
王旦在留給家人的遺囑中告誡子弟:王家素有清名,今後要保持這種廉潔勤儉的門風,任何時候都不能奢侈腐化。死後不厚葬,棺木中不裝金銀珠寶。即便宋真宗賞賜白金5000兩,王旦堅持不受並派人送回宮中,真宗強令擡回王旦府。誰知剛到王府門口,王旦咽了最後壹口氣。
“碑•墓•匾”為三槐作證
“目前,‘三槐王’祖先留給莘縣三件寶:三槐堂石碑、壹代名相王旦之墓和三槐堂匾。這三寶加上正史的明確記載以及各地王氏後裔的壹致認同,莘縣莘城鎮群賢堡村是三槐故裏確定無疑!”王洪林說。
現在,存放在莘縣文管所內的三槐堂石碑,字跡已模糊不清,但隱約能辨出石碑記錄了莘縣城內三槐堂的建設年月、規模、風格等諸多信息。
在 莘縣城區東北角的群賢堡村東北方向,記者看到,壹個足有2米高的土丘格外顯眼,前面的紅磚小屋內立著壹塊墓碑。黑色的墓碑正面清晰地顯示“宋相王文正公旦 子明墓”10個陰文字。群賢堡村村委會主任王安泰告訴記者,這裏就是北宋壹代名相王旦的墓地。北面不遠處還有其父王祜及王旦哥哥王懿之墓。王安泰說,正是 這座墓地,讓五湖四海的三槐王氏後裔魂牽夢繞,不斷來此祭拜祖先。
說起以往的王旦墓,群賢堡年屆82歲的王學溫久久不能平靜。老人顫巍巍地 拿出珍藏多年的手抄本三槐王氏後裔宗譜以及在聊城的分布記錄說,“三槐後裔近在莘縣諸多村莊、東昌府堂邑、侯營等地,遠在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僅在泰 國的就有數萬人,三槐祖陵該修修了!”在王學溫的記憶中,王旦墓前曾有兩米高的神遂碑數通及石人、石獸、望柱等,現在都空空如也。
莘縣王化村三槐王氏後裔王立申家中的那塊僅存的三槐堂牌匾,是舊時莘縣城內三槐堂的惟壹見證。年屆六旬的王立申說,這是其父王虎臣在***期間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三槐堂牌匾黑底金字,筆力遒勁,據傳是歐陽修所寫,但無落款。
據 王立申回憶,莘縣城內的三槐堂坐南朝北,東鄰火神廟,西至鼓樓口,南接考棚,北靠茶葉坑。院內有三棵槐樹,西邊兩棵,東面壹棵,還有神道碑數通。堂內有神 臺、神桌,供奉著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記者在莘縣城內三槐堂舊址看到,這裏早已沒有三槐堂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壹座紅色的大樓。
修建三槐祖陵呼聲不斷
“三 槐堂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楊巨源說,王姓是中華第壹大姓,三槐王在眾多王姓分支中僅列太原王、瑯琊王之後,位居第三。但就影響而言, 王旦久居相位,地位顯赫,使得子孫後代飛黃騰達而長久不衰,三槐王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壹詞幾乎與王姓畫上了等號。歷 史上三槐王的發祥地在今莘縣莘城鎮群賢堡村確定無疑。
另外,“三槐文化”是莘縣乃至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其現實意義對當今社會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修復“三槐堂”和“三槐祖陵”對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也會起到推動作用。
王洪林說,2003年成立的“三槐文化研究會”已架起各地三槐後裔溝通的橋梁,啟動了對三槐文化的研究,並呼籲通過各種方式籌資在王旦墓前修復“三槐祖陵”和“三槐堂”。剛剛更名的“三槐堂協會”下設“三槐文化研究會”、“三槐宗親聯誼會”、“三槐堂修復保護委員會”等。
據了解,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三槐王氏後裔,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不斷以各種方式問尋祖地,前來實地尋訪者就達數百人。美國電腦大王王安逝世前牽掛著三槐堂,四川年逾八旬的王家國實地尋祖,並多次捐錢。另外,各地數以萬計的三槐後裔也紛紛表達了重修三槐祖陵的願望。
記者得到證實,三槐文化園已被省政府批準建設。“但願幾年後的莘縣三槐堂和三槐墓地會向世人呈現壹幅新氣象!”三槐堂協會副會長王洪林充滿了期待。(聊城晚報記者 陳金路)
以下信息源自Baidu百科:
三槐堂銘:
《三槐堂銘》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壹篇文章。文章首先從天命的有常立論,肯定了善惡的因果報應,提出“仁者必有後”的觀點;然後記敘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經過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孫後代多有仁德賢能者的事實。全文貫穿著天命有常、因果報應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敘事議理,委婉多姿而又清麗順暢。
《三槐堂1銘》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2哉?吾聞之申包胥3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4。善者以怠,惡者以肆5。盜跖6之壽,孔、顏7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8矣。
國之將興,必有世德之臣,厚施9而不食其報,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10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11,顯於漢、周之際12,歷事太祖13、太宗14,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15不容於時。蓋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16者。”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17,相真宗18皇帝於景德、祥符19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於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德於身,責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契20,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21,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22侍從將帥23三十餘年,位不滿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24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棲筠之子吉甫25,其孫德裕26,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27也。
懿敏公之子鞏28與吾遊,好德而文,以世29其家,吾以是銘之。銘曰:
“嗚呼休30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31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32。嗚呼休哉!” [3]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三槐(huái)堂:北宋王祜家中的廳堂,因曾植三株槐樹於庭院而得名。
衷:折中,裁斷。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姓公孫,封地在申,故稱申包胥。
茫茫:渺茫難測。
肆:放縱。
盜跖(zhí):傳說中春秋末期楚國奴隸起義領袖。盜:古代統治階級對起義者的蔑稱。
孔、顏:即孔子、顏回。孔子,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顏回,孔子的學生,被尊稱為賢人。
審:明白。
厚施:指替朝廷出力不少,對百姓的恩惠很多。
守文:遵守成法。
晉國王公:即王祜。後漢、後周時曾任司戶參軍、縣令等職,宋初官至兵部侍郎,為兵部副長官,死後封晉國公。
漢、周之際:指五代的後漢、後周。
太祖:宋太祖趙匡胤。
太宗:宋太宗趙光義,太祖之弟。
直道:正直。
三公:西漢時以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合稱三公,是臣子的最高職銜。宋仍沿用但已無實職。
魏國文正公:指王旦,王祜的兒子,真宗鹹平四年任參知政事,景德三年拜相。封魏國公,謚文正。
真宗:宋真宗趙恒,太宗之子。
景德、祥符,宋真宗年號。
左契(qì):古代契約分左右兩聯,左契憑以索償。
懿(yì)敏公:即王素,宋仁宗時官至工部尚書,謚懿敏。
出入:指出入朝廷內外。
將帥:指出任州府軍政長官。
李棲筠(yún):字貞壹,唐代宗時曾官至給事中。
吉甫:即李吉甫,字弘憲,唐憲宗時官至宰相。
德裕:李吉甫之子,武宗時為宰相。
艾:止,盡。
鞏:即王鞏,字定國,有文才,個性豪放不羈,終身不仕。
世:文中用作動詞,指繼承家風。
休:美。
皇:通“遑”,閑暇。
符:祥瑞的象征。 [2]
白話譯文
天道是壹定的嗎?可是賢德的人不壹定顯貴,仁善的人不壹定長壽。天道不是壹定的嗎?可仁善的人卻必然後繼有人。這兩種說法取哪種才算恰當呢?我聽申包胥說:“人要是下了決心就能打破天道,天道要是確定了也能勝過人為的努力。”世上談論天道的人,不等天道落定便去要求它的靈驗,所以認為天道茫茫,難於預測。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惡的人因此放肆。像從前盜跖的長壽,孔子、顏回的困厄。這都是天道尚未落定啊。松柏生在山林當中,開始的時候,它們困厄在蓬蒿野草當中,遭到牛羊的踢踏蹂躪;可是到了最後,它們能四季常青,經歷千年而青翠如初,這就是因為天道已然落定。善惡的報應,將會壹直延續到子孫後代,由此看來天道的落定是壹件長久的事情。我以所見所聞來考察其中的規律,發現天道落定的必然之勢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壹個國家將要興起,就壹定有德惠遍施於世人的大臣盡力貢獻而不求報答,然後他的子孫才能與恪守成法、保有太平盛世的君主壹同享受天下的福祿。已故的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達於後漢、後周的時候,曾經接連侍奉過太祖、太宗兩位皇帝,能文能武,亦孝亦忠,天下人都盼望他能擔任宰相之職,然而王公終究因為為人耿直而不能與時世相融合。他曾經在自己的庭院中栽下了三棵槐樹,說:“我的子孫壹定有位列三公的人。”後來他的兒子魏國文正公,擔任了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間的宰相,正逢上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無事的好時候,他享有福祿榮名共十八年。
如果今天托物給別人,明天就往回要,那麽可能能要回來,也可能要不回來。而晉公修養自身的德行,向上天求取報答,那麽必是數十年之後才能得到報答,那時候就好像是拿著契約兩聯中的壹聯,親手與上天進行交割壹樣。我是因為這些才知道天道的靈驗果真是必然的。
我沒有趕上親眼看到魏公,只是見到了他的兒子懿敏公。懿敏公以敢於直言迸諫來侍奉仁宗皇帝,在朝廷中出入侍奉皇帝、外出統兵打仗有三十多年了,他的官位並沒有與他的功德相稱。這是上天想要讓王氏復興嗎?為什麽王氏的子孫有如此多的賢良之才呢?世上的人有把晉公比作李棲筠的,論雄才偉略、為人正直等方面,他們真是不相上下。李棲筠的兒子吉甫、孫子德裕,享受的功名富貴與王氏壹族差不多,但是若說到忠誠寬厚、仁善樸實等方面,卻不如魏公父子。由此看來,王氏壹族的福分,還沒有到達鼎盛的時候啊!
懿敏公的兒子鞏與我交遊,他崇尚道德而且文方卓越,以此來繼承他家的傳統。我因此把這些銘記了下來。銘文說:
“多麽美好啊!魏公的豐功偉業,與槐樹壹起萌芽成長。勤勞地添土栽植,必然要經過壹代的時間才能成長起來。他成為真宗皇帝的宰相後,天下四方因此而平安無事。回來後看到自己的家園,已經是槐蔭滿庭了。我輩小人,等不到清晨變成黃昏,就忙著尋找時機,追求名利,哪有時間去顧及自己的品德?只是希望能夠憑著僥幸,不勞而獲罷了。如果沒有妳們這樣的君子,又怎能使國家得到治理?都城的東面,有晉公的居所,郁郁蔥蔥的三棵槐樹,就象征著晉公壹家的賢德。多麽美好啊!” [4]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在湖州上任時為學生王鞏家中的“三槐堂”題寫的銘詞。蘇軾在徐州期間,王鞏曾與其壹起郊遊吟詩。蘇軾來湖州上任,王鞏也趕來相會,並請其為自家“三槐堂”題銘,蘇軾便應邀作《三槐堂銘》。 [5]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全文由敘(序)和銘兩部分組成。敘是記敘性文體,講寫這篇銘的由來;銘,是本文正體,實際是歌功頌德的四言詩。而該文的敘可分為三段。
第壹段從“天可必乎?”到“二者將安取衷哉”,用疑問句開頭:天壹定講道理嗎?那為什麽賢能之士不壹定顯貴,仁德之人不壹定長壽?天壹定不講道理嗎?那為什麽仁德之人壹定有好的後代呢?在天有道、無道之間將采取哪壹種才合適呢?在天君合壹、天道與君權合壹的封建社會,文章的壹開頭竟然對天道的有無提出了詰難,令讀者心驚。這種文章開頭的方法,很有吸引讀者的力量。
第二段從“吾聞之申包胥曰”到“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用事實來證明是有天道的,從而回答了文章開頭的詰難。第二段的壹開頭引用春秋時楚國大夫伍子胥的話:集眾人的力量可以戰勝天,天的不可違抗的客觀規律也可以戰勝人。下文就按“天定”和“天未定”來展開論述。不過,文中的“天定”,實際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代詞;“天未定”是“善不得善報,惡不得惡報”的代詞,蘇軾是認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間壹到,壹切都報”。蘇軾的“壹切都報”的思想在文章中就是: “天定”,天有道。蘇軾認為:世上談論天道的人,都不等天道按其客觀規律行事時來研究它,就以為天道是虛無縹緲,不可探求的。善良的人因天無道不得善報而變得懶惰無所作為,邪惡的人因天無道不得惡報而更加肆無忌憚起來。古代的大盜跖有長壽,古代的聖賢孔子、顏回卻貧困而遭受厄運,這都是天道還沒有按其客觀規律行事的緣故。譬如松柏長在山林,在它們很弱小還是幼苗的時候,會被蓬蒿這類雜草遮掩圍困,會遭受牛羊的踐踏,等到松柏長大,經四季而長青,歷千年而依然蒼勁挺拔的原因,是因為天道已經按照客觀規律行事了。文章由遠而近、由道理而例證以後,就順利地過渡到講當今的人了。蘇軾認為,像松柏的生長中當時不報、而後再報的現象壹樣,人的善惡之報在當世沒有體現,而兌現在他子孫身上的事早就存在。他甚至認為,拿他自己的所見所聞來驗證,這種天道的善有善報是確定無疑的。從而回答了文章開頭的詰難。
這種回答因空洞而缺乏說服人的力量。所以下文就進入正題,用當今名臣王祜及其子孫的事來肯定天有道,從而高度贊頌王祜及其子孫的賢德。
文章進入正題並不直接就事論事,而是先虛後實,先總括壹句,籠蓋下文。“國之將興”,暗指當今宋朝,“厚施而不食其報”指天未定之時的晉國公王祜,“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指天定之時子孫得報。下文就具體說王祜“厚施”於太祖太宗兩代皇帝,卻因說話過於直率而不為當時所容,並交代了三槐堂的由來。接著就說王祜的厚施在他兒子魏國文正公王旦身上得到厚報的事實。文章至此,來了壹個跌宕曲折,批評現實社會中有的人今天行善積德,明天就想從別人身上得到回報,當然有的人能得到回報,有的人就得不到。這種眼光短淺的行為同晉國公王王祜不同。王祜自身修德,像把債券給天壹樣,數十年以後才取還,壹手交債券,壹手得行善積德的回報。這種批評、對照,目的仍在贊頌王祜、王旦父子。這段的最後壹句話是小結,十分明確地指出:天道壹定是存在的。前面說“其可必也審”,這裏說“天之果可必也”,它們之間的層遞關系和最後語句的肯定十分明顯。
第三段從“吾不及見魏公”到“吾是以錄之”,講晉國公的“厚施”回報到他的孫子懿敏公王素,贊頌王氏之福方興未艾。由於王祜、王旦、王素祖孫三代都非常顯貴,有人就把他們和唐朝的李棲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孫三代相比。蘇軾認為李棲筠的雄才大略、剛直正氣同王祜不相上下,李氏三代和王氏三代的功名富貴也差不多,但從忠恕仁厚上講,李棲筠父子卻不如王祜父子。拉李氏三代作陪以顯王氏三代,極贊王氏忠厚傳家,恩澤子孫。最後壹句既交代了寫銘的原因,又增添了王素的兒子王鞏壹代,他也是好修德行而善文章,呵以繼其家世,以呼應上文的“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銘文,用四言韻語來贊頌王氏的三槐。值得提出的是,銘文不僅僅是對王氏歌功頌德,而且對現世的小人進行了針砭:像我輩壹類的小人,壹天到晚只知道去攫取利益,並無時間擔憂過自己的德行。只企求能夠僥幸不種而獲,不勞而取;沒有真正賢德的君子,那麽國將不國。蘇軾憂國憂民之心,在為人寫的銘文中也赫然可見。與敘文相比,銘文則寫得直率而動情。內容上也有所突破,以自己的“不種而獲”沐浴國恩,歸之於“不有君子,其何能國”,說明王氏父子的功業不僅澤及子孫,且澤及世人。這又提高了敘文的思想境界。文章敘議兼行,揮灑如意,文字簡潔,自然流暢。 [3] [6]
名家點評
清代學者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東坡先生全集錄》:可以明天人之際。
清代文論家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凡銘多有敘於前,是文敘中以“天”字為骨,銘中以“德”字為骨。敘中鋪揚功德世系極其盛矣。銘中“吾儕小人”六句,有規勉其子孫意,乃為得體。若壹味誇張,縱然切合,非名筆也。王氏勛業、世德,得此名筆益顯,乃見文人之筆,尤光於史。 [7]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曾任鳳翔府簽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詞代表,並稱“蘇辛”。詩文合集有《蘇東坡集》,文集有《蘇軾文集》,詩集有《蘇軾詩集》,詞集有《東坡樂府》。《全宋詞》收其詞約350首。《全宋詞補輯》錄其詞1首。 [8]
參考資料:
1. (清)吳楚才,(清)吳調候著;東離子譯註.中華經典解讀系列 古文觀止: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04:第243頁
2. (清)吳楚材,吳調侯選編;陶雅慧註譯.國學古典名著 無障礙閱讀本 古文觀止 下冊: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09:第273-276頁
3. 陳振鵬,章培恒主編.古文鑒賞辭典 下 第1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7:第1361頁
4. (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謝燁編.古文觀止彩圖館: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5:第373頁
5. 茅坤編選;崇賢書院釋譯.圖解唐宋八大家集:黃山書社,2016.03:第317頁
6. 呂晴飛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辭典 第十壹卷 (重排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416頁
7. 吳楚材,吳調侯選註;韓欣整理.匯評詳註古文觀止 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09:第737頁
8. 吳中勝,黃鳴主編.唐宋詞鑒賞辭典:崇文書局,2016.01:第245頁
回复: “神奇”小“狗狗”誕誕王靈誕、“小靈哥”王挺華、“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蓮、王梅芳、......的波浪線爸爸(簡稱“波爸”)天父似的人物(上帝見了發愁、觀世音聽了起舞、......)三槐堂王氏三沙王巷分支王堅2019.05.20收集的三槐堂王氏資料
以下信息源自維基百科:
三槐堂位於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橫山鎮天池村儒大門自然村,為王氏宗祠。建築坐北朝南,前後共五進,並設戲臺、廂房,面積約1500平方米[1]。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下信息源自互動百科:
三槐堂[山東省莘縣三槐堂]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號。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壹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是太原王氏的壹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王氏家譜目錄中,冠以“三槐堂”堂號的家譜目錄,占有堂號的王氏家譜總數的40%左右。2011年11月29日開封三槐文化研討會在河南大學舉行,通過了《三槐堂復建方案》。
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編輯信息模塊
中文名: 三槐堂 外文名: Three Huai Tang
別名: 三槐王氏 建築面積: 1500平方米
氣候條件: 溫帶 相關人物: 王重陽
王祐(譜牒學者楊修駿先生認為非“王祜”) ,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省),以文學見長。五代時先仕晉,後及漢、周,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拜其為監察禦史,頗得賞識,官職不斷升遷,以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乃舉家遷來京城,落戶開封。時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開寶二年(969年)之間。
三槐堂[山東省莘縣三槐堂] 三槐堂[山東省莘縣三槐堂]
王祐落戶開封的具體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遺跡誌》說在仁和門外,清周城的《宋東京考》說在望春門外。這仁和門和望春門實際指的都是曹門,即今曹門關中街偏北壹帶。
宋開寶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節度使符彥卿謀叛。魏州即大名(大名縣亦名魏縣),宋太祖乃派王祐權知大名府。那個時候,莘縣壹帶歸屬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衣錦還鄉,許以“便宜”行事,並以趙普(壹說王溥)相位相許的真實用心在於除符,王祐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後,明察暗 訪,卻查無實據,數月無聞。宋太祖乃驛召面問,王祐直言稟報,符彥卿無謀叛事實,並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擔保。甚至直諫太祖吸取晉、漢(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教訓。太祖聽後很不以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來,王祐升遷宰相的許諾當然是落空了。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內,手植槐樹3棵,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以我們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當時的心情,很可能對自己當不成宰相有點生氣,可能是“別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孫壹定有能擔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氣話。當然,也可以認為王祐這句話是他的自信或遠見。但他以三槐比擬三公確是無疑的。
後來的事實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兒子王旦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使他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三槐堂不僅成了王祐壹支的堂號,而且成為整個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壹個分支——三槐王氏。
《太原王氏》書中的世表:
褒公西入鹹陽,傳四世至綝公(王琳為瑯邪王氏王導的11代孫,三槐堂壹支應是瑯邪王氏的後裔),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後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祐,是為三槐王氏始祖。
開封東郊大邊村王旦墓 開封東郊大邊村王旦墓
祐公少篤誌詞學,性倜儻,有俊氣。後晉天福年中,以書見桑維翰,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鄴帥杜重威辟為觀察支使。至後周,仕為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監察禦史,後加集賢院修撰,轉戶部員外郎。至宋太宗時,知河中、開封二府,以病請告,拜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戰亂,歷事後晉、後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顯名。祐公宦居於汴梁城東時,築室於仁和門外,嘗手值三槐於庭院中,言稱其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來王佑裔孫因之而稱為“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自祐公以後,簪纓相繼,歷世為官,子孫分任各處,子孫散布於海內外。
三槐世系淵源爭議論述要錄
三槐世系在五代末和北宋時期的王言至王鞏的六代世系人物,無論從史書或譜牒資料上看均比較完整和詳盡,這與當時北宋政權社會穩定,三槐王氏處於鼎盛時期有關。因此三槐世系研究重在北宋前和宋南渡後。北宋之前的五代時期政權更換頻繁、門閥顯貴亂套、多數姓氏世系出現斷層。三槐王氏世系上朔雖有延綿,但存在二個分歧要點。壹部分是認為三槐世系要掛在王元之後的瑯琊世系,另壹部分認為應掛在王威之後的太原世系。至於北宋滅亡,宋室南渡至今的三槐王氏,由於許多後裔隨宋室南渡,也有不少北遷或留守中原,以後元、明、清各朝四處播遷,枝繁葉茂,史書難於記述,各方譜牒紛說不壹,所以至今約900年歷史的三槐世系也難於理清。
《松溪載鶴圖》題 《松溪載鶴圖》題
宋代後的三槐王氏
(1)王約
宋代三槐王氏歷任朝中要職,元時雖然蒙古人排斥漢人,規定不任漢人為正職,但三槐王氏在朝中亦不乏其人,如王因的曾孫王約被元仁宗帝敬為儒師,官至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太子詹事、河南河北行省右丞、集賢大學士、樞密副使、商議中書省事、榮祿大夫,贈梁國公、文定公,官從壹品,為元代三槐家族中官職最高者。
王蒙為王約所作山水畫《松溪載鶴圖》 王蒙為王約所作山水畫《松溪載鶴圖》
為感謝老師,元仁宗帝登基後特意安排王約到祖籍地汴梁(今開封)任職河南河北行省右丞,元廷還推恩三世,贈王約的父親王松年榮祿大夫,司徒柱國,追封梁國公,謚文惠,母成氏,追封梁國夫人;王約的祖父王通,贈資善大夫、中書右丞、上護軍,追封汴梁郡公,謚莊穆, 祖母陳氏,追封汴梁郡夫人。王約的曾祖父王因 , 贈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護軍,追封汴梁郡公,謚敬懿 ,曾祖母張氏,追封梁郡夫人。
王約的政績頗豐,《元史》有傳。元蒙史有評價“元朝前期的至元三十壹年(1294年)正月,忽必烈逝世。四月,鐵穆耳從和林到達上都(今內蒙古多倫東北),在重臣伯顏、玉昔貼木兒的支持下,由宗室諸王會議推立為帝,是為元成宗。 成宗在即位詔書中宣布自己將奉行先朝的‘成規’,但實際上還是對忽必烈晚年的壹些政策做了調整。中書右司員外郎王約的上書則較為具體地表達了成宗的守成政治方針。 王約建議在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停止所有非急需必需的土木工程,免除歷年積欠的賦稅,重新核實納稅的民戶,以減輕民眾負擔,與民休息;同時設立義倉,賑濟貧苦孤獨之人,開放打獵等禁令,實行有利於農業的措施,以安撫民眾,發展生產。在政治上,整頓吏治,打擊貪汙受賄,革除多年的積弊;慎重地選擇官吏,尤其要慎重地選擇直接治理民眾的府、州、縣長官;重新修訂律令,嚴明賞罰;裁減多余的官吏,精簡機構;減省煩瑣的條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以提高辦事效率。在對待周圍鄰國關系上,不要斤斤計較於要求別人朝貢,甚至為此動武,應該以恩德招抵遠方之人。此外,王約還主張辦好學校,以培養人才,以及朝廷上下都應該了解民情等等。王約的建議實際上成為成宗壹朝,特別是元朝前期的施政大綱。”
王約做太子詹事時輔導仁宗,王約屢勸仁宗勿露鋒芒,終成就仁宗善政。四庫全書《禦批續資治通鑒綱目》卷二十四曾有評論說“君子觀王約告仁宗之言,可謂不負厥職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屢見於史冊者,謂非王約輔導於其始可乎。若王約者貽仁宗之哲命者也。”
王約的兒子王思誠官奉議大夫(官五品)、秘書監著作郎,為《宋史》30名編撰史官之壹(總裁7人、史官23人)。王約的孫子元末明初避亂沿運河遷山東滕州薛城境內,後因水災王約的曾孫王讓又遷到滕陽郭河邊,其裔孫後分支江蘇沛縣王菜園村、司庵村,豐縣謝村等地,現代較著名的有中國書畫泰鬥王學仲。
三槐王氏王約為元公主題宋徽宗禦河鸂鶒圖 三槐王氏王約為元公主題宋徽宗禦河鸂鶒圖
元代蒲道源有詩 《壽豫齋王大學士》贊王約:
清時名德細推排,海內於今數豫齋。
官歷聖朝凡四葉,澤流家世自三槐。
人間勝日居仙府,天上文星近泰階。
紅頰霜髯眞壽相,川增坐見福無涯。
政府曾聞力懇辭,瀛洲雅誌得逶迤。
正人壹指為公屈,吾道寸心惟上知。
智若蓍龜深自晦,壽兼松鶴遠難期。
瓣香袖裏仍留在,不為南豐更有誰。
(《閑居叢稿》 順齋先生卷之六)
元代著名詞人張野在王約壽宴時贊“三槐堂”後繼有人,寫下了 《沁園春• 為王彥博尚書壽》:
佳氣蔥蔥,喜事重重,福祿疊來。
記秋官重任,去年顯擢,春闈寵渥,今歲安排。
壽算綿綿,班資袞袞,迆邐相隨到上臺。
人都道,不調和鼎鼐,豈盡其才。
眉間陰德紋開,應只為,惟刑之恤哉。
看門閭高大,堪容駟馬,兒孫昌盛,已種三槐。
喚起瓊姬,滿斟玉露,官事無多且放懷。
年年醉,對春回柳眼,雪暈梅腮。
在王約任仁宗太子詹事時張野還寫下了 《水龍吟 為王少傅壽》:
畫堂佳氣蔥蔥,玉梅迎臘香初度。
人生可慶,官居極品,年登上壽。
壹代風流,三公儀範,四朝耆舊。
算世間除卻,東山謝傅,問誰是,調元手。
眉宇陰功何厚。看富貴榮華長久。
金章照眼,彩衣戲舞,桂枝聯秀。
尚父規模,武公勛業,亨衢盡有。
願年年剩把,普天霖雨,釀長生酒。
揭傒斯在王約任樞密副使時有 《壽王樞副》【 四部叢刊本、海山仙館本題作壽王副樞。】:
七秩懸車兩府稀,五朝遺老百僚師。
寒梅看足行吟處,舊史評來生嘆時。
身退已將心共遠,名高轉覺世堪遺。
且陪嘉客沽春酒,政待武公歌抑詩。
揭傒斯在為王約的著作 《史論》中的《宋史論》作序時評價說:“集賢大學士、樞密院使大梁王公,作《歷代史論》 ,壹本陳均《宋編年備要》作《宋史論》,凡十數萬言。以公文學、行藝、才識、器度,直內而方外,憂國如憂家,身事五朝,位歷二府,雄名碩望將五十年。”
其他,還有魏初、劉敏中、程鉅夫、劉唐卿、張之翰等許多好友有詩、詞、曲相贈,可見歷仕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天順七朝,曾為仁宗帝儒師,並居軍、政要職的三槐堂後代王約在元廷中的才德、威望和地位。
(2)王重陽
王重陽,京兆鹹陽(今陜西鹹陽)大魏村人,是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創人,後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壹。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歷史上稱為北七真。王重陽揉合儒家和道、釋的思想,主張三教合壹。聲稱“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壹祖風”。認為“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著作有傳道詩詞約千余首,另有《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統道藏》。
三槐堂[浙江省衢州市三槐堂]
三槐堂,坐北朝南,總體布局前後共五進,並設戲臺、廂房,平面呈“丁字形”。
編輯摘要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明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
三槐堂,坐北朝南,總體布局前後共五進,並設戲臺、廂房,平面呈“丁字形”。前四進通面闊14.30米,第五進通面闊29.80米,通進深50米,總面積1500平方米。壹進門廳前有壹水池,門前有旗桿石,面闊五間,梁架為五檁用三柱,前設卷棚後為天花。二進設戲臺,面闊三間,梁架為十壹檁,明間五架梁前雙步後三步用四柱。二進與三進天井兩側為過廊。三進,梁架為九檁,明間五架梁前後雙步用四柱,屋面前廊頂與主屋頂勾連搭成雙頂。三進與四進屋面也成勾連搭;三、四進的柱均為梭形。四進,梁架與三進同,與五進天井兩側廂房為兩層重檐。五進兩層重檐。
三槐堂建築,柱、梁等構件時代特征明顯,木雕工藝精湛。距今約四百年,建築內部結構完好,整體形制保存完整,是我省壹處重要的明代祠堂建築。
三槐堂[安徽省休寧縣三槐堂]
三槐堂是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秀陽鄉溪頭村擁有著名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築建於明代,系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鄉舉王經天的故宅,因《宋史•王旦傳》內有“旦父祐手植三槐於庭曰:吾之後必有為三公者”壹說,王氏後人即以三槐為典故,堂名取“三槐堂”。
編輯摘要
整個祠堂內部雕刻工藝精湛,技法細膩,尤以木雕著稱,為徽派祠堂建築所少見,故在當地又被稱作“金鑾殿”。 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槐堂[陜西省丹鳳縣三槐堂]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壹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是太原王氏的壹衍派。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省),以文學見長。五代時先仕晉,後及漢、周,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拜其為監察禦史,頗得賞識,官職不斷升遷,以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乃舉家遷來京城,落戶開封。時在宋幹德三年(965年)至開寶二年(969年)之間。王祜落戶開封的具體地址,這仁和門和望春門實際指的都是曹門,即今曹門關中街偏北壹帶後來的事實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兒子王旦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使他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三槐堂不僅成了王祜壹支的堂號,而且成為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後,簪纓相繼,歷世為官,子孫分任各處,子孫散布於海內外。
(中文名:三槐堂 英文名:Three Huai Tang)
位於商鎮桃園村顯神廟,王氏家族,有3個大藥槐,就稱為三槐堂。
三槐堂[王氏三槐堂]
三槐王氏是王氏重要的望族之壹,該望族形成於北宋真宗時期,壹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著名,唯獨三槐王氏是個例外。該堂號在王氏眾多分支中僅列太原王、瑯琊王之後,位居第三。但就影響而言,王旦久居相位地位顯赫,使得子孫後代飛黃騰達而長久不衰,三槐王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壹詞幾乎與王姓畫上了等號。歷史上三槐王的發祥地在今莘縣莘城鎮群賢堡村確定無疑。而作為王氏宗祠的三槐堂,更成為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編輯摘要
三槐堂
三槐堂圖冊
史書記載,周代宮廷外植有三株槐樹,百官朝見天子時,三公皆面槐而立。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過,隨著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傳,宋朝以後,三槐幾乎成了王姓的代稱。
北宋初期,趙匡胤想以謀反罪名除掉大將符彥卿。於是,讓祖籍莘縣的大臣王祜前去調查。王祜核實後得知,符彥卿並無謀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幾個家奴仗勢欺人。王祜對符家家奴嚴懲後回朝稟報皇帝:願以百口之家保符彥卿無罪。趙匡胤除掉符彥卿的設想泡了湯,遂遷怒於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應做宰相的他,仕途異常坎坷。直至太宗趙光義即位後,64歲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職壹個多月就病死了。
壯誌難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發現次子王旦聰敏過人,前程可喜,便親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樹三株,十分自信地預言:“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誌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禦史大夫)三要職合稱“三公”,是眾臣之首。
30年後,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清廉節儉、至死不渝”的處世之道開創了三槐堂亙古流傳的官風、家風。王祜的其他兩個兒子也異常聰穎,先後踏入仕途。
王旦病故後,子孫將其遺體暫厝於其外祖家——開封新裏鄉大邊村,遵王旦遺囑,葬儀從簡,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38年後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書宋仁宗趙禎,要為其父立碑,趙禎慨然應允,並親書“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詔命大學士歐陽修為王旦撰寫碑文。於是,王素受欽命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後,王素在開封城東門外的王氏宗祠院內亦植槐樹三株,並將宗祠命名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稱謂至此漸聞於世。
山東莘縣三槐堂
山東莘縣三槐堂圖冊
1073年,王素病逝,遼兵屢犯宋都,京城壹帶戰事不斷,加之黃河不斷泛濫,祖墳面臨厄運,王素之子王鞏在葬父的同時,也將祖父王旦的遺骨遷至故裏莘縣群賢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獸、墓表的設置皆與開封之墓相同。
幾乎同時,王鞏在群賢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鞏拜訪蘇軾時,請這位忘年交為自家的宗祠題了“三槐堂”三字,並作《三槐堂銘》。此文後被收入《古文觀止》等文集,轟動壹時,三槐王氏的名聲由此愈加被眾人熟知。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後,可謂人才濟濟,名人輩出。王旭、王素、王質、王鞏、王靖、王古、王震、王倫、王楠在《宋史》中均有傳記。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賢人,故處於莘縣的三槐王氏發祥地王莊被改為“群賢堡”。
歷史上的莘縣城內的三槐堂坐南朝北,東鄰火神廟,西至鼓樓口,南接考棚,北靠茶葉坑。院內有三棵槐樹,西邊兩棵,東面壹棵,還有神道碑數通。堂內有神臺、神桌,供奉著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現莘縣城內三槐堂舊址聳立的是壹座紅色的大樓。
以下信息源自蒼源先生新浪博客:
三槐堂:三槐堂王氏源流及傳承世系
三槐堂王氏源流及傳承世系
壹、三槐堂的由來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省),以文學見長。五代時先仕晉,後及漢、周,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拜其為監察禦史,頗得賞識,官職不斷升遷,以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乃舉家遷來京城,落戶開封。時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開寶二年(969年)之間。
宋開寶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節度使符彥卿謀叛。魏州即大名(大名縣亦名魏縣),宋太祖乃派王祜權知大名府。那個時候,莘縣壹帶歸屬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錦還鄉,許以“便宜”行事,並以趙普(壹說王溥)相位相許的真實用心在於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後,明察暗訪,卻查無實據,數月無聞。宋太祖乃驛召面問,王祜直言稟報,符彥卿無謀叛事實,並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擔保。甚至直諫太祖吸取晉、漢(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教訓。太祖聽後很不以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來,王祜升遷宰相的許諾當然是落空了。
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內,手植槐樹3棵,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來的事實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兒子王旦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使他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三槐堂不僅成了王祜壹支的堂號,而且成為整個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壹個分支——三槐王氏。
二、三槐王氏世表:
三槐王氏是中華王氏的壹大衍派。褒公西入鹹陽,傳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後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祐,是為三槐王氏始祖。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生於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卒於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祐公少篤誌詞學,性倜儻,有俊氣。後晉天福年中,以書見桑維翰,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鄴帥杜重威辟為觀察支使。至後周,仕為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監察禦史,後加集賢院修撰,轉戶部員外郎。至宋太宗時,知河中、開封二府,以病請告,拜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戰亂,歷事後晉、後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顯名。祐公宦居於汴梁城東時,築室於仁和門外,嘗手值三槐於庭院中,言稱其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來王祐裔孫因之而稱為“三槐王氏”。
王祐有三子:長懿,字文德,勵誌為學,舉進士,太宗至道年間為袁州知州,有政績;次旦;字子明;季旭,字仲明,真宗鹹平年間為殿中丞,因兄旦官居宰輔,避嫌不任,後由判國子監出知潁州,卓有成績。旦卒,由兵部侍郎出知應天府。
王旦,字子明,祐公次子,生於後周顯德四年(957年),卒於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旦公幼時沈默好學,有文采,深為乃父器重。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及第,為大理評事知平江縣後歷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加太保太尉兼侍中。旦公輔弼真宗,竭忠盡智,事嫂愛弟,深致眾望。三槐王氏自旦公而始顯。
旦公亦有三子,長雍,仕為兩浙轉運按察使;次沖,宋贊善太夫;季素。
王素,字仲儀,生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初以父遺恩為太常寺太祝,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官至屯田員外郎。後因事敗,出知鄂州,仁宗思其賢敏,擢知諫院,遷天章閣侍制,淮南郡轉運按察使,旋為龍圖閣直學士。後知成都,為政務合人情,蜀人號其為“王公導斷”。復知開封。治平初,西夏寇邊,召拜端明殿學士。熙寧初以學士知太原府,入知通進銀臺司轉工部尚書,卒謚懿敏。素公承秉家風,侍從仁宗三十余年,頗有名望。
素公有九子:厚、固、堅、鞏、本、碩、凝、常、奧。其中鞏公采風流,為壹時所宗。與蘇軾友善,蘇軾因之作“三槐堂銘”,鋪陳其事,極言三槐王氏枝繁葉茂,槐蔭滿庭。
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後,簪纓相繼,歷世為官,子孫分任各處,足跡遍於浙東之寧、紹、溫、臺等地。
三、三槐王氏衍變發展源流及其傳承世系
-------王曉家
三槐堂王氏興起於五代十國,鼎盛於宋代,其始祖為五代末宋初的王祐(《宋史》作王祜,中華書局點校本改作王祐,今從《宋史》點校本)。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三槐堂王氏的遠祖及其衍變發展源流問題,歷來有瑯琊王氏之說和太原王氏之說;而在瑯琊王氏的傳承世系中,又有王洽後人說、王羲之後人說種種。
關於瑯琊王氏之說與太原王氏之說,筆者認為,後者之論,之所以出現偏差,因為有些學者對資料互相轉抄,陳陳相因,缺乏考證辨偽功夫,並沒有真正弄清瑯琊王氏與太原王氏的傳承世系和發展源流,以致造成混亂,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譬如,有壹部題作《王氏三沙全譜•三槐堂》(又稱《王氏三沙統譜》)的譜牒,出自清末光緒年間人王鐘手筆,其傳承世系表中,每人有壹幅畫像並賦贊,其世系傳緒(原譜中間略去了不少代像贊)這樣寫道:第壹世始祖:周靈王太子諱晉子喬公像贊(像贊略,下同);第二世祖:周司徒宗敬公像;第三世祖:周司空仕蠋公像;……第五世祖:周司空恙公像;第六世祖:周大司馬封瑯琊王元公像;……第九世祖:周封魏大將軍諱錯像;第十世祖:周封侍中大夫蹟公像;……第十二世祖:周司寇大將軍息公像;第十三世祖:周司寇封尹陽君恢公像;第十四世祖:秦封大將軍翦公像;第十五世祖:周封秦大將軍武陵侯賁公像;第十六世祖:周封武成侯離公像;……第十八世祖:秦封武陽侯忠公像;……第二十世祖:漢博議大夫子陽公像;第二十壹世祖:漢諫議大夫偉宜公諱駿像;……第二十四世祖:漢大將軍儒仲公諱霸像;……第二十六世祖:漢雲中太守殷公像;……第三十世祖:漢雁門太守澤公像;……以下世系,便是第三十壹世:王昶;……第三十三世:王承;第三十四世:王懷祖;第三十五世:王坦之;第三十六世:王元謨、王元則;第三十七世:王敬宏;第三十八世:王虬……第四十世:王彥、王傑;第四十壹世:王伯高;第四十二世:王通;第四十三世:王凝、王福郊;第四十四世:王元暕、王子安;第四十五世:王景肅;第四十六世:王政;第四十七世:王仲舒;第四十八世:王哲;第四十九世:王言;第五十世:王徹;第五十壹世:王祐;第五十二世:王旦、王旭;第五十三世:王懿;第五十四世:王鞏。
研究分析《王氏三沙全譜•三槐堂》的材料,我們可以發現,其中,除了把王祐之子王懿、王旦、王旭兄弟三人變作兩代人外,最大的錯誤,是把太原王氏與瑯琊王氏混在壹起。且不說王吉以前的世系混亂不清,名諱錯訛,即便是談到從王吉、王駿父子,便也略過王駿之子王崇和王崇之孫王遵數代,就由瑯琊王氏的王駿接上“威公九世孫王霸居山西太原郡,是為太原始祖”。《王氏三沙全譜》中的所謂“二十四世祖:漢大將軍儒仲公諱霸”,並身著甲冑,則張冠李戴了。須知,身為將軍的王霸字元伯,為東漢光武帝劉秀雲臺二十八將之壹,而非字儒仲的同時代經學家王霸。修譜者缺乏起碼的歷史知識,把經學家王霸“字儒仲”變作“漢大將軍儒仲公諱霸”,由第二十四世王霸到第二十六世漢雲中太守王殷、第三十世漢雁門太守王澤、第三十壹世魏兗州刺史封司空京陵侯王昶,由王昶又傳承二十壹世至五十壹世王祐。
顯然,這是壹部拼湊嫁接起來的宗譜,王旦以後傳承世系固然可信,但王旦以前的傳承世系可信程度很小。可是,這壹修於清末的譜牒,竟有人用數字比較的方法機械地計算代數,並據此將屬於瑯琊王氏世系的三槐堂王氏歸宗於太原王氏;其他把三槐堂王氏歸屬太原王氏的譜牒,也多以此為依據。須知,這壹譜系,大概是根據錯訛百出的所謂《宋代老譜》纂修的。
《宋代老譜》輯有《禦制太原王氏世榮悠遠譜系圖》,記載了由後稷至余姚王氏始祖王壽以下五代玄孫達百世,可作修譜者的參考資料。但“譜系圖”從王子晉以下世系敘述是這樣排列的:王子晉——王喬(吳王)——王昱羽 ——王蠋——王稽——王仲——王陵——王茂——王吉——王駿——王崇——王霸——王輔、王克——王逸、王寧(均為王輔之子)——王□壽、王煥(均為王逸之子)——王石(王煥之子)——王殷——王書——王雄、王融、王允……以下世系為:王雄之子王渾,王渾之子王戎,王戎之子王敞……為壹支;王融之子王祥、王覽,王覽之子王裁,王裁之子王導……為壹支;王允之子王澤……為壹支。
由此,對照太原王氏傳承世系,王允之子王澤壹支,由第三十壹世王昶到第三十三世王承,以下為王懷祖——王坦之到第四十八世王哲,《宋史》以及壹些瑯琊王氏宗譜中王哲均作王言。《瑯琊臨沂王氏宗譜》說王言之子王澤又名王徹,王徹有史又作王沏,生王祐,史載王祐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
而《王氏三沙全譜•三槐堂》在列王旦與王旭為兄弟排行的同時,卻列與王懿、王鞏為父子、祖孫關系,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了。因此,筆者考證宋代老譜後,確定三槐堂王氏出於瑯琊王氏而非太原王氏。
關於王羲之後人說和王洽後人說,有人認為王祜(祐)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十世孫,這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王靖之——王恒之——王安之——王大之——王清——王猛——王繕——王弘——王明——王禦——王易——王冕——王昕——王知仁——王彥昭(或作王彥超)——王言——王徹——王祜……這壹世系,其依據也是《宋代老譜》,認為太原王氏分衍出瑯琊王氏,由此又分衍出江左王氏,由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傳至第十八世孫王徹,王徹生三子:王祜、王祐、王祚。王祚傳五世孫王壽,開三槐堂王氏之余姚王氏支派。
對於這些問題,已故著名學者王汝濤先生在《瑯琊王氏考信錄》中指出:“據1997年出版,由國家檔案局三處、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書館合編的《中國家譜綜合目錄》所著錄的,宋譜壹部也沒有,明譜約五十部,其余約七百部都是清代以後纂修的。”如今,有人修譜,依據清末或民初的譜牒,把三槐堂王氏歸屬於太原王氏,則是對歷史失察了。
還有人做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的文章,聲稱三槐王氏的來源,不甚明了,並舉出兩例,
其壹說:三槐王氏的後人、清代的王國棟《王氏宗譜》雲:“在遠祖,則宗周太子晉,二十三世漢諫大夫吉,為臨沂之祖。……至晉丞相始興文獻公導為江左之祖,十壹傳至唐石泉文貞公方慶,為鹹陽之祖。石泉至黎陽(王言)又九世矣,蓋三槐王氏為石泉之後無疑。”這是以東晉王導為壹世先祖了。其計算方法,以連續性計算從始祖以下即第二代開始。清代另壹三槐王氏的後人王庸敬則雲:“言,唐相摶四子……因父摶遭藍田驛之禍,言遂占籍魏州之莘亭縣。”
其二說:江蘇吳縣臯橋支(西沙支)則以隋文中子王通為始祖。《太原王氏臯橋支譜》收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漁溪公《太原王氏宗譜序》:“王氏系出周靈王太子,傳至隋為文中子,至宋為文正公(王旦)”。這位三槐王氏家族的研究者,據此得出結論:“這兩種說法,都沒有充分的史料根據。尤其以王言為唐王摶之後,更為無據。”這位研究者,資料掌握有限,不求甚解,便盲目得出結論,也過於武斷了。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王國棟是清初至高宗乾隆年間人,王庸敬是清末德宗光緒年間人,顯然,王庸敬修譜時延續了王國棟關於王導十壹世孫王綝字方慶(不計王導或王綝本人)為三槐堂王氏遠祖的說法;而修於清德宗光緒年間的《王氏三沙全譜•三槐堂》,其依據之壹,便是清仁宗嘉慶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的《太原王氏宗譜》。
而那位三槐王氏家族的研究者,在否認了王言的遠祖瑯琊王氏的王方慶和太原王氏的王通後,便援引國家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所藏《王氏世譜》記載的元人趙孟頫《宋兵部侍郎許國公贈太師尚書令王公紀略》,說王言之父名王乾,而非宰相王摶。可惜,這位研究者也許沒有見到清代乾隆年間的大學者王鳴盛家族的宗譜。王鳴盛為瑯琊王氏,他的上祖即是王乾。
說王言是王摶之子,雖然《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王摶生三子王倜、王倓、王倫而沒載第四子王言,但據筆者所見,《重修新安瑯琊王氏統宗世譜》所載,譜序中說該譜始修於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已醜即公元989年,刊刻於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元統三年乙亥即公元1335年。《凡例》也說,該譜“舊譜草創於端拱已醜”,梓版於“元統乙亥”,並說“舊譜以周靈王太子晉為壹世,晉丞相始興文獻公導為二十九世,唐尚書府君璧為四十八世,”“茲譜登載總若幹萬人,皆本於尚書府君壹人”“為宗”,並采用歐陽修“五世壹揭之例”,制作世系表。由此推論,該譜較之元代趙孟頫所敘之譜早了三百四十六年。
該譜明代又經多次續修,續修最早的壹次是明太祖即所謂“國朝洪武壬午”,實際上是明惠帝建文四年壬午即公元1402年,據宋譜所修,刊刻於明宣宗宣德二年丁未即公元1427年。其中,有載為明太祖洪武三十五年實際上為明成祖永樂元年癸未即公元1403年“冬十月”臨清人楊艮卿序,
還有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已亥即公元1419年“秋七月望”,“賜進士及第翰林院侍讀學士奉政大夫同修國史廬陵曾棨書”《重修王氏族譜序》。譜序中明確記載:“我王氏得姓,周王子晉始,其子宗敬,為司徒,號曰王家,因以為氏。至秦武城侯長子元,避亂瑯琊,始為瑯琊王氏……(離次子威)傳至裔孫霸居太原,又為太原王氏……吾祖實由瑯琊之分。若吾祁之始祖,則有諱璧字大獻者,初居祁……生九男二女,二十有三孫,自是蕃衍。”該譜於《著家譜後序》中明確記載:“謹按:家譜序述始祖大獻公,與唐乾寧相昭逸,伯仲也。”小字註雲:“乾寧相王摶字昭逸,壹雲摶字元壽……推原吾宗世系,實自王導遷江左始。”該譜於《唐尚書王公璧傳》中又載:“導十六傳至唐丞相瑯琊簡懷公玙(不計王導本人),生二子:長及,次乂。及為中書舍人,生諫議大夫鐬,鐬生丞相魯國公摶,乂生鋮公……光化三年,摶為崔胤所潛,遇害。”有趣的是,該世譜目錄所載共十壹卷,首卷分凡例、序文、像贊、誥傳、分遷總圖,壹卷分姓原、世系、孝字號支派……九卷為人物,十卷則載:王言、傳、記、誌銘、墓圖、經理、後序。從整個世譜的規模看,此譜北宋初年始修,元、明多次重修,必有宋代以前的晉、唐譜牒做為底本。該譜寫到瑯琊王氏始興公王導十壹世孫(實際上為十二世)王綝即王方慶的後人王摶,並為其子孫立傳。王摶又作王搏,生於唐文宗開成五年庚午即公元840年,距北宋端拱二年已醜即公元989年為壹百四十九年,王摶之子王言生於唐懿宗鹹通十年已醜即公元869年,距北宋端拱二年為壹百二十年,而王摶生年距王言生年為二十九年,也就是說,王摶二十九歲時生王言,恰好構成父子關系。由此,王言之父為王摶而非王乾,不辯自明矣。
其實,王汝濤先生在《瑯琊王氏考信錄》中指出《太原王氏》世表並瑯琊王氏為太原王氏分支,為把三槐堂王氏拉作太原王氏分支的謬誤時,這樣寫道:“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不計王曒本人),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後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祜,是為三槐王氏始祖。據此,王綝明顯地是瑯琊王氏王導的十壹世孫(不計王導本人),三槐堂壹支應該是瑯琊王氏的後裔……”
對此,筆者翻閱大量有關文獻典籍,特別始修於北宋太宗年間的《新安瑯琊王氏統宗世譜》和始修於南宋孝宗年間的《赤岸王氏分遷譜系》殘譜和明瑞安《對坑王氏族譜》等,加以考證,確認三槐堂王氏的世系系東晉丞相王導的第三子王洽以下二十二代至王祐、王祜兄弟。列為傳承世系壹線表,則是:王覽——王裁——王導——王洽——王珣——王曇首——王僧綽——王儉——王騫——王規——王褒——王鼒——王弘直——王方慶——王曒——王寵——王仲連——王紹——王玙——王及——王鐬——王搏——王言——王徹——王祐、王祜(大名莘人)……
關於王覽曾孫王洽壹支世系,筆者參考《晉書》、《南史》、《舊唐書》、《新唐書》,特別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宋史》等有關文化典籍和譜牒。以上談到,開閩王氏也始自王方慶,為方慶公第五子王曄壹支(說明開閩王氏與三槐堂王氏,均系王綝後裔);而筆者之所以確定三槐堂王氏出自王方慶第三子王曒壹支,因為正史和宋代譜牒均有記述。
王祐為王徹長子,字景叔。顯於五代十國漢、周之際,入北宋後歷事太祖、太宗兩朝,文武忠孝,歷官兵部侍郎,封晉國公。先後配任氏、邊氏,史載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又有譜載,尚有二子:王勉、王勗,新修《中華瑯琊王氏通譜》壹並補敘之。由此確認,這位王祐,就是“手植三槐”於庭院預言其後世子孫必有致“三公”者的三槐堂王氏(即“三槐堂”堂號)之始祖。王祐的次子王旦,字子明,出繼王祜為嗣子,於宋真宗景德三年即公元1006年拜相,位列“三公”。
以上,為對三槐堂三氏的考證、辨析。
由此,我們列出由周靈王太子晉即王子晉至瑯琊王氏——開閩王氏、三槐堂王氏的傳承世系壹線表,則是:王子晉——王宗敬(宗恭)——王森(王鳳)——王斌(王彬、王覃)——王昇(王渠)——王昱(王宥、王豐)——王碩(芝)——王景(王榮、王億)——王錯——王賁——王諭(王渝)——王息——王恢——王永(王元、王亢)——王頤(以上為東周即春秋、戰國時代)——王翦(秦)——王賁(秦)——王離(秦)——王元(秦、漢)——王諄(王誠,漢)——王淵(漢)——王吉(漢)——王駿(漢)——王崇(漢)——王昇(王遺、王霸,漢)——王遵(漢)——王音(漢)——王仁(漢)——王書(漢)——王融(漢)——王覽(漢、魏、兩晉)——王裁(西晉)——王導(由西晉入東晉)——王洽(東晉)——王珣(東晉)——王曇首(南朝宋)——王僧綽(南朝宋)——王儉(南朝齊)——王騫(南朝梁)——王規(南朝梁)——王褒(由南朝梁入北朝周)——王鼒(隋)——王弘直(唐)——王方慶(名王綝,以字行,唐)……
由王方慶壹支又分出兩支——
壹、開閩王氏壹支:王方慶(唐)——王曄(固始王氏始祖,唐)——王友(又作王友名,唐)——王玉(又作王蘊玉、王卞,唐)——王恁(唐)——王審知(開閩王氏始祖,唐、五代十國)……
二、三槐堂王氏壹支:王方慶(唐)——王曒(唐)——王寵(唐)——王仲連(唐)——王紹(唐)——王玙(唐)——王及(唐)——王鐬(唐)——王搏(唐)——王言(五代十國,後漢)——王徹(《宋史》作王徹,《舊五代史》作王澈,五代十國,後周)——王祐(《宋朝事實類苑》卷六壹《舉子投贄》二引《李學士家談》說“故兵部侍郎祐,狀元徹之子”,因此,王祜應作王祐,字景叔,祖父王言,仕唐為黎陽令,父王徹,後唐舉進士,官至左拾遺,王祐應為兵部侍郎,三槐堂王氏始祖,由五代十國入北宋)——王旦(相宋真宗)……
查《宋史》,王祐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
王祐長子王懿,字文德,進士出身,知袁州,卒年四十九歲,生四子:王睦、王淳、王贄、王素。王懿長子王睦,生四子。王懿次子王淳,生三子。王懿第三子王贄。有譜載王懿尚有第四子王素,生壹子:王明達,蔔居湖南武岡。
王祐次子王旦,字文明,拜相,位列三公,生三子:王雍、王沖、王素,四女。王旦長子王雍,生三子:王恪、王整、王檢。王旦次子王沖,生三子:王慶、王吉、王靖。王旦第三子王素,字仲儀,與王懿第四子王素重名,以學士知太原府,轉工部尚書,卒年六十七歲,謚曰懿敏,生九子:王厚、王固、王堅、王鞏、王本、王碩、王凝、王常、王奧。王素第四子王鞏,善詩文,從蘇軾遊,生十子:王奇、王時、王由、王臯、王琳、王琛、王逸、王典、王文顯、王鳴鸞,壹女。
王祐第三子王旭,字仲明,出知應天府,卒年六十九歲,生六子:王粹、王質、王玄、王徽、王誨、王端。由此,三槐堂王氏遍布海內外。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正史諸如《宋史》等,為人物立傳,對先人或後人功名不著者,往往不載或失載;而子孫中往往只載功名顯著者。所以,史載與譜載子孫人數,往往不符或存有差異。
以下信息源自中華王氏網:
日期 標題 作者 點擊
2019-03-28 尋三槐堂大槐樹王氏後人 王忠福 216
2019-03-02 江蘇泗陽三槐堂桃源王氏古敦亭落成典禮暨宗親聯誼大會 王玉等 281
2019-01-16 宛丘王氏與三槐堂 王金超 237
2018-11-23 安徽肥東縣王興村三槐堂王氏續譜尋親 三槐堂 357
2018-10-14 三槐堂焦牛王氏尋根 王正友 678
2018-07-20 三槐堂鄭州惠濟雙橋王氏祠堂 河南王姓公司 439
2018-03-06 重慶秀山三槐堂舉行首屆團拜會 王烈憲 563
2017-12-12 三槐堂新鄭荊王王氏家族拜祖,四省十七縣市五百代表同祭 王朝利 1072
2017-11-13 如果妳姓王,壹定要知道開封的三教堂和三槐堂! 1657
2016-06-28 三槐堂錦川王氏源脈及分布 文欣 1693
2015-05-07 三槐堂潛陽太原王氏覓世系上源廣尋宗親 王招金 1115
2015-04-28 千古流芳三槐堂 王雷 1164
2015-03-01 三槐堂?海州開封王氏 王來雷 2077
2014-12-22 三槐堂鄭州都堂王氏壹線譜: 王金超 1682
2014-10-27 三槐堂嶧陽善莊王氏王炳輝對近期網上爭論的看法 王炳輝 1228
2014-10-26 三槐堂中沙阜寧頭竈王氏簡概 王友良 1732
2014-10-23 泗陽三槐堂桃源王氏家族的現實思考與未來發展 王愛中 2497
2014-06-17 三槐堂王氏族人尋親問祖 王春青 2170
2014-03-28 尋找蘇州城南謝家村王氏宗親 轉發 1208
2014-03-12 告三槐堂沙灣王氏西門宗親書 沙灣王氏西門 2057
以下信息源自欣欣旅遊:
休寧溪頭三槐堂
三槐堂簡介:
三槐堂坐落在休寧縣城南五公裏溪頭村,是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王經天倡導建造的王家祠堂,因建造時庭院中栽植的三棵槐樹而得名,為古建築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槐堂原有3進11開間,共約1500平方米,有182根屋柱,柱腰圍80至100公分不等。整個大廳內含九個小廳,場面宏大,氣勢壯觀。
附壹些照片(源自網絡,鳴謝。):
順附壹則《高評價》:
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王子,其猶龍邪!我沒見過能風雲直上的龍,今天見了王子(也就是堅強哥),他就是龍啊。=====袁**下面引用由 孫正 2012年05月18日 14:32 發表的內容:不管大家的反應是否是堅哥期待的,堅哥畢竟傾倒眾生,令冷酒壇子回暖。大可不必覺得自己害了這些人,其實大家都要謝謝您才對。-----------汗 院長誤會了 他說我們東施效顰。。。O(∩_∩)O哈哈~開心就好 堅挺哥不必介懷,論壇嘛,樂呵樂呵得啦 -----------發帖人: 繆渠春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4 樓 王兄不懈的努力終於在煮酒掀起漣漪~ ----------- 發帖人: 任敏 其實王堅挺善良的。。而且無論誰說他啥他從沒有壹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有點愛幻想。。。 ----------- 發帖人: 黃亞麗 下面引用由 孫正 2012年05月18日 09:41 發表的內容:院長~我還有幾天活頭?!----------- 妙趣兄棒著呢,狀態好到能無病呻吟。字裏行間洋溢著對藝術的追求,毫無“不瘋魔不成活”的內在驅力。只要蛋定且有壹定的文字感知力,我們就可以覺察“剪刀”詩是內驅力比表現形式更強大,而妙趣兄的詩,就內驅力來分析不過是無聊、好玩、炫耀等膚淺的混合體。辣椒不需要載塗辣醬,面包塗再多辣醬還是面包。妙趣兄,平平淡淡才是真,發現自己不瘋不啥有點若有所失,是因為妳還沒有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我就是這樣感覺的。-----------好吧!把床位留給更需要它的海海~ 下面引用由 黃亞麗 2012年05月18日 09:21 發表的內容:[這個貼子最後由 黃亞麗 在 2012年05月18日 09:11 重新編輯]我看不懂,壹點也沒看懂 但我很喜歡他寫的壹句話“自己點燃自己的煙花”我以為不會有對句了。。哈,昨天我壹朋友居然說了壹句“自己安靜自己的心扉”太絕了。。好像對聯啊。。。-----------P民~自己幹涸自己的眼淚 某D~自己觸動自己的G點 ----------- 發帖人: 繆渠春 ----------- 新版狂人日記 -----------發帖人: 李東利 回復 | 引用 | 舉報第 5 樓 我想到這個意思,可惜沒想出來這句話!左右派在地球上血拼,緊那羅王手持燒火棍橫空出世,屹立平流層俯視螻蟻~~跪倒仰望蒼穹遙拜 這幅畫面就揭示了:誰是神~~誰是人~~ -----------發帖人: 鄭燕 下面引用由 徐旭 2012年05月17日 13:00 發表的內容:[quote]下面引用由 丁曉雷 2012年05月16日 15:19 發表的內容:我能看懂壹些 雖不敢謬托知己 佩服還是有的-----------確定是佩服文章本身?-----------堅神抓虎只抓不打的那個算是看懂壹點,以前我不是這樣的,請大家見諒。謝謝,祝大家壹切都好。望早日橫掃宇宙。謝謝 ----------- 發帖人: 羅壹鶴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6 樓 我覺得磨剪刀的人還是挺好玩的 別的大體看了壹下 堅哥還是有信仰的 ----------- 發帖人: 王飛 -----------下面引用由 繆渠春 2012年05月18日 08:55 發表的內容:五月,火辣天,晴朗 壇友滿面愁容 壇上正在熱議 剪刀手 主角:磨剪刀的人 配角:打醬油的眾 刀客和刀魂 主導壹行行跳躍 引領思緒 遊走曖昧 直擊市儈 砂磚上流淌著 我們的尊嚴 勇氣 還有耐心 剪刀體的飄逸 跳躍的主題 閃爍的深奧 慘遭唾棄 妳們不看 所以厭倦 妳們不懂 所以退席 刀客,綿綿沈吟 妳的不解 我不負責 更不在乎非議的黑雲 昂首遊離在碎語紛揚裏 孕育下壹曲癲狂的降臨-----------貼子主題:王堅大哥寫的帖子誰能看懂~請進來 烏洋 1# 2012年05月16日 13:04 雖然不知道王大哥寫的神馬,但是總是感覺好厲害的樣子。。。。-----好像是在表世界,王堅sama被壞人黑了,下落不明 但是在裏世界,王堅sama卻依然屹立不倒~~引領著世界的未來。。。 -----------發帖人: 李思邈 王堅大哥每壹次發帖都在改變著世界線~ 在王哥的裏世界 他壹定實現了烏托邦,他拯救了世界~ 王堅sama肯定就是那個擁有魔眼技能的人。。就是世界線的觀測者!!!親,王堅sama的帖子為神馬我們看不懂?因為世界線被改變了,只有王堅sama保留了原來世界線的記憶,所以我們都看不懂,這是正常的,希望王堅sama能實現他自己的願望,突破世界線的收束,跳到β世界線去,改變未來天朝成為絕望鄉的宿命。。。口胡~ 發帖人: 李思邈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7 樓 我真希望王大哥能駕臨此貼~~為我們指點迷津~ ----------- 發帖人: 烏洋 我承諾不談的事希望他人也不談,這樣我才能不談。萬謝,祝大家開心。代堅挺哥回帖.. ----------- 發帖人: 繆渠春 有王哥那撲朔迷離的風格~~~ ----------- 發帖人: 烏洋 跳轉至...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第 7 頁 第 8 頁 貼子主題:王堅的出現橫掃了煮酒眾多名人,這個沒懸念吧?曲喆 1# 2012年05月21日 12:14 什麽海客,TT,黃婭麗全被全爆。沒錯吧?管妳什麽新老名人,靠罵靠水上位的全被爆~陳俠 3# 2012年05月21日13:51橫空出世,橫掃六合,無“堅”不摧,甘拜下風-----------朱培 4# 2012年05月21日 16:02 無“堅”不摧,戰無不勝。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8 樓 壹切顛倒主義,最終都不會是不倒主義的對手,這個真理不會因我的生老病死而改變。不倒主義社會,屬於小說中的中華蘭芬共和國(全境位於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內,果敢族據說就是漢族):本末不倒置、因果不倒置、黑白(是非)不顛倒、……;並非個人、政黨、國家等不會倒,太好了會招忌恨,所以被滅的可能性都是非常大的。-----------尼采提過顯白與隱微,聖賢常常在用。小人物以故事寓言吹牛隱喻世事,實在不錯 發帖人: 張博昌 ----------- 曲喆 28# 2012年05月21日 15:03 咱們成立個拜堅教吧?涉提法不同、劃分不同、理解不同等問題,請不要被字面迷惑,請獨立思考理解。不倒主義,堅挺故而金槍不倒,很搭!哈哈哈~ -----------發帖人: 繆渠春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9 樓 自己點燃自己的煙花 寫得很贊 衷心佩服----- 發帖人: 丁曉雷 12:54:20 下面引用由 丁曉雷 2012年05月22日 09:07 發表的內容: 自己點燃自己的煙花 寫得很贊 衷心佩服 ======== 較之《古有諸葛亮舌戰群儒,今有王堅橫掃文暴》氣勢和高度都遜色了些 ------發帖人: 繆渠春 12:54:54 下面引用由 孫澤 2012年05月22日 10:52 發表的內容: 照片是堅哥玉照嗎? ======== 是的,這張是最帥的壹張,文字遮面,面帶微笑,眼神青澀。。。比拿著手機照臉拍的能入眼多了 ----- 發帖人: 錢鑫12:55:39 貼子 主題:解讀堅哥~ 繆渠春 1# 2012年05月22日 09:43 思路清晰、語氣平緩、態度真誠、境界高尚 這些段完全能夠看懂能夠理解是吧 其實,吾等多了些浮躁,少了些耐心和涵養,也許還有底蘊 堅哥文字的缺陷在於排版較亂,還有其誇張的手法不易被普通人所接受------發帖人: 繆渠春 12:56:17 “堅哥”才是“煮版之大神” 壹 不被刪帖 二 不被禁言 三 不被關小黑屋 佩服 ----- 發帖人: 張泰鑫 12:56:37 堅哥 壹出 神馬 “沙子 海客 帝國 TT 鐵西瓜” 全都弱爆了啊。。。 挺 堅哥 就是 挺 煮版 每日必頂。。。------ 發帖人: 張泰鑫 12:57:11 從歷史 到政治 再到文藝 這就是煮版的進步 我們在壹步壹步向“行為藝術”進發 只因有“大神”的指引。。。----- 發帖人: 張泰鑫12:57:25 是的,壇神之力是可怕的 但,我們能平靜的接受堅哥,也許正是我們內心的壹次進步,壹次強大 也許有壹天我們就不懼壇神了 -----發帖人: 繆渠春 12:58:06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發帖人: 劉程 12:58:18 “堅哥” 的玉照哪去了。。。? 我去找找 頂上來 大家膜拜壹下------ 發帖人: 張泰鑫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10 樓 古曉軍 17# 2012年05月22日 15:53 堅大神的出現,秒殺壹切反動派,壹統煮酒.從此煮酒只有壹種文體-----王氏散文體! 膜拜本壇大神堅哥 ------ 發帖人: 余磊堅兄這是征婚膩嗎?十三樓上手裏換成持紅寶書就現場感多了。 -----發帖人: 鄭燕 看了8樓的照片有個問題,妳旅遊也穿著這麽正經嗎?------ 發帖人: 曲喆 堅叔加油! ----- 發帖人: 古曉軍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 發帖人: 劉程 ----------- “堅哥” 的玉照哪去了。。。?我去找找 頂上來 大家膜拜壹下 ----------- 發帖人: 張泰鑫 ----------- 鬥誌“堅” 發帖人: 朱培 ----------- 錢鑫 8# 2012年05月23日 08:31 今天堅哥開始點化我等了。。。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11 樓 江駿 10# 2012年05月23日 09:10 下面引用由 李思邈 2012年05月23日 09:07 發表的內容:下面引用由 江駿 2012年05月23日 08:21 發表的內容: 下面引用由 李思邈 2012年05月23日 08:18 發表的內容: 今天1樓和2樓都看懂了,貧僧是不是升華了? 不,其實妳不懂 ----------- 請施主開釋。。堅神的思想和思考點豈是爾等凡人所能想到的 估計剛剛達到“看山是山”的境界,最少還有2個平行世界等著妳們去穿越 11:49:25 王堅回復我了呀~真是太奇怪了,您旅遊時比我上班穿的都整齊~我自己買了個T恤和上班的衣服壹個色兒,大家誰也沒看出來。----------- 發帖人: 曲喆 貼子主題:二樓拾荒老人歌,屬堅容並包專輯,經授權改動不算少。[原創] 王堅 1# 2012年05月23日07:43 另答同事,我平時也基本上穿行服,上學時平時基本上穿校服,學馬加爵說:行服、校服是我穿過的最好的衣服了:) 另楊佳大概是這樣說:妳不給我壹個說法,我就給妳壹個說法;有些冤屈如果要壹輩子背負,那我就嘗試替天行道(末句由本人修改,確保不恐怖受歡迎:)。 第 12 樓----------- 吳天新 11# 2012年05月28日 16:10 -----------喜歡王堅的勇氣,為這份勇敢投上壹票!寫這些話的時候,我想起另壹位要比王堅名氣大壹些的人,就是瘋狂英語的李陽,當然家暴怎麽說都是不對的,因為那是壹種對弱小者的欺淩。但這也說明了曾經擁有無數光環的李陽,也只是壹個普通人,或者說在某些方面還不及壹個普通人。但這並不能將李陽老師所創造的瘋狂英語,這壹類似於壹個產業就壹筆抹去。我無意於論及家暴,也不知道這種瘋狂的學法是不是就好,可就在幾年前,李陽老師還如壹位天神壹般的站在講臺上。雖說後來證明,他也只是壹個普通人,雖說他曾經登上了成功的頂峰。古人在刻印的時候會敲去壹角,因為古人知道凡事都是有缺憾的,類似於圓滿,或是大團圓其實並不存在。或許我們都會有這些那些的不美,但我們還是要去努力,有時就會失敗,有時就會成為笑談,但不去作,不去嘗試,又怎會知道那條路適合自己走,那條路會到達幸福的彼岸。----------- 發帖人: 吳天新 丁碩 9# 2012年05月28日 15:1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 跟著堅哥壹起寫詩寫歌寫小說吧 第 13 樓
三槐堂位於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橫山鎮天池村儒大門自然村,為王氏宗祠。建築坐北朝南,前後共五進,並設戲臺、廂房,面積約1500平方米[1]。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下信息源自互動百科:
三槐堂[山東省莘縣三槐堂]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號。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壹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是太原王氏的壹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王氏家譜目錄中,冠以“三槐堂”堂號的家譜目錄,占有堂號的王氏家譜總數的40%左右。2011年11月29日開封三槐文化研討會在河南大學舉行,通過了《三槐堂復建方案》。
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編輯信息模塊
中文名: 三槐堂 外文名: Three Huai Tang
別名: 三槐王氏 建築面積: 1500平方米
氣候條件: 溫帶 相關人物: 王重陽
王祐(譜牒學者楊修駿先生認為非“王祜”) ,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省),以文學見長。五代時先仕晉,後及漢、周,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拜其為監察禦史,頗得賞識,官職不斷升遷,以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乃舉家遷來京城,落戶開封。時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開寶二年(969年)之間。
三槐堂[山東省莘縣三槐堂] 三槐堂[山東省莘縣三槐堂]
王祐落戶開封的具體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遺跡誌》說在仁和門外,清周城的《宋東京考》說在望春門外。這仁和門和望春門實際指的都是曹門,即今曹門關中街偏北壹帶。
宋開寶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節度使符彥卿謀叛。魏州即大名(大名縣亦名魏縣),宋太祖乃派王祐權知大名府。那個時候,莘縣壹帶歸屬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衣錦還鄉,許以“便宜”行事,並以趙普(壹說王溥)相位相許的真實用心在於除符,王祐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後,明察暗 訪,卻查無實據,數月無聞。宋太祖乃驛召面問,王祐直言稟報,符彥卿無謀叛事實,並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擔保。甚至直諫太祖吸取晉、漢(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教訓。太祖聽後很不以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來,王祐升遷宰相的許諾當然是落空了。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內,手植槐樹3棵,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以我們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當時的心情,很可能對自己當不成宰相有點生氣,可能是“別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孫壹定有能擔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氣話。當然,也可以認為王祐這句話是他的自信或遠見。但他以三槐比擬三公確是無疑的。
後來的事實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兒子王旦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使他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三槐堂不僅成了王祐壹支的堂號,而且成為整個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壹個分支——三槐王氏。
《太原王氏》書中的世表:
褒公西入鹹陽,傳四世至綝公(王琳為瑯邪王氏王導的11代孫,三槐堂壹支應是瑯邪王氏的後裔),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後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祐,是為三槐王氏始祖。
開封東郊大邊村王旦墓 開封東郊大邊村王旦墓
祐公少篤誌詞學,性倜儻,有俊氣。後晉天福年中,以書見桑維翰,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鄴帥杜重威辟為觀察支使。至後周,仕為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監察禦史,後加集賢院修撰,轉戶部員外郎。至宋太宗時,知河中、開封二府,以病請告,拜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戰亂,歷事後晉、後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顯名。祐公宦居於汴梁城東時,築室於仁和門外,嘗手值三槐於庭院中,言稱其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來王佑裔孫因之而稱為“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自祐公以後,簪纓相繼,歷世為官,子孫分任各處,子孫散布於海內外。
三槐世系淵源爭議論述要錄
三槐世系在五代末和北宋時期的王言至王鞏的六代世系人物,無論從史書或譜牒資料上看均比較完整和詳盡,這與當時北宋政權社會穩定,三槐王氏處於鼎盛時期有關。因此三槐世系研究重在北宋前和宋南渡後。北宋之前的五代時期政權更換頻繁、門閥顯貴亂套、多數姓氏世系出現斷層。三槐王氏世系上朔雖有延綿,但存在二個分歧要點。壹部分是認為三槐世系要掛在王元之後的瑯琊世系,另壹部分認為應掛在王威之後的太原世系。至於北宋滅亡,宋室南渡至今的三槐王氏,由於許多後裔隨宋室南渡,也有不少北遷或留守中原,以後元、明、清各朝四處播遷,枝繁葉茂,史書難於記述,各方譜牒紛說不壹,所以至今約900年歷史的三槐世系也難於理清。
《松溪載鶴圖》題 《松溪載鶴圖》題
宋代後的三槐王氏
(1)王約
宋代三槐王氏歷任朝中要職,元時雖然蒙古人排斥漢人,規定不任漢人為正職,但三槐王氏在朝中亦不乏其人,如王因的曾孫王約被元仁宗帝敬為儒師,官至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太子詹事、河南河北行省右丞、集賢大學士、樞密副使、商議中書省事、榮祿大夫,贈梁國公、文定公,官從壹品,為元代三槐家族中官職最高者。
王蒙為王約所作山水畫《松溪載鶴圖》 王蒙為王約所作山水畫《松溪載鶴圖》
為感謝老師,元仁宗帝登基後特意安排王約到祖籍地汴梁(今開封)任職河南河北行省右丞,元廷還推恩三世,贈王約的父親王松年榮祿大夫,司徒柱國,追封梁國公,謚文惠,母成氏,追封梁國夫人;王約的祖父王通,贈資善大夫、中書右丞、上護軍,追封汴梁郡公,謚莊穆, 祖母陳氏,追封汴梁郡夫人。王約的曾祖父王因 , 贈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護軍,追封汴梁郡公,謚敬懿 ,曾祖母張氏,追封梁郡夫人。
王約的政績頗豐,《元史》有傳。元蒙史有評價“元朝前期的至元三十壹年(1294年)正月,忽必烈逝世。四月,鐵穆耳從和林到達上都(今內蒙古多倫東北),在重臣伯顏、玉昔貼木兒的支持下,由宗室諸王會議推立為帝,是為元成宗。 成宗在即位詔書中宣布自己將奉行先朝的‘成規’,但實際上還是對忽必烈晚年的壹些政策做了調整。中書右司員外郎王約的上書則較為具體地表達了成宗的守成政治方針。 王約建議在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停止所有非急需必需的土木工程,免除歷年積欠的賦稅,重新核實納稅的民戶,以減輕民眾負擔,與民休息;同時設立義倉,賑濟貧苦孤獨之人,開放打獵等禁令,實行有利於農業的措施,以安撫民眾,發展生產。在政治上,整頓吏治,打擊貪汙受賄,革除多年的積弊;慎重地選擇官吏,尤其要慎重地選擇直接治理民眾的府、州、縣長官;重新修訂律令,嚴明賞罰;裁減多余的官吏,精簡機構;減省煩瑣的條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以提高辦事效率。在對待周圍鄰國關系上,不要斤斤計較於要求別人朝貢,甚至為此動武,應該以恩德招抵遠方之人。此外,王約還主張辦好學校,以培養人才,以及朝廷上下都應該了解民情等等。王約的建議實際上成為成宗壹朝,特別是元朝前期的施政大綱。”
王約做太子詹事時輔導仁宗,王約屢勸仁宗勿露鋒芒,終成就仁宗善政。四庫全書《禦批續資治通鑒綱目》卷二十四曾有評論說“君子觀王約告仁宗之言,可謂不負厥職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屢見於史冊者,謂非王約輔導於其始可乎。若王約者貽仁宗之哲命者也。”
王約的兒子王思誠官奉議大夫(官五品)、秘書監著作郎,為《宋史》30名編撰史官之壹(總裁7人、史官23人)。王約的孫子元末明初避亂沿運河遷山東滕州薛城境內,後因水災王約的曾孫王讓又遷到滕陽郭河邊,其裔孫後分支江蘇沛縣王菜園村、司庵村,豐縣謝村等地,現代較著名的有中國書畫泰鬥王學仲。
三槐王氏王約為元公主題宋徽宗禦河鸂鶒圖 三槐王氏王約為元公主題宋徽宗禦河鸂鶒圖
元代蒲道源有詩 《壽豫齋王大學士》贊王約:
清時名德細推排,海內於今數豫齋。
官歷聖朝凡四葉,澤流家世自三槐。
人間勝日居仙府,天上文星近泰階。
紅頰霜髯眞壽相,川增坐見福無涯。
政府曾聞力懇辭,瀛洲雅誌得逶迤。
正人壹指為公屈,吾道寸心惟上知。
智若蓍龜深自晦,壽兼松鶴遠難期。
瓣香袖裏仍留在,不為南豐更有誰。
(《閑居叢稿》 順齋先生卷之六)
元代著名詞人張野在王約壽宴時贊“三槐堂”後繼有人,寫下了 《沁園春• 為王彥博尚書壽》:
佳氣蔥蔥,喜事重重,福祿疊來。
記秋官重任,去年顯擢,春闈寵渥,今歲安排。
壽算綿綿,班資袞袞,迆邐相隨到上臺。
人都道,不調和鼎鼐,豈盡其才。
眉間陰德紋開,應只為,惟刑之恤哉。
看門閭高大,堪容駟馬,兒孫昌盛,已種三槐。
喚起瓊姬,滿斟玉露,官事無多且放懷。
年年醉,對春回柳眼,雪暈梅腮。
在王約任仁宗太子詹事時張野還寫下了 《水龍吟 為王少傅壽》:
畫堂佳氣蔥蔥,玉梅迎臘香初度。
人生可慶,官居極品,年登上壽。
壹代風流,三公儀範,四朝耆舊。
算世間除卻,東山謝傅,問誰是,調元手。
眉宇陰功何厚。看富貴榮華長久。
金章照眼,彩衣戲舞,桂枝聯秀。
尚父規模,武公勛業,亨衢盡有。
願年年剩把,普天霖雨,釀長生酒。
揭傒斯在王約任樞密副使時有 《壽王樞副》【 四部叢刊本、海山仙館本題作壽王副樞。】:
七秩懸車兩府稀,五朝遺老百僚師。
寒梅看足行吟處,舊史評來生嘆時。
身退已將心共遠,名高轉覺世堪遺。
且陪嘉客沽春酒,政待武公歌抑詩。
揭傒斯在為王約的著作 《史論》中的《宋史論》作序時評價說:“集賢大學士、樞密院使大梁王公,作《歷代史論》 ,壹本陳均《宋編年備要》作《宋史論》,凡十數萬言。以公文學、行藝、才識、器度,直內而方外,憂國如憂家,身事五朝,位歷二府,雄名碩望將五十年。”
其他,還有魏初、劉敏中、程鉅夫、劉唐卿、張之翰等許多好友有詩、詞、曲相贈,可見歷仕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天順七朝,曾為仁宗帝儒師,並居軍、政要職的三槐堂後代王約在元廷中的才德、威望和地位。
(2)王重陽
王重陽,京兆鹹陽(今陜西鹹陽)大魏村人,是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創人,後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壹。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歷史上稱為北七真。王重陽揉合儒家和道、釋的思想,主張三教合壹。聲稱“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壹祖風”。認為“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著作有傳道詩詞約千余首,另有《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統道藏》。
三槐堂[浙江省衢州市三槐堂]
三槐堂,坐北朝南,總體布局前後共五進,並設戲臺、廂房,平面呈“丁字形”。
編輯摘要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 代:明
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
三槐堂,坐北朝南,總體布局前後共五進,並設戲臺、廂房,平面呈“丁字形”。前四進通面闊14.30米,第五進通面闊29.80米,通進深50米,總面積1500平方米。壹進門廳前有壹水池,門前有旗桿石,面闊五間,梁架為五檁用三柱,前設卷棚後為天花。二進設戲臺,面闊三間,梁架為十壹檁,明間五架梁前雙步後三步用四柱。二進與三進天井兩側為過廊。三進,梁架為九檁,明間五架梁前後雙步用四柱,屋面前廊頂與主屋頂勾連搭成雙頂。三進與四進屋面也成勾連搭;三、四進的柱均為梭形。四進,梁架與三進同,與五進天井兩側廂房為兩層重檐。五進兩層重檐。
三槐堂建築,柱、梁等構件時代特征明顯,木雕工藝精湛。距今約四百年,建築內部結構完好,整體形制保存完整,是我省壹處重要的明代祠堂建築。
三槐堂[安徽省休寧縣三槐堂]
三槐堂是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秀陽鄉溪頭村擁有著名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築建於明代,系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鄉舉王經天的故宅,因《宋史•王旦傳》內有“旦父祐手植三槐於庭曰:吾之後必有為三公者”壹說,王氏後人即以三槐為典故,堂名取“三槐堂”。
編輯摘要
整個祠堂內部雕刻工藝精湛,技法細膩,尤以木雕著稱,為徽派祠堂建築所少見,故在當地又被稱作“金鑾殿”。 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槐堂[陜西省丹鳳縣三槐堂]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壹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是太原王氏的壹衍派。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省),以文學見長。五代時先仕晉,後及漢、周,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拜其為監察禦史,頗得賞識,官職不斷升遷,以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乃舉家遷來京城,落戶開封。時在宋幹德三年(965年)至開寶二年(969年)之間。王祜落戶開封的具體地址,這仁和門和望春門實際指的都是曹門,即今曹門關中街偏北壹帶後來的事實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兒子王旦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使他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三槐堂不僅成了王祜壹支的堂號,而且成為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後,簪纓相繼,歷世為官,子孫分任各處,子孫散布於海內外。
(中文名:三槐堂 英文名:Three Huai Tang)
位於商鎮桃園村顯神廟,王氏家族,有3個大藥槐,就稱為三槐堂。
三槐堂[王氏三槐堂]
三槐王氏是王氏重要的望族之壹,該望族形成於北宋真宗時期,壹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著名,唯獨三槐王氏是個例外。該堂號在王氏眾多分支中僅列太原王、瑯琊王之後,位居第三。但就影響而言,王旦久居相位地位顯赫,使得子孫後代飛黃騰達而長久不衰,三槐王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壹詞幾乎與王姓畫上了等號。歷史上三槐王的發祥地在今莘縣莘城鎮群賢堡村確定無疑。而作為王氏宗祠的三槐堂,更成為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
編輯摘要
三槐堂
三槐堂圖冊
史書記載,周代宮廷外植有三株槐樹,百官朝見天子時,三公皆面槐而立。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過,隨著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傳,宋朝以後,三槐幾乎成了王姓的代稱。
北宋初期,趙匡胤想以謀反罪名除掉大將符彥卿。於是,讓祖籍莘縣的大臣王祜前去調查。王祜核實後得知,符彥卿並無謀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幾個家奴仗勢欺人。王祜對符家家奴嚴懲後回朝稟報皇帝:願以百口之家保符彥卿無罪。趙匡胤除掉符彥卿的設想泡了湯,遂遷怒於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應做宰相的他,仕途異常坎坷。直至太宗趙光義即位後,64歲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職壹個多月就病死了。
壯誌難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發現次子王旦聰敏過人,前程可喜,便親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樹三株,十分自信地預言:“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誌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禦史大夫)三要職合稱“三公”,是眾臣之首。
30年後,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清廉節儉、至死不渝”的處世之道開創了三槐堂亙古流傳的官風、家風。王祜的其他兩個兒子也異常聰穎,先後踏入仕途。
王旦病故後,子孫將其遺體暫厝於其外祖家——開封新裏鄉大邊村,遵王旦遺囑,葬儀從簡,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38年後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書宋仁宗趙禎,要為其父立碑,趙禎慨然應允,並親書“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詔命大學士歐陽修為王旦撰寫碑文。於是,王素受欽命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後,王素在開封城東門外的王氏宗祠院內亦植槐樹三株,並將宗祠命名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稱謂至此漸聞於世。
山東莘縣三槐堂
山東莘縣三槐堂圖冊
1073年,王素病逝,遼兵屢犯宋都,京城壹帶戰事不斷,加之黃河不斷泛濫,祖墳面臨厄運,王素之子王鞏在葬父的同時,也將祖父王旦的遺骨遷至故裏莘縣群賢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獸、墓表的設置皆與開封之墓相同。
幾乎同時,王鞏在群賢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鞏拜訪蘇軾時,請這位忘年交為自家的宗祠題了“三槐堂”三字,並作《三槐堂銘》。此文後被收入《古文觀止》等文集,轟動壹時,三槐王氏的名聲由此愈加被眾人熟知。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後,可謂人才濟濟,名人輩出。王旭、王素、王質、王鞏、王靖、王古、王震、王倫、王楠在《宋史》中均有傳記。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賢人,故處於莘縣的三槐王氏發祥地王莊被改為“群賢堡”。
歷史上的莘縣城內的三槐堂坐南朝北,東鄰火神廟,西至鼓樓口,南接考棚,北靠茶葉坑。院內有三棵槐樹,西邊兩棵,東面壹棵,還有神道碑數通。堂內有神臺、神桌,供奉著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現莘縣城內三槐堂舊址聳立的是壹座紅色的大樓。
以下信息源自蒼源先生新浪博客:
三槐堂:三槐堂王氏源流及傳承世系
三槐堂王氏源流及傳承世系
壹、三槐堂的由來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縣(宋時屬大名府,今屬山東省),以文學見長。五代時先仕晉,後及漢、周,北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拜其為監察禦史,頗得賞識,官職不斷升遷,以尚書兵部侍郎知制誥。乃舉家遷來京城,落戶開封。時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開寶二年(969年)之間。
宋開寶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節度使符彥卿謀叛。魏州即大名(大名縣亦名魏縣),宋太祖乃派王祜權知大名府。那個時候,莘縣壹帶歸屬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錦還鄉,許以“便宜”行事,並以趙普(壹說王溥)相位相許的真實用心在於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後,明察暗訪,卻查無實據,數月無聞。宋太祖乃驛召面問,王祜直言稟報,符彥卿無謀叛事實,並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擔保。甚至直諫太祖吸取晉、漢(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濫殺無辜的教訓。太祖聽後很不以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來,王祜升遷宰相的許諾當然是落空了。
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內,手植槐樹3棵,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來的事實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兒子王旦在宋真宗時做了宰相,使他的預言變成了現實。三槐堂不僅成了王祜壹支的堂號,而且成為整個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壹個分支——三槐王氏。
二、三槐王氏世表:
三槐王氏是中華王氏的壹大衍派。褒公西入鹹陽,傳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後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祐,是為三槐王氏始祖。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生於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卒於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祐公少篤誌詞學,性倜儻,有俊氣。後晉天福年中,以書見桑維翰,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鄴帥杜重威辟為觀察支使。至後周,仕為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監察禦史,後加集賢院修撰,轉戶部員外郎。至宋太宗時,知河中、開封二府,以病請告,拜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戰亂,歷事後晉、後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顯名。祐公宦居於汴梁城東時,築室於仁和門外,嘗手值三槐於庭院中,言稱其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後來王祐裔孫因之而稱為“三槐王氏”。
王祐有三子:長懿,字文德,勵誌為學,舉進士,太宗至道年間為袁州知州,有政績;次旦;字子明;季旭,字仲明,真宗鹹平年間為殿中丞,因兄旦官居宰輔,避嫌不任,後由判國子監出知潁州,卓有成績。旦卒,由兵部侍郎出知應天府。
王旦,字子明,祐公次子,生於後周顯德四年(957年),卒於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旦公幼時沈默好學,有文采,深為乃父器重。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及第,為大理評事知平江縣後歷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加太保太尉兼侍中。旦公輔弼真宗,竭忠盡智,事嫂愛弟,深致眾望。三槐王氏自旦公而始顯。
旦公亦有三子,長雍,仕為兩浙轉運按察使;次沖,宋贊善太夫;季素。
王素,字仲儀,生於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初以父遺恩為太常寺太祝,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官至屯田員外郎。後因事敗,出知鄂州,仁宗思其賢敏,擢知諫院,遷天章閣侍制,淮南郡轉運按察使,旋為龍圖閣直學士。後知成都,為政務合人情,蜀人號其為“王公導斷”。復知開封。治平初,西夏寇邊,召拜端明殿學士。熙寧初以學士知太原府,入知通進銀臺司轉工部尚書,卒謚懿敏。素公承秉家風,侍從仁宗三十余年,頗有名望。
素公有九子:厚、固、堅、鞏、本、碩、凝、常、奧。其中鞏公采風流,為壹時所宗。與蘇軾友善,蘇軾因之作“三槐堂銘”,鋪陳其事,極言三槐王氏枝繁葉茂,槐蔭滿庭。
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後,簪纓相繼,歷世為官,子孫分任各處,足跡遍於浙東之寧、紹、溫、臺等地。
三、三槐王氏衍變發展源流及其傳承世系
-------王曉家
三槐堂王氏興起於五代十國,鼎盛於宋代,其始祖為五代末宋初的王祐(《宋史》作王祜,中華書局點校本改作王祐,今從《宋史》點校本)。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三槐堂王氏的遠祖及其衍變發展源流問題,歷來有瑯琊王氏之說和太原王氏之說;而在瑯琊王氏的傳承世系中,又有王洽後人說、王羲之後人說種種。
關於瑯琊王氏之說與太原王氏之說,筆者認為,後者之論,之所以出現偏差,因為有些學者對資料互相轉抄,陳陳相因,缺乏考證辨偽功夫,並沒有真正弄清瑯琊王氏與太原王氏的傳承世系和發展源流,以致造成混亂,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譬如,有壹部題作《王氏三沙全譜•三槐堂》(又稱《王氏三沙統譜》)的譜牒,出自清末光緒年間人王鐘手筆,其傳承世系表中,每人有壹幅畫像並賦贊,其世系傳緒(原譜中間略去了不少代像贊)這樣寫道:第壹世始祖:周靈王太子諱晉子喬公像贊(像贊略,下同);第二世祖:周司徒宗敬公像;第三世祖:周司空仕蠋公像;……第五世祖:周司空恙公像;第六世祖:周大司馬封瑯琊王元公像;……第九世祖:周封魏大將軍諱錯像;第十世祖:周封侍中大夫蹟公像;……第十二世祖:周司寇大將軍息公像;第十三世祖:周司寇封尹陽君恢公像;第十四世祖:秦封大將軍翦公像;第十五世祖:周封秦大將軍武陵侯賁公像;第十六世祖:周封武成侯離公像;……第十八世祖:秦封武陽侯忠公像;……第二十世祖:漢博議大夫子陽公像;第二十壹世祖:漢諫議大夫偉宜公諱駿像;……第二十四世祖:漢大將軍儒仲公諱霸像;……第二十六世祖:漢雲中太守殷公像;……第三十世祖:漢雁門太守澤公像;……以下世系,便是第三十壹世:王昶;……第三十三世:王承;第三十四世:王懷祖;第三十五世:王坦之;第三十六世:王元謨、王元則;第三十七世:王敬宏;第三十八世:王虬……第四十世:王彥、王傑;第四十壹世:王伯高;第四十二世:王通;第四十三世:王凝、王福郊;第四十四世:王元暕、王子安;第四十五世:王景肅;第四十六世:王政;第四十七世:王仲舒;第四十八世:王哲;第四十九世:王言;第五十世:王徹;第五十壹世:王祐;第五十二世:王旦、王旭;第五十三世:王懿;第五十四世:王鞏。
研究分析《王氏三沙全譜•三槐堂》的材料,我們可以發現,其中,除了把王祐之子王懿、王旦、王旭兄弟三人變作兩代人外,最大的錯誤,是把太原王氏與瑯琊王氏混在壹起。且不說王吉以前的世系混亂不清,名諱錯訛,即便是談到從王吉、王駿父子,便也略過王駿之子王崇和王崇之孫王遵數代,就由瑯琊王氏的王駿接上“威公九世孫王霸居山西太原郡,是為太原始祖”。《王氏三沙全譜》中的所謂“二十四世祖:漢大將軍儒仲公諱霸”,並身著甲冑,則張冠李戴了。須知,身為將軍的王霸字元伯,為東漢光武帝劉秀雲臺二十八將之壹,而非字儒仲的同時代經學家王霸。修譜者缺乏起碼的歷史知識,把經學家王霸“字儒仲”變作“漢大將軍儒仲公諱霸”,由第二十四世王霸到第二十六世漢雲中太守王殷、第三十世漢雁門太守王澤、第三十壹世魏兗州刺史封司空京陵侯王昶,由王昶又傳承二十壹世至五十壹世王祐。
顯然,這是壹部拼湊嫁接起來的宗譜,王旦以後傳承世系固然可信,但王旦以前的傳承世系可信程度很小。可是,這壹修於清末的譜牒,竟有人用數字比較的方法機械地計算代數,並據此將屬於瑯琊王氏世系的三槐堂王氏歸宗於太原王氏;其他把三槐堂王氏歸屬太原王氏的譜牒,也多以此為依據。須知,這壹譜系,大概是根據錯訛百出的所謂《宋代老譜》纂修的。
《宋代老譜》輯有《禦制太原王氏世榮悠遠譜系圖》,記載了由後稷至余姚王氏始祖王壽以下五代玄孫達百世,可作修譜者的參考資料。但“譜系圖”從王子晉以下世系敘述是這樣排列的:王子晉——王喬(吳王)——王昱羽 ——王蠋——王稽——王仲——王陵——王茂——王吉——王駿——王崇——王霸——王輔、王克——王逸、王寧(均為王輔之子)——王□壽、王煥(均為王逸之子)——王石(王煥之子)——王殷——王書——王雄、王融、王允……以下世系為:王雄之子王渾,王渾之子王戎,王戎之子王敞……為壹支;王融之子王祥、王覽,王覽之子王裁,王裁之子王導……為壹支;王允之子王澤……為壹支。
由此,對照太原王氏傳承世系,王允之子王澤壹支,由第三十壹世王昶到第三十三世王承,以下為王懷祖——王坦之到第四十八世王哲,《宋史》以及壹些瑯琊王氏宗譜中王哲均作王言。《瑯琊臨沂王氏宗譜》說王言之子王澤又名王徹,王徹有史又作王沏,生王祐,史載王祐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
而《王氏三沙全譜•三槐堂》在列王旦與王旭為兄弟排行的同時,卻列與王懿、王鞏為父子、祖孫關系,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了。因此,筆者考證宋代老譜後,確定三槐堂王氏出於瑯琊王氏而非太原王氏。
關於王羲之後人說和王洽後人說,有人認為王祜(祐)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十世孫,這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王靖之——王恒之——王安之——王大之——王清——王猛——王繕——王弘——王明——王禦——王易——王冕——王昕——王知仁——王彥昭(或作王彥超)——王言——王徹——王祜……這壹世系,其依據也是《宋代老譜》,認為太原王氏分衍出瑯琊王氏,由此又分衍出江左王氏,由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傳至第十八世孫王徹,王徹生三子:王祜、王祐、王祚。王祚傳五世孫王壽,開三槐堂王氏之余姚王氏支派。
對於這些問題,已故著名學者王汝濤先生在《瑯琊王氏考信錄》中指出:“據1997年出版,由國家檔案局三處、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圖書館合編的《中國家譜綜合目錄》所著錄的,宋譜壹部也沒有,明譜約五十部,其余約七百部都是清代以後纂修的。”如今,有人修譜,依據清末或民初的譜牒,把三槐堂王氏歸屬於太原王氏,則是對歷史失察了。
還有人做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的文章,聲稱三槐王氏的來源,不甚明了,並舉出兩例,
其壹說:三槐王氏的後人、清代的王國棟《王氏宗譜》雲:“在遠祖,則宗周太子晉,二十三世漢諫大夫吉,為臨沂之祖。……至晉丞相始興文獻公導為江左之祖,十壹傳至唐石泉文貞公方慶,為鹹陽之祖。石泉至黎陽(王言)又九世矣,蓋三槐王氏為石泉之後無疑。”這是以東晉王導為壹世先祖了。其計算方法,以連續性計算從始祖以下即第二代開始。清代另壹三槐王氏的後人王庸敬則雲:“言,唐相摶四子……因父摶遭藍田驛之禍,言遂占籍魏州之莘亭縣。”
其二說:江蘇吳縣臯橋支(西沙支)則以隋文中子王通為始祖。《太原王氏臯橋支譜》收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漁溪公《太原王氏宗譜序》:“王氏系出周靈王太子,傳至隋為文中子,至宋為文正公(王旦)”。這位三槐王氏家族的研究者,據此得出結論:“這兩種說法,都沒有充分的史料根據。尤其以王言為唐王摶之後,更為無據。”這位研究者,資料掌握有限,不求甚解,便盲目得出結論,也過於武斷了。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王國棟是清初至高宗乾隆年間人,王庸敬是清末德宗光緒年間人,顯然,王庸敬修譜時延續了王國棟關於王導十壹世孫王綝字方慶(不計王導或王綝本人)為三槐堂王氏遠祖的說法;而修於清德宗光緒年間的《王氏三沙全譜•三槐堂》,其依據之壹,便是清仁宗嘉慶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的《太原王氏宗譜》。
而那位三槐王氏家族的研究者,在否認了王言的遠祖瑯琊王氏的王方慶和太原王氏的王通後,便援引國家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所藏《王氏世譜》記載的元人趙孟頫《宋兵部侍郎許國公贈太師尚書令王公紀略》,說王言之父名王乾,而非宰相王摶。可惜,這位研究者也許沒有見到清代乾隆年間的大學者王鳴盛家族的宗譜。王鳴盛為瑯琊王氏,他的上祖即是王乾。
說王言是王摶之子,雖然《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王摶生三子王倜、王倓、王倫而沒載第四子王言,但據筆者所見,《重修新安瑯琊王氏統宗世譜》所載,譜序中說該譜始修於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已醜即公元989年,刊刻於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元統三年乙亥即公元1335年。《凡例》也說,該譜“舊譜草創於端拱已醜”,梓版於“元統乙亥”,並說“舊譜以周靈王太子晉為壹世,晉丞相始興文獻公導為二十九世,唐尚書府君璧為四十八世,”“茲譜登載總若幹萬人,皆本於尚書府君壹人”“為宗”,並采用歐陽修“五世壹揭之例”,制作世系表。由此推論,該譜較之元代趙孟頫所敘之譜早了三百四十六年。
該譜明代又經多次續修,續修最早的壹次是明太祖即所謂“國朝洪武壬午”,實際上是明惠帝建文四年壬午即公元1402年,據宋譜所修,刊刻於明宣宗宣德二年丁未即公元1427年。其中,有載為明太祖洪武三十五年實際上為明成祖永樂元年癸未即公元1403年“冬十月”臨清人楊艮卿序,
還有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已亥即公元1419年“秋七月望”,“賜進士及第翰林院侍讀學士奉政大夫同修國史廬陵曾棨書”《重修王氏族譜序》。譜序中明確記載:“我王氏得姓,周王子晉始,其子宗敬,為司徒,號曰王家,因以為氏。至秦武城侯長子元,避亂瑯琊,始為瑯琊王氏……(離次子威)傳至裔孫霸居太原,又為太原王氏……吾祖實由瑯琊之分。若吾祁之始祖,則有諱璧字大獻者,初居祁……生九男二女,二十有三孫,自是蕃衍。”該譜於《著家譜後序》中明確記載:“謹按:家譜序述始祖大獻公,與唐乾寧相昭逸,伯仲也。”小字註雲:“乾寧相王摶字昭逸,壹雲摶字元壽……推原吾宗世系,實自王導遷江左始。”該譜於《唐尚書王公璧傳》中又載:“導十六傳至唐丞相瑯琊簡懷公玙(不計王導本人),生二子:長及,次乂。及為中書舍人,生諫議大夫鐬,鐬生丞相魯國公摶,乂生鋮公……光化三年,摶為崔胤所潛,遇害。”有趣的是,該世譜目錄所載共十壹卷,首卷分凡例、序文、像贊、誥傳、分遷總圖,壹卷分姓原、世系、孝字號支派……九卷為人物,十卷則載:王言、傳、記、誌銘、墓圖、經理、後序。從整個世譜的規模看,此譜北宋初年始修,元、明多次重修,必有宋代以前的晉、唐譜牒做為底本。該譜寫到瑯琊王氏始興公王導十壹世孫(實際上為十二世)王綝即王方慶的後人王摶,並為其子孫立傳。王摶又作王搏,生於唐文宗開成五年庚午即公元840年,距北宋端拱二年已醜即公元989年為壹百四十九年,王摶之子王言生於唐懿宗鹹通十年已醜即公元869年,距北宋端拱二年為壹百二十年,而王摶生年距王言生年為二十九年,也就是說,王摶二十九歲時生王言,恰好構成父子關系。由此,王言之父為王摶而非王乾,不辯自明矣。
其實,王汝濤先生在《瑯琊王氏考信錄》中指出《太原王氏》世表並瑯琊王氏為太原王氏分支,為把三槐堂王氏拉作太原王氏分支的謬誤時,這樣寫道:“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為潞州刺史。曒公八傳至言公(不計王曒本人),為唐滑州黎陽令。言公生徹,為後唐進士,官至左拾遺。徹公生祜,是為三槐王氏始祖。據此,王綝明顯地是瑯琊王氏王導的十壹世孫(不計王導本人),三槐堂壹支應該是瑯琊王氏的後裔……”
對此,筆者翻閱大量有關文獻典籍,特別始修於北宋太宗年間的《新安瑯琊王氏統宗世譜》和始修於南宋孝宗年間的《赤岸王氏分遷譜系》殘譜和明瑞安《對坑王氏族譜》等,加以考證,確認三槐堂王氏的世系系東晉丞相王導的第三子王洽以下二十二代至王祐、王祜兄弟。列為傳承世系壹線表,則是:王覽——王裁——王導——王洽——王珣——王曇首——王僧綽——王儉——王騫——王規——王褒——王鼒——王弘直——王方慶——王曒——王寵——王仲連——王紹——王玙——王及——王鐬——王搏——王言——王徹——王祐、王祜(大名莘人)……
關於王覽曾孫王洽壹支世系,筆者參考《晉書》、《南史》、《舊唐書》、《新唐書》,特別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和《宋史》等有關文化典籍和譜牒。以上談到,開閩王氏也始自王方慶,為方慶公第五子王曄壹支(說明開閩王氏與三槐堂王氏,均系王綝後裔);而筆者之所以確定三槐堂王氏出自王方慶第三子王曒壹支,因為正史和宋代譜牒均有記述。
王祐為王徹長子,字景叔。顯於五代十國漢、周之際,入北宋後歷事太祖、太宗兩朝,文武忠孝,歷官兵部侍郎,封晉國公。先後配任氏、邊氏,史載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又有譜載,尚有二子:王勉、王勗,新修《中華瑯琊王氏通譜》壹並補敘之。由此確認,這位王祐,就是“手植三槐”於庭院預言其後世子孫必有致“三公”者的三槐堂王氏(即“三槐堂”堂號)之始祖。王祐的次子王旦,字子明,出繼王祜為嗣子,於宋真宗景德三年即公元1006年拜相,位列“三公”。
以上,為對三槐堂三氏的考證、辨析。
由此,我們列出由周靈王太子晉即王子晉至瑯琊王氏——開閩王氏、三槐堂王氏的傳承世系壹線表,則是:王子晉——王宗敬(宗恭)——王森(王鳳)——王斌(王彬、王覃)——王昇(王渠)——王昱(王宥、王豐)——王碩(芝)——王景(王榮、王億)——王錯——王賁——王諭(王渝)——王息——王恢——王永(王元、王亢)——王頤(以上為東周即春秋、戰國時代)——王翦(秦)——王賁(秦)——王離(秦)——王元(秦、漢)——王諄(王誠,漢)——王淵(漢)——王吉(漢)——王駿(漢)——王崇(漢)——王昇(王遺、王霸,漢)——王遵(漢)——王音(漢)——王仁(漢)——王書(漢)——王融(漢)——王覽(漢、魏、兩晉)——王裁(西晉)——王導(由西晉入東晉)——王洽(東晉)——王珣(東晉)——王曇首(南朝宋)——王僧綽(南朝宋)——王儉(南朝齊)——王騫(南朝梁)——王規(南朝梁)——王褒(由南朝梁入北朝周)——王鼒(隋)——王弘直(唐)——王方慶(名王綝,以字行,唐)……
由王方慶壹支又分出兩支——
壹、開閩王氏壹支:王方慶(唐)——王曄(固始王氏始祖,唐)——王友(又作王友名,唐)——王玉(又作王蘊玉、王卞,唐)——王恁(唐)——王審知(開閩王氏始祖,唐、五代十國)……
二、三槐堂王氏壹支:王方慶(唐)——王曒(唐)——王寵(唐)——王仲連(唐)——王紹(唐)——王玙(唐)——王及(唐)——王鐬(唐)——王搏(唐)——王言(五代十國,後漢)——王徹(《宋史》作王徹,《舊五代史》作王澈,五代十國,後周)——王祐(《宋朝事實類苑》卷六壹《舉子投贄》二引《李學士家談》說“故兵部侍郎祐,狀元徹之子”,因此,王祜應作王祐,字景叔,祖父王言,仕唐為黎陽令,父王徹,後唐舉進士,官至左拾遺,王祐應為兵部侍郎,三槐堂王氏始祖,由五代十國入北宋)——王旦(相宋真宗)……
查《宋史》,王祐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
王祐長子王懿,字文德,進士出身,知袁州,卒年四十九歲,生四子:王睦、王淳、王贄、王素。王懿長子王睦,生四子。王懿次子王淳,生三子。王懿第三子王贄。有譜載王懿尚有第四子王素,生壹子:王明達,蔔居湖南武岡。
王祐次子王旦,字文明,拜相,位列三公,生三子:王雍、王沖、王素,四女。王旦長子王雍,生三子:王恪、王整、王檢。王旦次子王沖,生三子:王慶、王吉、王靖。王旦第三子王素,字仲儀,與王懿第四子王素重名,以學士知太原府,轉工部尚書,卒年六十七歲,謚曰懿敏,生九子:王厚、王固、王堅、王鞏、王本、王碩、王凝、王常、王奧。王素第四子王鞏,善詩文,從蘇軾遊,生十子:王奇、王時、王由、王臯、王琳、王琛、王逸、王典、王文顯、王鳴鸞,壹女。
王祐第三子王旭,字仲明,出知應天府,卒年六十九歲,生六子:王粹、王質、王玄、王徽、王誨、王端。由此,三槐堂王氏遍布海內外。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正史諸如《宋史》等,為人物立傳,對先人或後人功名不著者,往往不載或失載;而子孫中往往只載功名顯著者。所以,史載與譜載子孫人數,往往不符或存有差異。
以下信息源自中華王氏網:
日期 標題 作者 點擊
2019-03-28 尋三槐堂大槐樹王氏後人 王忠福 216
2019-03-02 江蘇泗陽三槐堂桃源王氏古敦亭落成典禮暨宗親聯誼大會 王玉等 281
2019-01-16 宛丘王氏與三槐堂 王金超 237
2018-11-23 安徽肥東縣王興村三槐堂王氏續譜尋親 三槐堂 357
2018-10-14 三槐堂焦牛王氏尋根 王正友 678
2018-07-20 三槐堂鄭州惠濟雙橋王氏祠堂 河南王姓公司 439
2018-03-06 重慶秀山三槐堂舉行首屆團拜會 王烈憲 563
2017-12-12 三槐堂新鄭荊王王氏家族拜祖,四省十七縣市五百代表同祭 王朝利 1072
2017-11-13 如果妳姓王,壹定要知道開封的三教堂和三槐堂! 1657
2016-06-28 三槐堂錦川王氏源脈及分布 文欣 1693
2015-05-07 三槐堂潛陽太原王氏覓世系上源廣尋宗親 王招金 1115
2015-04-28 千古流芳三槐堂 王雷 1164
2015-03-01 三槐堂?海州開封王氏 王來雷 2077
2014-12-22 三槐堂鄭州都堂王氏壹線譜: 王金超 1682
2014-10-27 三槐堂嶧陽善莊王氏王炳輝對近期網上爭論的看法 王炳輝 1228
2014-10-26 三槐堂中沙阜寧頭竈王氏簡概 王友良 1732
2014-10-23 泗陽三槐堂桃源王氏家族的現實思考與未來發展 王愛中 2497
2014-06-17 三槐堂王氏族人尋親問祖 王春青 2170
2014-03-28 尋找蘇州城南謝家村王氏宗親 轉發 1208
2014-03-12 告三槐堂沙灣王氏西門宗親書 沙灣王氏西門 2057
以下信息源自欣欣旅遊:
休寧溪頭三槐堂
三槐堂簡介:
三槐堂坐落在休寧縣城南五公裏溪頭村,是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王經天倡導建造的王家祠堂,因建造時庭院中栽植的三棵槐樹而得名,為古建築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槐堂原有3進11開間,共約1500平方米,有182根屋柱,柱腰圍80至100公分不等。整個大廳內含九個小廳,場面宏大,氣勢壯觀。
附壹些照片(源自網絡,鳴謝。):
順附壹則《高評價》:
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王子,其猶龍邪!我沒見過能風雲直上的龍,今天見了王子(也就是堅強哥),他就是龍啊。=====袁**下面引用由 孫正 2012年05月18日 14:32 發表的內容:不管大家的反應是否是堅哥期待的,堅哥畢竟傾倒眾生,令冷酒壇子回暖。大可不必覺得自己害了這些人,其實大家都要謝謝您才對。-----------汗 院長誤會了 他說我們東施效顰。。。O(∩_∩)O哈哈~開心就好 堅挺哥不必介懷,論壇嘛,樂呵樂呵得啦 -----------發帖人: 繆渠春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4 樓 王兄不懈的努力終於在煮酒掀起漣漪~ ----------- 發帖人: 任敏 其實王堅挺善良的。。而且無論誰說他啥他從沒有壹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有點愛幻想。。。 ----------- 發帖人: 黃亞麗 下面引用由 孫正 2012年05月18日 09:41 發表的內容:院長~我還有幾天活頭?!----------- 妙趣兄棒著呢,狀態好到能無病呻吟。字裏行間洋溢著對藝術的追求,毫無“不瘋魔不成活”的內在驅力。只要蛋定且有壹定的文字感知力,我們就可以覺察“剪刀”詩是內驅力比表現形式更強大,而妙趣兄的詩,就內驅力來分析不過是無聊、好玩、炫耀等膚淺的混合體。辣椒不需要載塗辣醬,面包塗再多辣醬還是面包。妙趣兄,平平淡淡才是真,發現自己不瘋不啥有點若有所失,是因為妳還沒有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我就是這樣感覺的。-----------好吧!把床位留給更需要它的海海~ 下面引用由 黃亞麗 2012年05月18日 09:21 發表的內容:[這個貼子最後由 黃亞麗 在 2012年05月18日 09:11 重新編輯]我看不懂,壹點也沒看懂 但我很喜歡他寫的壹句話“自己點燃自己的煙花”我以為不會有對句了。。哈,昨天我壹朋友居然說了壹句“自己安靜自己的心扉”太絕了。。好像對聯啊。。。-----------P民~自己幹涸自己的眼淚 某D~自己觸動自己的G點 ----------- 發帖人: 繆渠春 ----------- 新版狂人日記 -----------發帖人: 李東利 回復 | 引用 | 舉報第 5 樓 我想到這個意思,可惜沒想出來這句話!左右派在地球上血拼,緊那羅王手持燒火棍橫空出世,屹立平流層俯視螻蟻~~跪倒仰望蒼穹遙拜 這幅畫面就揭示了:誰是神~~誰是人~~ -----------發帖人: 鄭燕 下面引用由 徐旭 2012年05月17日 13:00 發表的內容:[quote]下面引用由 丁曉雷 2012年05月16日 15:19 發表的內容:我能看懂壹些 雖不敢謬托知己 佩服還是有的-----------確定是佩服文章本身?-----------堅神抓虎只抓不打的那個算是看懂壹點,以前我不是這樣的,請大家見諒。謝謝,祝大家壹切都好。望早日橫掃宇宙。謝謝 ----------- 發帖人: 羅壹鶴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6 樓 我覺得磨剪刀的人還是挺好玩的 別的大體看了壹下 堅哥還是有信仰的 ----------- 發帖人: 王飛 -----------下面引用由 繆渠春 2012年05月18日 08:55 發表的內容:五月,火辣天,晴朗 壇友滿面愁容 壇上正在熱議 剪刀手 主角:磨剪刀的人 配角:打醬油的眾 刀客和刀魂 主導壹行行跳躍 引領思緒 遊走曖昧 直擊市儈 砂磚上流淌著 我們的尊嚴 勇氣 還有耐心 剪刀體的飄逸 跳躍的主題 閃爍的深奧 慘遭唾棄 妳們不看 所以厭倦 妳們不懂 所以退席 刀客,綿綿沈吟 妳的不解 我不負責 更不在乎非議的黑雲 昂首遊離在碎語紛揚裏 孕育下壹曲癲狂的降臨-----------貼子主題:王堅大哥寫的帖子誰能看懂~請進來 烏洋 1# 2012年05月16日 13:04 雖然不知道王大哥寫的神馬,但是總是感覺好厲害的樣子。。。。-----好像是在表世界,王堅sama被壞人黑了,下落不明 但是在裏世界,王堅sama卻依然屹立不倒~~引領著世界的未來。。。 -----------發帖人: 李思邈 王堅大哥每壹次發帖都在改變著世界線~ 在王哥的裏世界 他壹定實現了烏托邦,他拯救了世界~ 王堅sama肯定就是那個擁有魔眼技能的人。。就是世界線的觀測者!!!親,王堅sama的帖子為神馬我們看不懂?因為世界線被改變了,只有王堅sama保留了原來世界線的記憶,所以我們都看不懂,這是正常的,希望王堅sama能實現他自己的願望,突破世界線的收束,跳到β世界線去,改變未來天朝成為絕望鄉的宿命。。。口胡~ 發帖人: 李思邈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7 樓 我真希望王大哥能駕臨此貼~~為我們指點迷津~ ----------- 發帖人: 烏洋 我承諾不談的事希望他人也不談,這樣我才能不談。萬謝,祝大家開心。代堅挺哥回帖.. ----------- 發帖人: 繆渠春 有王哥那撲朔迷離的風格~~~ ----------- 發帖人: 烏洋 跳轉至...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第 7 頁 第 8 頁 貼子主題:王堅的出現橫掃了煮酒眾多名人,這個沒懸念吧?曲喆 1# 2012年05月21日 12:14 什麽海客,TT,黃婭麗全被全爆。沒錯吧?管妳什麽新老名人,靠罵靠水上位的全被爆~陳俠 3# 2012年05月21日13:51橫空出世,橫掃六合,無“堅”不摧,甘拜下風-----------朱培 4# 2012年05月21日 16:02 無“堅”不摧,戰無不勝。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8 樓 壹切顛倒主義,最終都不會是不倒主義的對手,這個真理不會因我的生老病死而改變。不倒主義社會,屬於小說中的中華蘭芬共和國(全境位於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內,果敢族據說就是漢族):本末不倒置、因果不倒置、黑白(是非)不顛倒、……;並非個人、政黨、國家等不會倒,太好了會招忌恨,所以被滅的可能性都是非常大的。-----------尼采提過顯白與隱微,聖賢常常在用。小人物以故事寓言吹牛隱喻世事,實在不錯 發帖人: 張博昌 ----------- 曲喆 28# 2012年05月21日 15:03 咱們成立個拜堅教吧?涉提法不同、劃分不同、理解不同等問題,請不要被字面迷惑,請獨立思考理解。不倒主義,堅挺故而金槍不倒,很搭!哈哈哈~ -----------發帖人: 繆渠春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9 樓 自己點燃自己的煙花 寫得很贊 衷心佩服----- 發帖人: 丁曉雷 12:54:20 下面引用由 丁曉雷 2012年05月22日 09:07 發表的內容: 自己點燃自己的煙花 寫得很贊 衷心佩服 ======== 較之《古有諸葛亮舌戰群儒,今有王堅橫掃文暴》氣勢和高度都遜色了些 ------發帖人: 繆渠春 12:54:54 下面引用由 孫澤 2012年05月22日 10:52 發表的內容: 照片是堅哥玉照嗎? ======== 是的,這張是最帥的壹張,文字遮面,面帶微笑,眼神青澀。。。比拿著手機照臉拍的能入眼多了 ----- 發帖人: 錢鑫12:55:39 貼子 主題:解讀堅哥~ 繆渠春 1# 2012年05月22日 09:43 思路清晰、語氣平緩、態度真誠、境界高尚 這些段完全能夠看懂能夠理解是吧 其實,吾等多了些浮躁,少了些耐心和涵養,也許還有底蘊 堅哥文字的缺陷在於排版較亂,還有其誇張的手法不易被普通人所接受------發帖人: 繆渠春 12:56:17 “堅哥”才是“煮版之大神” 壹 不被刪帖 二 不被禁言 三 不被關小黑屋 佩服 ----- 發帖人: 張泰鑫 12:56:37 堅哥 壹出 神馬 “沙子 海客 帝國 TT 鐵西瓜” 全都弱爆了啊。。。 挺 堅哥 就是 挺 煮版 每日必頂。。。------ 發帖人: 張泰鑫 12:57:11 從歷史 到政治 再到文藝 這就是煮版的進步 我們在壹步壹步向“行為藝術”進發 只因有“大神”的指引。。。----- 發帖人: 張泰鑫12:57:25 是的,壇神之力是可怕的 但,我們能平靜的接受堅哥,也許正是我們內心的壹次進步,壹次強大 也許有壹天我們就不懼壇神了 -----發帖人: 繆渠春 12:58:06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發帖人: 劉程 12:58:18 “堅哥” 的玉照哪去了。。。? 我去找找 頂上來 大家膜拜壹下------ 發帖人: 張泰鑫 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10 樓 古曉軍 17# 2012年05月22日 15:53 堅大神的出現,秒殺壹切反動派,壹統煮酒.從此煮酒只有壹種文體-----王氏散文體! 膜拜本壇大神堅哥 ------ 發帖人: 余磊堅兄這是征婚膩嗎?十三樓上手裏換成持紅寶書就現場感多了。 -----發帖人: 鄭燕 看了8樓的照片有個問題,妳旅遊也穿著這麽正經嗎?------ 發帖人: 曲喆 堅叔加油! ----- 發帖人: 古曉軍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 發帖人: 劉程 ----------- “堅哥” 的玉照哪去了。。。?我去找找 頂上來 大家膜拜壹下 ----------- 發帖人: 張泰鑫 ----------- 鬥誌“堅” 發帖人: 朱培 ----------- 錢鑫 8# 2012年05月23日 08:31 今天堅哥開始點化我等了。。。回復 | 引用 | 舉報 第 11 樓 江駿 10# 2012年05月23日 09:10 下面引用由 李思邈 2012年05月23日 09:07 發表的內容:下面引用由 江駿 2012年05月23日 08:21 發表的內容: 下面引用由 李思邈 2012年05月23日 08:18 發表的內容: 今天1樓和2樓都看懂了,貧僧是不是升華了? 不,其實妳不懂 ----------- 請施主開釋。。堅神的思想和思考點豈是爾等凡人所能想到的 估計剛剛達到“看山是山”的境界,最少還有2個平行世界等著妳們去穿越 11:49:25 王堅回復我了呀~真是太奇怪了,您旅遊時比我上班穿的都整齊~我自己買了個T恤和上班的衣服壹個色兒,大家誰也沒看出來。----------- 發帖人: 曲喆 貼子主題:二樓拾荒老人歌,屬堅容並包專輯,經授權改動不算少。[原創] 王堅 1# 2012年05月23日07:43 另答同事,我平時也基本上穿行服,上學時平時基本上穿校服,學馬加爵說:行服、校服是我穿過的最好的衣服了:) 另楊佳大概是這樣說:妳不給我壹個說法,我就給妳壹個說法;有些冤屈如果要壹輩子背負,那我就嘗試替天行道(末句由本人修改,確保不恐怖受歡迎:)。 第 12 樓----------- 吳天新 11# 2012年05月28日 16:10 -----------喜歡王堅的勇氣,為這份勇敢投上壹票!寫這些話的時候,我想起另壹位要比王堅名氣大壹些的人,就是瘋狂英語的李陽,當然家暴怎麽說都是不對的,因為那是壹種對弱小者的欺淩。但這也說明了曾經擁有無數光環的李陽,也只是壹個普通人,或者說在某些方面還不及壹個普通人。但這並不能將李陽老師所創造的瘋狂英語,這壹類似於壹個產業就壹筆抹去。我無意於論及家暴,也不知道這種瘋狂的學法是不是就好,可就在幾年前,李陽老師還如壹位天神壹般的站在講臺上。雖說後來證明,他也只是壹個普通人,雖說他曾經登上了成功的頂峰。古人在刻印的時候會敲去壹角,因為古人知道凡事都是有缺憾的,類似於圓滿,或是大團圓其實並不存在。或許我們都會有這些那些的不美,但我們還是要去努力,有時就會失敗,有時就會成為笑談,但不去作,不去嘗試,又怎會知道那條路適合自己走,那條路會到達幸福的彼岸。----------- 發帖人: 吳天新 丁碩 9# 2012年05月28日 15:1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 跟著堅哥壹起寫詩寫歌寫小說吧 第 13 樓
回复: “神奇”小“狗狗”誕誕王靈誕、“小靈哥”王挺華、“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蓮、王梅芳、......的波浪線爸爸(簡稱“波爸”)天父似的人物(上帝見了發愁、觀世音聽了起舞、......)三槐堂王氏三沙王巷分支王堅2019.05.20收集的三槐堂王氏資料
《“神奇”小“狗狗”诞诞王灵诞、“小灵哥”王挺华、“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莲、王梅芳、......的波浪线爸爸(简称“波爸”)天父似的人物(上帝见了发愁、观世音听了起舞、......)三槐堂王氏三沙王巷分支王坚2019.05.20收集的三槐堂王氏资料》(盛谢诸多网站、网站工作人员、作者、企业家、科学家、......)图片下载地址(已加密,暂不公开,非常抱歉。):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vXgHkPxsm-cQlSradAXyFrLGTKaoyKcF
以下信息源自Baidu百科:
三槐堂 (王氏三槐堂)
三槐堂王氏是王氏重要的望族之一,该望族形成于北宋真宗时期,一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著名,唯独三槐堂王氏是个例外。该堂号在王氏众多分支中仅列太原王、琅琊王之后,位居第三。但就影响而言,王旦久居相位地位显赫,使得子孙后代飞黄腾达而长久不衰,三槐堂王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堂”一词几乎与王姓画上了等号。历史上三槐堂王的发祥地在今莘县莘城镇群贤堡村确定无疑。而作为王氏宗祠的三槐堂,更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中文名称:三槐堂 地理位置:山东莘县)
名字由来: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
北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祜前去调查。王祜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王祜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遂迁怒于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
壮志难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发现次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
30年后,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传的官风、家风。王祜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先后踏入仕途。
王旦病故后,子孙将其遗体暂厝于其外祖家——开封新里乡大边村
山东莘县三槐堂
山东莘县三槐堂
,遵王旦遗嘱,葬仪从简,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38年后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书宋仁宗赵祯,要为其父立碑,赵祯慨然应允,并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诏命大学士欧阳修为王旦撰写碑文。于是,王素受钦命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后,王素在开封城东门外的王氏宗祠院内亦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称谓至此渐闻于世。
1073年,王素病逝,辽兵屡犯宋都,京城一带战事不断,加之黄河不断泛滥,祖坟面临厄运,王素之子王巩在葬父的同时,也将祖父王旦的遗骨迁至故里莘县群贤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兽、墓表的设置皆与开封之墓相同。
几乎同时,王巩在群贤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巩拜访苏轼时,请这位忘年交为自家的宗祠题了“三槐堂”三字,并作《三槐堂铭》。此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等文集,轰动一时,三槐王氏的名声由此愈加被众人熟知。
三槐后裔: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后,可谓人才济济,名人辈出。王旭、王素、王质、王巩、王靖、王古、王震、王伦、王楠在《宋史》中均有传记。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贤人,故处于莘县的三槐王氏发祥地王庄被改为“群贤堡”。
宗庙建筑:
历史上的莘县城内的三槐堂坐南朝北,东邻火神庙,西至鼓楼口,南接考棚,北靠茶叶坑。院内有三棵槐树,西边两棵,东面一棵,还有神道碑数通。堂内有神台、神桌,供奉着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现莘县城内三槐堂旧址耸立的是一座红色的大楼。
以下信息源自聊城新闻网:
莘县三槐堂 王姓渊源长
2016-03-31 11:38
最新统计显示,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四海内外,提及“三槐堂”,众多三槐后裔倍感荣耀。即便是一些本非三槐嫡传的王氏后人也以槐荫子孙自诩。为便于供奉,各地纷纷建起了“三槐堂”。
最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三槐王氏后裔来莘县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渐行风靡的来莘问祖风,让莘县三槐后裔似乎措手不及。那么,作为王姓重要分支的“三槐王”到底和莘县有什么关系?三槐堂与莘县存有怎样的血脉情缘?最近,记者前去莘县寻个究竟。
手植三槐立家风
听说记者要来,“三槐堂协会”副会长王洪林早早在莘县文物管理所门前等候。一见到记者,王洪林就翻着自己多年记录的文字向记者讲起了三槐堂、三槐家风的来历。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因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
北 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祜前去调查。王祜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 王祜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遂迁怒于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 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
壮志难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发现次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
30年后,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传的官风、家风。王祜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先后踏入仕途。
对于三槐王氏家风的起源,三槐堂36世孙王洪林如数家珍。
说 起王旦,莘县群贤堡村82岁的王学温感到无比自豪。他说,王旦病故后,子孙将其遗体暂厝于其外祖家——开封新里乡大边村,遵王旦遗嘱,葬仪从简,甚至墓碑 也未立。直至38年后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书宋仁宗赵祯,要为其父立碑,赵祯慨然应允,并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诏命大学士欧阳修为王旦撰写 碑文。于是,王素受钦命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后,王素在开封城东门外的王氏宗祠院内亦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称谓至此渐闻于 世。
“1073年,王素病逝,辽兵屡犯宋都,京城一带战事不断,加之黄河不断泛滥,祖坟面临厄运,王素之子王巩在葬父的同时,也将祖父王旦的遗骨迁至故里莘县群贤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兽、墓表的设置皆与开封之墓相同。”王洪林说。
几乎同时,王巩在群贤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巩拜访苏轼时,请这位忘年交为自家的宗祠题了“三槐堂”三字,并作《三槐堂铭》。此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等文集,轰动一时,三槐王氏的名声由此愈加被众人熟知。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后,可谓人才济济,名人辈出。王旭、王素、王质、王巩、王靖、王古、王震、王伦、王楠在《宋史》中均有传记。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贤人,故处于莘县的三槐王氏发祥地王庄被改为“群贤堡”。
忠厚清廉传承千年
研究“三槐堂”达18年之久、年逾六旬的莘县原政协副主席杨巨源谈起“三槐堂”极具权威。他说,正是三槐王“忠信仁厚”的家风和“清廉、严谨”的官风,形成了千百年来“三槐文化”的精髓。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王朝,皇帝更换宰相是常有的事。而王旦能辅佐宋真宗达18年之久,并且常被宋真宗称为“致太平者”,着实有他一套独特的官风。王旦以后,王家群贤辈出,仅在宋史中记载的就达11人之多,这说明王旦严谨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子孙。
“作为大宋宰相的王旦,在相位时从不推荐亲属担当朝中要职,即便皇帝加封其亲属重要官职,他也千方百计阻拦。这些在史书中均有据可查。”杨巨源说。
王旦一生清廉,身居相位从不大摆宴席庆寿。他常说,子孙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老辈人多置田宅没有好处,弄不好会使他们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甚至惹出争斗来。因此,王旦一生居住简陋。王旦终生只娶赵氏一妻,从未纳妾。这在封建社会纳妾狎妓成风的官场中是绝无仅有的。
王旦在留给家人的遗嘱中告诫子弟:王家素有清名,今后要保持这种廉洁勤俭的门风,任何时候都不能奢侈腐化。死后不厚葬,棺木中不装金银珠宝。即便宋真宗赏赐白金5000两,王旦坚持不受并派人送回宫中,真宗强令抬回王旦府。谁知刚到王府门口,王旦咽了最后一口气。
“碑•墓•匾”为三槐作证
“目前,‘三槐王’祖先留给莘县三件宝:三槐堂石碑、一代名相王旦之墓和三槐堂匾。这三宝加上正史的明确记载以及各地王氏后裔的一致认同,莘县莘城镇群贤堡村是三槐故里确定无疑!”王洪林说。
现在,存放在莘县文管所内的三槐堂石碑,字迹已模糊不清,但隐约能辨出石碑记录了莘县城内三槐堂的建设年月、规模、风格等诸多信息。
在 莘县城区东北角的群贤堡村东北方向,记者看到,一个足有2米高的土丘格外显眼,前面的红砖小屋内立着一块墓碑。黑色的墓碑正面清晰地显示“宋相王文正公旦 子明墓”10个阴文字。群贤堡村村委会主任王安泰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北宋一代名相王旦的墓地。北面不远处还有其父王祜及王旦哥哥王懿之墓。王安泰说,正是 这座墓地,让五湖四海的三槐王氏后裔魂牵梦绕,不断来此祭拜祖先。
说起以往的王旦墓,群贤堡年届82岁的王学温久久不能平静。老人颤巍巍地 拿出珍藏多年的手抄本三槐王氏后裔宗谱以及在聊城的分布记录说,“三槐后裔近在莘县诸多村庄、东昌府堂邑、侯营等地,远在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仅在泰 国的就有数万人,三槐祖陵该修修了!”在王学温的记忆中,王旦墓前曾有两米高的神遂碑数通及石人、石兽、望柱等,现在都空空如也。
莘县王化村三槐王氏后裔王立申家中的那块仅存的三槐堂牌匾,是旧时莘县城内三槐堂的惟一见证。年届六旬的王立申说,这是其父王虎臣在***期间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三槐堂牌匾黑底金字,笔力遒劲,据传是欧阳修所写,但无落款。
据 王立申回忆,莘县城内的三槐堂坐南朝北,东邻火神庙,西至鼓楼口,南接考棚,北靠茶叶坑。院内有三棵槐树,西边两棵,东面一棵,还有神道碑数通。堂内有神 台、神桌,供奉着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记者在莘县城内三槐堂旧址看到,这里早已没有三槐堂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红色的大楼。
修建三槐祖陵呼声不断
“三 槐堂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杨巨源说,王姓是中华第一大姓,三槐王在众多王姓分支中仅列太原王、琅琊王之后,位居第三。但就影响而言, 王旦久居相位,地位显赫,使得子孙后代飞黄腾达而长久不衰,三槐王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一词几乎与王姓画上了等号。历 史上三槐王的发祥地在今莘县莘城镇群贤堡村确定无疑。
另外,“三槐文化”是莘县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现实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修复“三槐堂”和“三槐祖陵”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王洪林说,2003年成立的“三槐文化研究会”已架起各地三槐后裔沟通的桥梁,启动了对三槐文化的研究,并呼吁通过各种方式筹资在王旦墓前修复“三槐祖陵”和“三槐堂”。刚刚更名的“三槐堂协会”下设“三槐文化研究会”、“三槐宗亲联谊会”、“三槐堂修复保护委员会”等。
据了解,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三槐王氏后裔,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不断以各种方式问寻祖地,前来实地寻访者就达数百人。美国电脑大王王安逝世前牵挂着三槐堂,四川年逾八旬的王家国实地寻祖,并多次捐钱。另外,各地数以万计的三槐后裔也纷纷表达了重修三槐祖陵的愿望。
记者得到证实,三槐文化园已被省政府批准建设。“但愿几年后的莘县三槐堂和三槐墓地会向世人呈现一幅新气象!”三槐堂协会副会长王洪林充满了期待。(聊城晚报记者 陈金路)
以下信息源自Baidu百科:
三槐堂铭:
《三槐堂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三槐堂1铭》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2哉?吾闻之申包胥3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4。善者以怠,恶者以肆5。盗跖6之寿,孔、颜7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8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9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10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11,显于汉、周之际12,历事太祖13、太宗14,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15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16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17,相真宗18皇帝于景德、祥符19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20,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21,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22侍从将帅23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24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25,其孙德裕26,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27也。
懿敏公之子巩28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29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30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31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32。呜呼休哉!” [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三槐(huái)堂:北宋王祜家中的厅堂,因曾植三株槐树于庭院而得名。
衷:折中,裁断。
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姓公孙,封地在申,故称申包胥。
茫茫:渺茫难测。
肆:放纵。
盗跖(zhí):传说中春秋末期楚国奴隶起义领袖。盗:古代统治阶级对起义者的蔑称。
孔、颜:即孔子、颜回。孔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颜回,孔子的学生,被尊称为贤人。
审:明白。
厚施:指替朝廷出力不少,对百姓的恩惠很多。
守文:遵守成法。
晋国王公:即王祜。后汉、后周时曾任司户参军、县令等职,宋初官至兵部侍郎,为兵部副长官,死后封晋国公。
汉、周之际:指五代的后汉、后周。
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太宗:宋太宗赵光义,太祖之弟。
直道:正直。
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臣子的最高职衔。宋仍沿用但已无实职。
魏国文正公:指王旦,王祜的儿子,真宗咸平四年任参知政事,景德三年拜相。封魏国公,谥文正。
真宗:宋真宗赵恒,太宗之子。
景德、祥符,宋真宗年号。
左契(qì):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左契凭以索偿。
懿(yì)敏公:即王素,宋仁宗时官至工部尚书,谥懿敏。
出入:指出入朝廷内外。
将帅:指出任州府军政长官。
李栖筠(yún):字贞一,唐代宗时曾官至给事中。
吉甫:即李吉甫,字弘宪,唐宪宗时官至宰相。
德裕:李吉甫之子,武宗时为宰相。
艾:止,尽。
巩:即王巩,字定国,有文才,个性豪放不羁,终身不仕。
世:文中用作动词,指继承家风。
休:美。
皇:通“遑”,闲暇。
符:祥瑞的象征。 [2]
白话译文
天道是一定的吗?可是贤德的人不一定显贵,仁善的人不一定长寿。天道不是一定的吗?可仁善的人却必然后继有人。这两种说法取哪种才算恰当呢?我听申包胥说:“人要是下了决心就能打破天道,天道要是确定了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谈论天道的人,不等天道落定便去要求它的灵验,所以认为天道茫茫,难于预测。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放肆。像从前盗跖的长寿,孔子、颜回的困厄。这都是天道尚未落定啊。松柏生在山林当中,开始的时候,它们困厄在蓬蒿野草当中,遭到牛羊的踢踏蹂躏;可是到了最后,它们能四季常青,经历千年而青翠如初,这就是因为天道已然落定。善恶的报应,将会一直延续到子孙后代,由此看来天道的落定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我以所见所闻来考察其中的规律,发现天道落定的必然之势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一个国家将要兴起,就一定有德惠遍施于世人的大臣尽力贡献而不求报答,然后他的子孙才能与恪守成法、保有太平盛世的君主一同享受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达于后汉、后周的时候,曾经接连侍奉过太祖、太宗两位皇帝,能文能武,亦孝亦忠,天下人都盼望他能担任宰相之职,然而王公终究因为为人耿直而不能与时世相融合。他曾经在自己的庭院中栽下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一定有位列三公的人。”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担任了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的宰相,正逢上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的好时候,他享有福禄荣名共十八年。
如果今天托物给别人,明天就往回要,那么可能能要回来,也可能要不回来。而晋公修养自身的德行,向上天求取报答,那么必是数十年之后才能得到报答,那时候就好像是拿着契约两联中的一联,亲手与上天进行交割一样。我是因为这些才知道天道的灵验果真是必然的。
我没有赶上亲眼看到魏公,只是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懿敏公以敢于直言迸谏来侍奉仁宗皇帝,在朝廷中出入侍奉皇帝、外出统兵打仗有三十多年了,他的官位并没有与他的功德相称。这是上天想要让王氏复兴吗?为什么王氏的子孙有如此多的贤良之才呢?世上的人有把晋公比作李栖筠的,论雄才伟略、为人正直等方面,他们真是不相上下。李栖筠的儿子吉甫、孙子德裕,享受的功名富贵与王氏一族差不多,但是若说到忠诚宽厚、仁善朴实等方面,却不如魏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一族的福分,还没有到达鼎盛的时候啊!
懿敏公的儿子巩与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且文方卓越,以此来继承他家的传统。我因此把这些铭记了下来。铭文说:
“多么美好啊!魏公的丰功伟业,与槐树一起萌芽成长。勤劳地添土栽植,必然要经过一代的时间才能成长起来。他成为真宗皇帝的宰相后,天下四方因此而平安无事。回来后看到自己的家园,已经是槐荫满庭了。我辈小人,等不到清晨变成黄昏,就忙着寻找时机,追求名利,哪有时间去顾及自己的品德?只是希望能够凭着侥幸,不劳而获罢了。如果没有你们这样的君子,又怎能使国家得到治理?都城的东面,有晋公的居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就象征着晋公一家的贤德。多么美好啊!” [4]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苏轼在徐州期间,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苏轼来湖州上任,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 [5]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全文由叙(序)和铭两部分组成。叙是记叙性文体,讲写这篇铭的由来;铭,是本文正体,实际是歌功颂德的四言诗。而该文的叙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天可必乎?”到“二者将安取衷哉”,用疑问句开头:天一定讲道理吗?那为什么贤能之士不一定显贵,仁德之人不一定长寿?天一定不讲道理吗?那为什么仁德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呢?在天有道、无道之间将采取哪一种才合适呢?在天君合一、天道与君权合一的封建社会,文章的一开头竟然对天道的有无提出了诘难,令读者心惊。这种文章开头的方法,很有吸引读者的力量。
第二段从“吾闻之申包胥曰”到“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用事实来证明是有天道的,从而回答了文章开头的诘难。第二段的一开头引用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的话:集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天,天的不可违抗的客观规律也可以战胜人。下文就按“天定”和“天未定”来展开论述。不过,文中的“天定”,实际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代词;“天未定”是“善不得善报,恶不得恶报”的代词,苏轼是认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苏轼的“一切都报”的思想在文章中就是: “天定”,天有道。苏轼认为:世上谈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道按其客观规律行事时来研究它,就以为天道是虚无缥缈,不可探求的。善良的人因天无道不得善报而变得懒惰无所作为,邪恶的人因天无道不得恶报而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古代的大盗跖有长寿,古代的圣贤孔子、颜回却贫困而遭受厄运,这都是天道还没有按其客观规律行事的缘故。譬如松柏长在山林,在它们很弱小还是幼苗的时候,会被蓬蒿这类杂草遮掩围困,会遭受牛羊的践踏,等到松柏长大,经四季而长青,历千年而依然苍劲挺拔的原因,是因为天道已经按照客观规律行事了。文章由远而近、由道理而例证以后,就顺利地过渡到讲当今的人了。苏轼认为,像松柏的生长中当时不报、而后再报的现象一样,人的善恶之报在当世没有体现,而兑现在他子孙身上的事早就存在。他甚至认为,拿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来验证,这种天道的善有善报是确定无疑的。从而回答了文章开头的诘难。
这种回答因空洞而缺乏说服人的力量。所以下文就进入正题,用当今名臣王祜及其子孙的事来肯定天有道,从而高度赞颂王祜及其子孙的贤德。
文章进入正题并不直接就事论事,而是先虚后实,先总括一句,笼盖下文。“国之将兴”,暗指当今宋朝,“厚施而不食其报”指天未定之时的晋国公王祜,“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指天定之时子孙得报。下文就具体说王祜“厚施”于太祖太宗两代皇帝,却因说话过于直率而不为当时所容,并交代了三槐堂的由来。接着就说王祜的厚施在他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身上得到厚报的事实。文章至此,来了一个跌宕曲折,批评现实社会中有的人今天行善积德,明天就想从别人身上得到回报,当然有的人能得到回报,有的人就得不到。这种眼光短浅的行为同晋国公王王祜不同。王祜自身修德,像把债券给天一样,数十年以后才取还,一手交债券,一手得行善积德的回报。这种批评、对照,目的仍在赞颂王祜、王旦父子。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小结,十分明确地指出:天道一定是存在的。前面说“其可必也审”,这里说“天之果可必也”,它们之间的层递关系和最后语句的肯定十分明显。
第三段从“吾不及见魏公”到“吾是以录之”,讲晋国公的“厚施”回报到他的孙子懿敏公王素,赞颂王氏之福方兴未艾。由于王祜、王旦、王素祖孙三代都非常显贵,有人就把他们和唐朝的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孙三代相比。苏轼认为李栖筠的雄才大略、刚直正气同王祜不相上下,李氏三代和王氏三代的功名富贵也差不多,但从忠恕仁厚上讲,李栖筠父子却不如王祜父子。拉李氏三代作陪以显王氏三代,极赞王氏忠厚传家,恩泽子孙。最后一句既交代了写铭的原因,又增添了王素的儿子王巩一代,他也是好修德行而善文章,呵以继其家世,以呼应上文的“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铭文,用四言韵语来赞颂王氏的三槐。值得提出的是,铭文不仅仅是对王氏歌功颂德,而且对现世的小人进行了针砭:像我辈一类的小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去攫取利益,并无时间担忧过自己的德行。只企求能够侥幸不种而获,不劳而取;没有真正贤德的君子,那么国将不国。苏轼忧国忧民之心,在为人写的铭文中也赫然可见。与叙文相比,铭文则写得直率而动情。内容上也有所突破,以自己的“不种而获”沐浴国恩,归之于“不有君子,其何能国”,说明王氏父子的功业不仅泽及子孙,且泽及世人。这又提高了叙文的思想境界。文章叙议兼行,挥洒如意,文字简洁,自然流畅。 [3] [6]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先生全集录》:可以明天人之际。
清代文论家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凡铭多有叙于前,是文叙中以“天”字为骨,铭中以“德”字为骨。叙中铺扬功德世系极其盛矣。铭中“吾侪小人”六句,有规勉其子孙意,乃为得体。若一味夸张,纵然切合,非名笔也。王氏勋业、世德,得此名笔益显,乃见文人之笔,尤光于史。 [7]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任凤翔府签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为豪放词代表,并称“苏辛”。诗文合集有《苏东坡集》,文集有《苏轼文集》,诗集有《苏轼诗集》,词集有《东坡乐府》。《全宋词》收其词约350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1首。 [8]
参考资料:
1. (清)吴楚才,(清)吴调候著;东离子译注.中华经典解读系列 古文观止: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04:第243页
2.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陶雅慧注译.国学古典名著 无障碍阅读本 古文观止 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09:第273-276页
3.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1361页
4. (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谢烨编.古文观止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5:第373页
5. 茅坤编选;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唐宋八大家集:黄山书社,2016.03:第317页
6.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十一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416页
7. 吴楚材,吴调侯选注;韩欣整理.汇评详注古文观止 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09:第737页
8. 吴中胜,黄鸣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6.01:第245页
以下信息源自维基百科:
三槐堂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儒大门自然村,为王氏宗祠。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五进,并设戏台、厢房,面积约1500平方米[1]。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信息源自互动百科:
三槐堂[山东省莘县三槐堂]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2011年11月29日开封三槐文化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通过了《三槐堂复建方案》。
编辑摘要
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三槐堂 外文名: Three Huai Tang
别名: 三槐王氏 建筑面积: 1500平方米
气候条件: 温带 相关人物: 王重阳
王祐(谱牒学者杨修骏先生认为非“王祜”) ,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三槐堂[山东省莘县三槐堂] 三槐堂[山东省莘县三槐堂]
王祐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仁和门外,清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祐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祐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 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祐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祐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祐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太原王氏》书中的世表:
褒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王琳为琅邪王氏王导的11代孙,三槐堂一支应是琅邪王氏的后裔),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彻公生祐,是为三槐王氏始祖。
开封东郊大边村王旦墓 开封东郊大边村王旦墓
祐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后周,仕为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至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祐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王佑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自祐公以后,簪缨相继,历世为官,子孙分任各处,子孙散布于海内外。
三槐世系渊源争议论述要录
三槐世系在五代末和北宋时期的王言至王巩的六代世系人物,无论从史书或谱牒资料上看均比较完整和详尽,这与当时北宋政权社会稳定,三槐王氏处于鼎盛时期有关。因此三槐世系研究重在北宋前和宋南渡后。北宋之前的五代时期政权更换频繁、门阀显贵乱套、多数姓氏世系出现断层。三槐王氏世系上朔虽有延绵,但存在二个分歧要点。一部分是认为三槐世系要挂在王元之后的琅琊世系,另一部分认为应挂在王威之后的太原世系。至于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至今的三槐王氏,由于许多后裔随宋室南渡,也有不少北迁或留守中原,以后元、明、清各朝四处播迁,枝繁叶茂,史书难于记述,各方谱牒纷说不一,所以至今约900年历史的三槐世系也难于理清。
《松溪载鹤图》题 《松溪载鹤图》题
宋代后的三槐王氏
(1)王约
宋代三槐王氏历任朝中要职,元时虽然蒙古人排斥汉人,规定不任汉人为正职,但三槐王氏在朝中亦不乏其人,如王因的曾孙王约被元仁宗帝敬为儒师,官至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詹事、河南河北行省右丞、集贤大学士、枢密副使、商议中书省事、荣禄大夫,赠梁国公、文定公,官从一品,为元代三槐家族中官职最高者。
王蒙为王约所作山水画《松溪载鹤图》 王蒙为王约所作山水画《松溪载鹤图》
为感谢老师,元仁宗帝登基后特意安排王约到祖籍地汴梁(今开封)任职河南河北行省右丞,元廷还推恩三世,赠王约的父亲王松年荣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惠,母成氏,追封梁国夫人;王约的祖父王通,赠资善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追封汴梁郡公,谥庄穆, 祖母陈氏,追封汴梁郡夫人。王约的曾祖父王因 , 赠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汴梁郡公,谥敬懿 ,曾祖母张氏,追封梁郡夫人。
王约的政绩颇丰,《元史》有传。元蒙史有评价“元朝前期的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忽必烈逝世。四月,铁穆耳从和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东北),在重臣伯颜、玉昔贴木儿的支持下,由宗室诸王会议推立为帝,是为元成宗。 成宗在即位诏书中宣布自己将奉行先朝的‘成规’,但实际上还是对忽必烈晚年的一些政策做了调整。中书右司员外郎王约的上书则较为具体地表达了成宗的守成政治方针。 王约建议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停止所有非急需必需的土木工程,免除历年积欠的赋税,重新核实纳税的民户,以减轻民众负担,与民休息;同时设立义仓,赈济贫苦孤独之人,开放打猎等禁令,实行有利于农业的措施,以安抚民众,发展生产。在政治上,整顿吏治,打击***受贿,革除多年的积弊;慎重地选择官吏,尤其要慎重地选择直接治理民众的府、州、县长官;重新修订律令,严明赏罚;裁减多余的官吏,精简机构;减省烦琐的条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以提高办事效率。在对待周围邻国关系上,不要斤斤计较于要求别人朝贡,甚至为此动武,应该以恩德招抵远方之人。此外,王约还主张办好学校,以培养人才,以及朝廷上下都应该了解民情等等。王约的建议实际上成为成宗一朝,特别是元朝前期的施政大纲。”
王约做太子詹事时辅导仁宗,王约屡劝仁宗勿露锋芒,终成就仁宗善政。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曾有评论说“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若王约者贻仁宗之哲命者也。”
王约的儿子王思诚官奉议大夫(官五品)、秘书监著作郎,为《宋史》30名编撰史官之一(总裁7人、史官23人)。王约的孙子元末明初避乱沿运河迁山东滕州薛城境内,后因水灾王约的曾孙王让又迁到滕阳郭河边,其裔孙后分支江苏沛县王菜园村、司庵村,丰县谢村等地,现代较著名的有中国书画泰斗王学仲。
三槐王氏王约为元公主题宋徽宗御河鸂鶒图 三槐王氏王约为元公主题宋徽宗御河鸂鶒图
元代蒲道源有诗 《寿豫斋王大学士》赞王约:
清时名德细推排,海内于今数豫斋。
官历圣朝凡四叶,泽流家世自三槐。
人间胜日居仙府,天上文星近泰阶。
红颊霜髯眞寿相,川增坐见福无涯。
政府曾闻力恳辞,瀛洲雅志得逶迤。
正人一指为公屈,吾道寸心惟上知。
智若蓍龟深自晦,寿兼松鹤远难期。
瓣香袖里仍留在,不为南丰更有谁。
(《闲居丛稿》 顺斋先生卷之六)
元代著名词人张野在王约寿宴时赞“三槐堂”后继有人,写下了 《沁园春• 为王彦博尚书寿》:
佳气葱葱,喜事重重,福禄叠来。
记秋官重任,去年显擢,春闱宠渥,今岁安排。
寿算绵绵,班资衮衮,迆逦相随到上台。
人都道,不调和鼎鼐,岂尽其才。
眉间阴德纹开,应只为,惟刑之恤哉。
看门闾高大,堪容驷马,儿孙昌盛,已种三槐。
以下信息源自Baidu百科:
三槐堂 (王氏三槐堂)
三槐堂王氏是王氏重要的望族之一,该望族形成于北宋真宗时期,一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著名,唯独三槐堂王氏是个例外。该堂号在王氏众多分支中仅列太原王、琅琊王之后,位居第三。但就影响而言,王旦久居相位地位显赫,使得子孙后代飞黄腾达而长久不衰,三槐堂王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堂”一词几乎与王姓画上了等号。历史上三槐堂王的发祥地在今莘县莘城镇群贤堡村确定无疑。而作为王氏宗祠的三槐堂,更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中文名称:三槐堂 地理位置:山东莘县)
名字由来: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
北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祜前去调查。王祜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王祜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遂迁怒于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
壮志难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发现次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
30年后,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传的官风、家风。王祜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先后踏入仕途。
王旦病故后,子孙将其遗体暂厝于其外祖家——开封新里乡大边村
山东莘县三槐堂
山东莘县三槐堂
,遵王旦遗嘱,葬仪从简,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38年后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书宋仁宗赵祯,要为其父立碑,赵祯慨然应允,并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诏命大学士欧阳修为王旦撰写碑文。于是,王素受钦命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后,王素在开封城东门外的王氏宗祠院内亦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称谓至此渐闻于世。
1073年,王素病逝,辽兵屡犯宋都,京城一带战事不断,加之黄河不断泛滥,祖坟面临厄运,王素之子王巩在葬父的同时,也将祖父王旦的遗骨迁至故里莘县群贤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兽、墓表的设置皆与开封之墓相同。
几乎同时,王巩在群贤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巩拜访苏轼时,请这位忘年交为自家的宗祠题了“三槐堂”三字,并作《三槐堂铭》。此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等文集,轰动一时,三槐王氏的名声由此愈加被众人熟知。
三槐后裔: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后,可谓人才济济,名人辈出。王旭、王素、王质、王巩、王靖、王古、王震、王伦、王楠在《宋史》中均有传记。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贤人,故处于莘县的三槐王氏发祥地王庄被改为“群贤堡”。
宗庙建筑:
历史上的莘县城内的三槐堂坐南朝北,东邻火神庙,西至鼓楼口,南接考棚,北靠茶叶坑。院内有三棵槐树,西边两棵,东面一棵,还有神道碑数通。堂内有神台、神桌,供奉着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现莘县城内三槐堂旧址耸立的是一座红色的大楼。
以下信息源自聊城新闻网:
莘县三槐堂 王姓渊源长
2016-03-31 11:38
最新统计显示,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四海内外,提及“三槐堂”,众多三槐后裔倍感荣耀。即便是一些本非三槐嫡传的王氏后人也以槐荫子孙自诩。为便于供奉,各地纷纷建起了“三槐堂”。
最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三槐王氏后裔来莘县寻根问祖者络绎不绝。渐行风靡的来莘问祖风,让莘县三槐后裔似乎措手不及。那么,作为王姓重要分支的“三槐王”到底和莘县有什么关系?三槐堂与莘县存有怎样的血脉情缘?最近,记者前去莘县寻个究竟。
手植三槐立家风
听说记者要来,“三槐堂协会”副会长王洪林早早在莘县文物管理所门前等候。一见到记者,王洪林就翻着自己多年记录的文字向记者讲起了三槐堂、三槐家风的来历。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因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
北 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祜前去调查。王祜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 王祜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遂迁怒于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 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
壮志难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发现次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
30年后,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传的官风、家风。王祜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先后踏入仕途。
对于三槐王氏家风的起源,三槐堂36世孙王洪林如数家珍。
说 起王旦,莘县群贤堡村82岁的王学温感到无比自豪。他说,王旦病故后,子孙将其遗体暂厝于其外祖家——开封新里乡大边村,遵王旦遗嘱,葬仪从简,甚至墓碑 也未立。直至38年后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书宋仁宗赵祯,要为其父立碑,赵祯慨然应允,并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诏命大学士欧阳修为王旦撰写 碑文。于是,王素受钦命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后,王素在开封城东门外的王氏宗祠院内亦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称谓至此渐闻于 世。
“1073年,王素病逝,辽兵屡犯宋都,京城一带战事不断,加之黄河不断泛滥,祖坟面临厄运,王素之子王巩在葬父的同时,也将祖父王旦的遗骨迁至故里莘县群贤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兽、墓表的设置皆与开封之墓相同。”王洪林说。
几乎同时,王巩在群贤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巩拜访苏轼时,请这位忘年交为自家的宗祠题了“三槐堂”三字,并作《三槐堂铭》。此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等文集,轰动一时,三槐王氏的名声由此愈加被众人熟知。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后,可谓人才济济,名人辈出。王旭、王素、王质、王巩、王靖、王古、王震、王伦、王楠在《宋史》中均有传记。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贤人,故处于莘县的三槐王氏发祥地王庄被改为“群贤堡”。
忠厚清廉传承千年
研究“三槐堂”达18年之久、年逾六旬的莘县原政协副主席杨巨源谈起“三槐堂”极具权威。他说,正是三槐王“忠信仁厚”的家风和“清廉、严谨”的官风,形成了千百年来“三槐文化”的精髓。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王朝,皇帝更换宰相是常有的事。而王旦能辅佐宋真宗达18年之久,并且常被宋真宗称为“致太平者”,着实有他一套独特的官风。王旦以后,王家群贤辈出,仅在宋史中记载的就达11人之多,这说明王旦严谨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子孙。
“作为大宋宰相的王旦,在相位时从不推荐亲属担当朝中要职,即便皇帝加封其亲属重要官职,他也千方百计阻拦。这些在史书中均有据可查。”杨巨源说。
王旦一生清廉,身居相位从不大摆宴席庆寿。他常说,子孙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家立业,老辈人多置田宅没有好处,弄不好会使他们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甚至惹出争斗来。因此,王旦一生居住简陋。王旦终生只娶赵氏一妻,从未纳妾。这在封建社会纳妾狎妓成风的官场中是绝无仅有的。
王旦在留给家人的遗嘱中告诫子弟:王家素有清名,今后要保持这种廉洁勤俭的门风,任何时候都不能奢侈腐化。死后不厚葬,棺木中不装金银珠宝。即便宋真宗赏赐白金5000两,王旦坚持不受并派人送回宫中,真宗强令抬回王旦府。谁知刚到王府门口,王旦咽了最后一口气。
“碑•墓•匾”为三槐作证
“目前,‘三槐王’祖先留给莘县三件宝:三槐堂石碑、一代名相王旦之墓和三槐堂匾。这三宝加上正史的明确记载以及各地王氏后裔的一致认同,莘县莘城镇群贤堡村是三槐故里确定无疑!”王洪林说。
现在,存放在莘县文管所内的三槐堂石碑,字迹已模糊不清,但隐约能辨出石碑记录了莘县城内三槐堂的建设年月、规模、风格等诸多信息。
在 莘县城区东北角的群贤堡村东北方向,记者看到,一个足有2米高的土丘格外显眼,前面的红砖小屋内立着一块墓碑。黑色的墓碑正面清晰地显示“宋相王文正公旦 子明墓”10个阴文字。群贤堡村村委会主任王安泰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北宋一代名相王旦的墓地。北面不远处还有其父王祜及王旦哥哥王懿之墓。王安泰说,正是 这座墓地,让五湖四海的三槐王氏后裔魂牵梦绕,不断来此祭拜祖先。
说起以往的王旦墓,群贤堡年届82岁的王学温久久不能平静。老人颤巍巍地 拿出珍藏多年的手抄本三槐王氏后裔宗谱以及在聊城的分布记录说,“三槐后裔近在莘县诸多村庄、东昌府堂邑、侯营等地,远在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市,仅在泰 国的就有数万人,三槐祖陵该修修了!”在王学温的记忆中,王旦墓前曾有两米高的神遂碑数通及石人、石兽、望柱等,现在都空空如也。
莘县王化村三槐王氏后裔王立申家中的那块仅存的三槐堂牌匾,是旧时莘县城内三槐堂的惟一见证。年届六旬的王立申说,这是其父王虎臣在***期间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三槐堂牌匾黑底金字,笔力遒劲,据传是欧阳修所写,但无落款。
据 王立申回忆,莘县城内的三槐堂坐南朝北,东邻火神庙,西至鼓楼口,南接考棚,北靠茶叶坑。院内有三棵槐树,西边两棵,东面一棵,还有神道碑数通。堂内有神 台、神桌,供奉着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记者在莘县城内三槐堂旧址看到,这里早已没有三槐堂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红色的大楼。
修建三槐祖陵呼声不断
“三 槐堂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杨巨源说,王姓是中华第一大姓,三槐王在众多王姓分支中仅列太原王、琅琊王之后,位居第三。但就影响而言, 王旦久居相位,地位显赫,使得子孙后代飞黄腾达而长久不衰,三槐王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一词几乎与王姓画上了等号。历 史上三槐王的发祥地在今莘县莘城镇群贤堡村确定无疑。
另外,“三槐文化”是莘县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现实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修复“三槐堂”和“三槐祖陵”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王洪林说,2003年成立的“三槐文化研究会”已架起各地三槐后裔沟通的桥梁,启动了对三槐文化的研究,并呼吁通过各种方式筹资在王旦墓前修复“三槐祖陵”和“三槐堂”。刚刚更名的“三槐堂协会”下设“三槐文化研究会”、“三槐宗亲联谊会”、“三槐堂修复保护委员会”等。
据了解,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三槐王氏后裔,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不断以各种方式问寻祖地,前来实地寻访者就达数百人。美国电脑大王王安逝世前牵挂着三槐堂,四川年逾八旬的王家国实地寻祖,并多次捐钱。另外,各地数以万计的三槐后裔也纷纷表达了重修三槐祖陵的愿望。
记者得到证实,三槐文化园已被省政府批准建设。“但愿几年后的莘县三槐堂和三槐墓地会向世人呈现一幅新气象!”三槐堂协会副会长王洪林充满了期待。(聊城晚报记者 陈金路)
以下信息源自Baidu百科:
三槐堂铭:
《三槐堂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三槐堂1铭》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2哉?吾闻之申包胥3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4。善者以怠,恶者以肆5。盗跖6之寿,孔、颜7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8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9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10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11,显于汉、周之际12,历事太祖13、太宗14,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15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16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17,相真宗18皇帝于景德、祥符19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20,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21,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22侍从将帅23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24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25,其孙德裕26,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27也。
懿敏公之子巩28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29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30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31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32。呜呼休哉!” [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三槐(huái)堂:北宋王祜家中的厅堂,因曾植三株槐树于庭院而得名。
衷:折中,裁断。
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姓公孙,封地在申,故称申包胥。
茫茫:渺茫难测。
肆:放纵。
盗跖(zhí):传说中春秋末期楚国奴隶起义领袖。盗:古代统治阶级对起义者的蔑称。
孔、颜:即孔子、颜回。孔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颜回,孔子的学生,被尊称为贤人。
审:明白。
厚施:指替朝廷出力不少,对百姓的恩惠很多。
守文:遵守成法。
晋国王公:即王祜。后汉、后周时曾任司户参军、县令等职,宋初官至兵部侍郎,为兵部副长官,死后封晋国公。
汉、周之际:指五代的后汉、后周。
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太宗:宋太宗赵光义,太祖之弟。
直道:正直。
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臣子的最高职衔。宋仍沿用但已无实职。
魏国文正公:指王旦,王祜的儿子,真宗咸平四年任参知政事,景德三年拜相。封魏国公,谥文正。
真宗:宋真宗赵恒,太宗之子。
景德、祥符,宋真宗年号。
左契(qì):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左契凭以索偿。
懿(yì)敏公:即王素,宋仁宗时官至工部尚书,谥懿敏。
出入:指出入朝廷内外。
将帅:指出任州府军政长官。
李栖筠(yún):字贞一,唐代宗时曾官至给事中。
吉甫:即李吉甫,字弘宪,唐宪宗时官至宰相。
德裕:李吉甫之子,武宗时为宰相。
艾:止,尽。
巩:即王巩,字定国,有文才,个性豪放不羁,终身不仕。
世:文中用作动词,指继承家风。
休:美。
皇:通“遑”,闲暇。
符:祥瑞的象征。 [2]
白话译文
天道是一定的吗?可是贤德的人不一定显贵,仁善的人不一定长寿。天道不是一定的吗?可仁善的人却必然后继有人。这两种说法取哪种才算恰当呢?我听申包胥说:“人要是下了决心就能打破天道,天道要是确定了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谈论天道的人,不等天道落定便去要求它的灵验,所以认为天道茫茫,难于预测。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放肆。像从前盗跖的长寿,孔子、颜回的困厄。这都是天道尚未落定啊。松柏生在山林当中,开始的时候,它们困厄在蓬蒿野草当中,遭到牛羊的踢踏蹂躏;可是到了最后,它们能四季常青,经历千年而青翠如初,这就是因为天道已然落定。善恶的报应,将会一直延续到子孙后代,由此看来天道的落定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我以所见所闻来考察其中的规律,发现天道落定的必然之势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一个国家将要兴起,就一定有德惠遍施于世人的大臣尽力贡献而不求报答,然后他的子孙才能与恪守成法、保有太平盛世的君主一同享受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达于后汉、后周的时候,曾经接连侍奉过太祖、太宗两位皇帝,能文能武,亦孝亦忠,天下人都盼望他能担任宰相之职,然而王公终究因为为人耿直而不能与时世相融合。他曾经在自己的庭院中栽下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一定有位列三公的人。”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担任了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的宰相,正逢上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的好时候,他享有福禄荣名共十八年。
如果今天托物给别人,明天就往回要,那么可能能要回来,也可能要不回来。而晋公修养自身的德行,向上天求取报答,那么必是数十年之后才能得到报答,那时候就好像是拿着契约两联中的一联,亲手与上天进行交割一样。我是因为这些才知道天道的灵验果真是必然的。
我没有赶上亲眼看到魏公,只是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懿敏公以敢于直言迸谏来侍奉仁宗皇帝,在朝廷中出入侍奉皇帝、外出统兵打仗有三十多年了,他的官位并没有与他的功德相称。这是上天想要让王氏复兴吗?为什么王氏的子孙有如此多的贤良之才呢?世上的人有把晋公比作李栖筠的,论雄才伟略、为人正直等方面,他们真是不相上下。李栖筠的儿子吉甫、孙子德裕,享受的功名富贵与王氏一族差不多,但是若说到忠诚宽厚、仁善朴实等方面,却不如魏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一族的福分,还没有到达鼎盛的时候啊!
懿敏公的儿子巩与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且文方卓越,以此来继承他家的传统。我因此把这些铭记了下来。铭文说:
“多么美好啊!魏公的丰功伟业,与槐树一起萌芽成长。勤劳地添土栽植,必然要经过一代的时间才能成长起来。他成为真宗皇帝的宰相后,天下四方因此而平安无事。回来后看到自己的家园,已经是槐荫满庭了。我辈小人,等不到清晨变成黄昏,就忙着寻找时机,追求名利,哪有时间去顾及自己的品德?只是希望能够凭着侥幸,不劳而获罢了。如果没有你们这样的君子,又怎能使国家得到治理?都城的东面,有晋公的居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就象征着晋公一家的贤德。多么美好啊!” [4]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苏轼在徐州期间,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苏轼来湖州上任,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 [5]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全文由叙(序)和铭两部分组成。叙是记叙性文体,讲写这篇铭的由来;铭,是本文正体,实际是歌功颂德的四言诗。而该文的叙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天可必乎?”到“二者将安取衷哉”,用疑问句开头:天一定讲道理吗?那为什么贤能之士不一定显贵,仁德之人不一定长寿?天一定不讲道理吗?那为什么仁德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呢?在天有道、无道之间将采取哪一种才合适呢?在天君合一、天道与君权合一的封建社会,文章的一开头竟然对天道的有无提出了诘难,令读者心惊。这种文章开头的方法,很有吸引读者的力量。
第二段从“吾闻之申包胥曰”到“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用事实来证明是有天道的,从而回答了文章开头的诘难。第二段的一开头引用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的话:集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天,天的不可违抗的客观规律也可以战胜人。下文就按“天定”和“天未定”来展开论述。不过,文中的“天定”,实际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代词;“天未定”是“善不得善报,恶不得恶报”的代词,苏轼是认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苏轼的“一切都报”的思想在文章中就是: “天定”,天有道。苏轼认为:世上谈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道按其客观规律行事时来研究它,就以为天道是虚无缥缈,不可探求的。善良的人因天无道不得善报而变得懒惰无所作为,邪恶的人因天无道不得恶报而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古代的大盗跖有长寿,古代的圣贤孔子、颜回却贫困而遭受厄运,这都是天道还没有按其客观规律行事的缘故。譬如松柏长在山林,在它们很弱小还是幼苗的时候,会被蓬蒿这类杂草遮掩围困,会遭受牛羊的践踏,等到松柏长大,经四季而长青,历千年而依然苍劲挺拔的原因,是因为天道已经按照客观规律行事了。文章由远而近、由道理而例证以后,就顺利地过渡到讲当今的人了。苏轼认为,像松柏的生长中当时不报、而后再报的现象一样,人的善恶之报在当世没有体现,而兑现在他子孙身上的事早就存在。他甚至认为,拿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来验证,这种天道的善有善报是确定无疑的。从而回答了文章开头的诘难。
这种回答因空洞而缺乏说服人的力量。所以下文就进入正题,用当今名臣王祜及其子孙的事来肯定天有道,从而高度赞颂王祜及其子孙的贤德。
文章进入正题并不直接就事论事,而是先虚后实,先总括一句,笼盖下文。“国之将兴”,暗指当今宋朝,“厚施而不食其报”指天未定之时的晋国公王祜,“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指天定之时子孙得报。下文就具体说王祜“厚施”于太祖太宗两代皇帝,却因说话过于直率而不为当时所容,并交代了三槐堂的由来。接着就说王祜的厚施在他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身上得到厚报的事实。文章至此,来了一个跌宕曲折,批评现实社会中有的人今天行善积德,明天就想从别人身上得到回报,当然有的人能得到回报,有的人就得不到。这种眼光短浅的行为同晋国公王王祜不同。王祜自身修德,像把债券给天一样,数十年以后才取还,一手交债券,一手得行善积德的回报。这种批评、对照,目的仍在赞颂王祜、王旦父子。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小结,十分明确地指出:天道一定是存在的。前面说“其可必也审”,这里说“天之果可必也”,它们之间的层递关系和最后语句的肯定十分明显。
第三段从“吾不及见魏公”到“吾是以录之”,讲晋国公的“厚施”回报到他的孙子懿敏公王素,赞颂王氏之福方兴未艾。由于王祜、王旦、王素祖孙三代都非常显贵,有人就把他们和唐朝的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孙三代相比。苏轼认为李栖筠的雄才大略、刚直正气同王祜不相上下,李氏三代和王氏三代的功名富贵也差不多,但从忠恕仁厚上讲,李栖筠父子却不如王祜父子。拉李氏三代作陪以显王氏三代,极赞王氏忠厚传家,恩泽子孙。最后一句既交代了写铭的原因,又增添了王素的儿子王巩一代,他也是好修德行而善文章,呵以继其家世,以呼应上文的“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铭文,用四言韵语来赞颂王氏的三槐。值得提出的是,铭文不仅仅是对王氏歌功颂德,而且对现世的小人进行了针砭:像我辈一类的小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去攫取利益,并无时间担忧过自己的德行。只企求能够侥幸不种而获,不劳而取;没有真正贤德的君子,那么国将不国。苏轼忧国忧民之心,在为人写的铭文中也赫然可见。与叙文相比,铭文则写得直率而动情。内容上也有所突破,以自己的“不种而获”沐浴国恩,归之于“不有君子,其何能国”,说明王氏父子的功业不仅泽及子孙,且泽及世人。这又提高了叙文的思想境界。文章叙议兼行,挥洒如意,文字简洁,自然流畅。 [3] [6]
名家点评
清代学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东坡先生全集录》:可以明天人之际。
清代文论家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凡铭多有叙于前,是文叙中以“天”字为骨,铭中以“德”字为骨。叙中铺扬功德世系极其盛矣。铭中“吾侪小人”六句,有规勉其子孙意,乃为得体。若一味夸张,纵然切合,非名笔也。王氏勋业、世德,得此名笔益显,乃见文人之笔,尤光于史。 [7]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任凤翔府签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为豪放词代表,并称“苏辛”。诗文合集有《苏东坡集》,文集有《苏轼文集》,诗集有《苏轼诗集》,词集有《东坡乐府》。《全宋词》收其词约350首。《全宋词补辑》录其词1首。 [8]
参考资料:
1. (清)吴楚才,(清)吴调候著;东离子译注.中华经典解读系列 古文观止: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04:第243页
2.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陶雅慧注译.国学古典名著 无障碍阅读本 古文观止 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09:第273-276页
3.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1361页
4. (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选;谢烨编.古文观止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5:第373页
5. 茅坤编选;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唐宋八大家集:黄山书社,2016.03:第317页
6.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十一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416页
7. 吴楚材,吴调侯选注;韩欣整理.汇评详注古文观止 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09:第737页
8. 吴中胜,黄鸣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6.01:第245页
以下信息源自维基百科:
三槐堂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儒大门自然村,为王氏宗祠。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五进,并设戏台、厢房,面积约1500平方米[1]。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信息源自互动百科:
三槐堂[山东省莘县三槐堂]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的堂号。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的一衍派。三槐堂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2011年11月29日开封三槐文化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通过了《三槐堂复建方案》。
编辑摘要
基本信息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三槐堂 外文名: Three Huai Tang
别名: 三槐王氏 建筑面积: 1500平方米
气候条件: 温带 相关人物: 王重阳
王祐(谱牒学者杨修骏先生认为非“王祜”) ,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三槐堂[山东省莘县三槐堂] 三槐堂[山东省莘县三槐堂]
王祐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李濂的《汴京遗迹志》说在仁和门外,清周城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祐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祐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 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祐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的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祐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
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祐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太原王氏》书中的世表:
褒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王琳为琅邪王氏王导的11代孙,三槐堂一支应是琅邪王氏的后裔),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彻公生祐,是为三槐王氏始祖。
开封东郊大边村王旦墓 开封东郊大边村王旦墓
祐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后周,仕为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至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祐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王佑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自祐公以后,簪缨相继,历世为官,子孙分任各处,子孙散布于海内外。
三槐世系渊源争议论述要录
三槐世系在五代末和北宋时期的王言至王巩的六代世系人物,无论从史书或谱牒资料上看均比较完整和详尽,这与当时北宋政权社会稳定,三槐王氏处于鼎盛时期有关。因此三槐世系研究重在北宋前和宋南渡后。北宋之前的五代时期政权更换频繁、门阀显贵乱套、多数姓氏世系出现断层。三槐王氏世系上朔虽有延绵,但存在二个分歧要点。一部分是认为三槐世系要挂在王元之后的琅琊世系,另一部分认为应挂在王威之后的太原世系。至于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至今的三槐王氏,由于许多后裔随宋室南渡,也有不少北迁或留守中原,以后元、明、清各朝四处播迁,枝繁叶茂,史书难于记述,各方谱牒纷说不一,所以至今约900年历史的三槐世系也难于理清。
《松溪载鹤图》题 《松溪载鹤图》题
宋代后的三槐王氏
(1)王约
宋代三槐王氏历任朝中要职,元时虽然蒙古人排斥汉人,规定不任汉人为正职,但三槐王氏在朝中亦不乏其人,如王因的曾孙王约被元仁宗帝敬为儒师,官至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詹事、河南河北行省右丞、集贤大学士、枢密副使、商议中书省事、荣禄大夫,赠梁国公、文定公,官从一品,为元代三槐家族中官职最高者。
王蒙为王约所作山水画《松溪载鹤图》 王蒙为王约所作山水画《松溪载鹤图》
为感谢老师,元仁宗帝登基后特意安排王约到祖籍地汴梁(今开封)任职河南河北行省右丞,元廷还推恩三世,赠王约的父亲王松年荣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惠,母成氏,追封梁国夫人;王约的祖父王通,赠资善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追封汴梁郡公,谥庄穆, 祖母陈氏,追封汴梁郡夫人。王约的曾祖父王因 , 赠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汴梁郡公,谥敬懿 ,曾祖母张氏,追封梁郡夫人。
王约的政绩颇丰,《元史》有传。元蒙史有评价“元朝前期的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忽必烈逝世。四月,铁穆耳从和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东北),在重臣伯颜、玉昔贴木儿的支持下,由宗室诸王会议推立为帝,是为元成宗。 成宗在即位诏书中宣布自己将奉行先朝的‘成规’,但实际上还是对忽必烈晚年的一些政策做了调整。中书右司员外郎王约的上书则较为具体地表达了成宗的守成政治方针。 王约建议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停止所有非急需必需的土木工程,免除历年积欠的赋税,重新核实纳税的民户,以减轻民众负担,与民休息;同时设立义仓,赈济贫苦孤独之人,开放打猎等禁令,实行有利于农业的措施,以安抚民众,发展生产。在政治上,整顿吏治,打击***受贿,革除多年的积弊;慎重地选择官吏,尤其要慎重地选择直接治理民众的府、州、县长官;重新修订律令,严明赏罚;裁减多余的官吏,精简机构;减省烦琐的条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以提高办事效率。在对待周围邻国关系上,不要斤斤计较于要求别人朝贡,甚至为此动武,应该以恩德招抵远方之人。此外,王约还主张办好学校,以培养人才,以及朝廷上下都应该了解民情等等。王约的建议实际上成为成宗一朝,特别是元朝前期的施政大纲。”
王约做太子詹事时辅导仁宗,王约屡劝仁宗勿露锋芒,终成就仁宗善政。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曾有评论说“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若王约者贻仁宗之哲命者也。”
王约的儿子王思诚官奉议大夫(官五品)、秘书监著作郎,为《宋史》30名编撰史官之一(总裁7人、史官23人)。王约的孙子元末明初避乱沿运河迁山东滕州薛城境内,后因水灾王约的曾孙王让又迁到滕阳郭河边,其裔孙后分支江苏沛县王菜园村、司庵村,丰县谢村等地,现代较著名的有中国书画泰斗王学仲。
三槐王氏王约为元公主题宋徽宗御河鸂鶒图 三槐王氏王约为元公主题宋徽宗御河鸂鶒图
元代蒲道源有诗 《寿豫斋王大学士》赞王约:
清时名德细推排,海内于今数豫斋。
官历圣朝凡四叶,泽流家世自三槐。
人间胜日居仙府,天上文星近泰阶。
红颊霜髯眞寿相,川增坐见福无涯。
政府曾闻力恳辞,瀛洲雅志得逶迤。
正人一指为公屈,吾道寸心惟上知。
智若蓍龟深自晦,寿兼松鹤远难期。
瓣香袖里仍留在,不为南丰更有谁。
(《闲居丛稿》 顺斋先生卷之六)
元代著名词人张野在王约寿宴时赞“三槐堂”后继有人,写下了 《沁园春• 为王彦博尚书寿》:
佳气葱葱,喜事重重,福禄叠来。
记秋官重任,去年显擢,春闱宠渥,今岁安排。
寿算绵绵,班资衮衮,迆逦相随到上台。
人都道,不调和鼎鼐,岂尽其才。
眉间阴德纹开,应只为,惟刑之恤哉。
看门闾高大,堪容驷马,儿孙昌盛,已种三槐。
回复: “神奇”小“狗狗”誕誕王靈誕、“小靈哥”王挺華、“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蓮、王梅芳、......的波浪線爸爸(簡稱“波爸”)天父似的人物(上帝見了發愁、觀世音聽了起舞、......)三槐堂王氏三沙王巷分支王堅2019.05.20收集的三槐堂王氏資料
唤起琼姬,满斟玉露,官事无多且放怀。
年年醉,对春回柳眼,雪晕梅腮。
在王约任仁宗太子詹事时张野还写下了 《水龙吟 为王少傅寿》:
画堂佳气葱葱,玉梅迎腊香初度。
人生可庆,官居极品,年登上寿。
一代风流,三公仪范,四朝耆旧。
算世间除却,东山谢傅,问谁是,调元手。
眉宇阴功何厚。看富贵荣华长久。
金章照眼,彩衣戏舞,桂枝联秀。
尚父规模,武公勋业,亨衢尽有。
愿年年剩把,普天霖雨,酿长生酒。
揭傒斯在王约任枢密副使时有 《寿王枢副》【 四部丛刊本、海山仙馆本题作寿王副枢。】:
七秩悬车两府稀,五朝遗老百僚师。
寒梅看足行吟处,旧史评来生叹时。
身退已将心共远,名高转觉世堪遗。
且陪嘉客沽春酒,政待武公歌抑诗。
揭傒斯在为王约的著作 《史论》中的《宋史论》作序时评价说:“集贤大学士、枢密院使大梁王公,作《历代史论》 ,一本陈均《宋编年备要》作《宋史论》,凡十数万言。以公文学、行艺、才识、器度,直内而方外,忧国如忧家,身事五朝,位历二府,雄名硕望将五十年。”
其他,还有魏初、刘敏中、程钜夫、刘唐卿、张之翰等许多好友有诗、词、曲相赠,可见历仕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天顺七朝,曾为仁宗帝儒师,并居军、政要职的三槐堂后代王约在元廷中的才德、威望和地位。
(2)王重阳
王重阳,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是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著作有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三槐堂[浙江省衢州市三槐堂]
三槐堂,坐北朝南,总体布局前后共五进,并设戏台、厢房,平面呈“丁字形”。
编辑摘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明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三槐堂,坐北朝南,总体布局前后共五进,并设戏台、厢房,平面呈“丁字形”。前四进通面阔14.30米,第五进通面阔29.80米,通进深50米,总面积1500平方米。一进门厅前有一水池,门前有旗杆石,面阔五间,梁架为五檩用三柱,前设卷棚后为天花。二进设戏台,面阔三间,梁架为十一檩,明间五架梁前双步后三步用四柱。二进与三进天井两侧为过廊。三进,梁架为九檩,明间五架梁前后双步用四柱,屋面前廊顶与主屋顶勾连搭成双顶。三进与四进屋面也成勾连搭;三、四进的柱均为梭形。四进,梁架与三进同,与五进天井两侧厢房为两层重檐。五进两层重檐。
三槐堂建筑,柱、梁等构件时代特征明显,木雕工艺精湛。距今约四百年,建筑内部结构完好,整体形制保存完整,是我省一处重要的明代祠堂建筑。
三槐堂[安徽省休宁县三槐堂]
三槐堂是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秀阳乡溪头村拥有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建于明代,系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举王经天的故宅,因《宋史•王旦传》内有“旦父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必有为三公者”一说,王氏后人即以三槐为典故,堂名取“三槐堂”。
编辑摘要
整个祠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尤以木雕著称,为徽派祠堂建筑所少见,故在当地又被称作“金銮殿”。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槐堂[陕西省丹凤县三槐堂]
三槐堂,即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太原王氏的一衍派。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干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王祜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后,簪缨相继,历世为官,子孙分任各处,子孙散布于海内外。
(中文名:三槐堂 英文名:Three Huai Tang)
位于商镇桃园村显神庙,王氏家族,有3个大药槐,就称为三槐堂。
三槐堂[王氏三槐堂]
三槐王氏是王氏重要的望族之一,该望族形成于北宋真宗时期,一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著名,唯独三槐王氏是个例外。该堂号在王氏众多分支中仅列太原王、琅琊王之后,位居第三。但就影响而言,王旦久居相位地位显赫,使得子孙后代飞黄腾达而长久不衰,三槐王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一词几乎与王姓画上了等号。历史上三槐王的发祥地在今莘县莘城镇群贤堡村确定无疑。而作为王氏宗祠的三槐堂,更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编辑摘要
三槐堂
三槐堂图册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
北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祜前去调查。王祜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王祜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遂迁怒于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64岁的他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
壮志难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发现次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
30年后,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传的官风、家风。王祜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先后踏入仕途。
王旦病故后,子孙将其遗体暂厝于其外祖家——开封新里乡大边村,遵王旦遗嘱,葬仪从简,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38年后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书宋仁宗赵祯,要为其父立碑,赵祯慨然应允,并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诏命大学士欧阳修为王旦撰写碑文。于是,王素受钦命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后,王素在开封城东门外的王氏宗祠院内亦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称谓至此渐闻于世。
山东莘县三槐堂
山东莘县三槐堂图册
1073年,王素病逝,辽兵屡犯宋都,京城一带战事不断,加之黄河不断泛滥,祖坟面临厄运,王素之子王巩在葬父的同时,也将祖父王旦的遗骨迁至故里莘县群贤堡村重新安葬,石碑、翁仲、石兽、墓表的设置皆与开封之墓相同。
几乎同时,王巩在群贤堡村建起宗祠三槐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1079年,王巩拜访苏轼时,请这位忘年交为自家的宗祠题了“三槐堂”三字,并作《三槐堂铭》。此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等文集,轰动一时,三槐王氏的名声由此愈加被众人熟知。
三槐王氏自王旦之后,可谓人才济济,名人辈出。王旭、王素、王质、王巩、王靖、王古、王震、王伦、王楠在《宋史》中均有传记。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贤人,故处于莘县的三槐王氏发祥地王庄被改为“群贤堡”。
历史上的莘县城内的三槐堂坐南朝北,东邻火神庙,西至鼓楼口,南接考棚,北靠茶叶坑。院内有三棵槐树,西边两棵,东面一棵,还有神道碑数通。堂内有神台、神桌,供奉着王祜、王旦等10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现莘县城内三槐堂旧址耸立的是一座红色的大楼。
以下信息源自苍源先生新浪博客:
三槐堂:三槐堂王氏源流及传承世系
三槐堂王氏源流及传承世系
一、三槐堂的由来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县(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五代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拜其为监察御史,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宋开宝二年(969年),有人密告魏州节度使符彦卿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祜权知大名府。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祜衣锦还乡,许以“便宜”行事,并以赵普(一说王溥)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祜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祜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面问,王祜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五代)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后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祜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祜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
王祜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的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祜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二、三槐王氏世表:
三槐王氏是中华王氏的一大衍派。褒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彻公生祐,是为三槐王氏始祖。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卒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祐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后晋天福年中,以书见桑维翰,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后周,仕为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监察御史,后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至宋太宗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兵部侍郎。祐公生逢五代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祐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门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王祐裔孙因之而称为“三槐王氏”。
王祐有三子:长懿,字文德,励志为学,举进士,太宗至道年间为袁州知州,有政绩;次旦;字子明;季旭,字仲明,真宗咸平年间为殿中丞,因兄旦官居宰辅,避嫌不任,后由判国子监出知颍州,卓有成绩。旦卒,由兵部侍郎出知应天府。
王旦,字子明,祐公次子,生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卒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旦公幼时沉默好学,有文采,深为乃父器重。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后历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太保太尉兼侍中。旦公辅弼真宗,竭忠尽智,事嫂爱弟,深致众望。三槐王氏自旦公而始显。
旦公亦有三子,长雍,仕为两浙转运按察使;次冲,宋赞善太夫;季素。
王素,字仲仪,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初以父遗恩为太常寺太祝,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官至屯田员外郎。后因事败,出知鄂州,仁宗思其贤敏,擢知谏院,迁天章阁侍制,淮南郡转运按察使,旋为龙图阁直学士。后知成都,为政务合人情,蜀人号其为“王公导断”。复知开封。治平初,西夏寇边,召拜端明殿学士。熙宁初以学士知太原府,入知通进银台司转工部尚书,卒谥懿敏。素公承秉家风,侍从仁宗三十余年,颇有名望。
素公有九子:厚、固、坚、巩、本、硕、凝、常、奥。其中巩公采风流,为一时所宗。与苏轼友善,苏轼因之作“三槐堂铭”,铺陈其事,极言三槐王氏枝繁叶茂,槐荫满庭。
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后,簪缨相继,历世为官,子孙分任各处,足迹遍于浙东之宁、绍、温、台等地。
三、三槐王氏衍变发展源流及其传承世系
-------王晓家
三槐堂王氏兴起于五代十国,鼎盛于宋代,其始祖为五代末宋初的王祐(《宋史》作王祜,中华书局点校本改作王祐,今从《宋史》点校本)。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三槐堂王氏的远祖及其衍变发展源流问题,历来有琅琊王氏之说和太原王氏之说;而在琅琊王氏的传承世系中,又有王洽后人说、王羲之后人说种种。
关于琅琊王氏之说与太原王氏之说,笔者认为,后者之论,之所以出现偏差,因为有些学者对资料互相转抄,陈陈相因,缺乏考证辨伪功夫,并没有真正弄清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传承世系和发展源流,以致造成混乱,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譬如,有一部题作《王氏三沙全谱•三槐堂》(又称《王氏三沙统谱》)的谱牒,出自清末光绪年间人王鐘手笔,其传承世系表中,每人有一幅画像并赋赞,其世系传绪(原谱中间略去了不少代像赞)这样写道:第一世始祖:周灵王太子讳晋子乔公像赞(像赞略,下同);第二世祖:周司徒宗敬公像;第三世祖:周司空仕蠋公像;……第五世祖:周司空恙公像;第六世祖:周大司马封琅琊王元公像;……第九世祖:周封魏大将军讳错像;第十世祖:周封侍中大夫蹟公像;……第十二世祖:周司寇大将军息公像;第十三世祖:周司寇封尹阳君恢公像;第十四世祖:秦封大将军翦公像;第十五世祖:周封秦大将军武陵侯贲公像;第十六世祖:周封武成侯离公像;……第十八世祖:秦封武阳侯忠公像;……第二十世祖:汉博议大夫子阳公像;第二十一世祖:汉谏议大夫伟宜公讳骏像;……第二十四世祖:汉大将军儒仲公讳霸像;……第二十六世祖:汉云中太守殷公像;……第三十世祖:汉雁门太守泽公像;……以下世系,便是第三十一世:王昶;……第三十三世:王承;第三十四世:王怀祖;第三十五世:王坦之;第三十六世:王元谟、王元则;第三十七世:王敬宏;第三十八世:王虬……第四十世:王彦、王杰;第四十一世:王伯高;第四十二世:王通;第四十三世:王凝、王福郊;第四十四世:王元暕、王子安;第四十五世:王景肃;第四十六世:王政;第四十七世:王仲舒;第四十八世:王哲;第四十九世:王言;第五十世:王彻;第五十一世:王祐;第五十二世:王旦、王旭;第五十三世:王懿;第五十四世:王巩。
研究分析《王氏三沙全谱•三槐堂》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除了把王祐之子王懿、王旦、王旭兄弟三人变作两代人外,最大的错误,是把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混在一起。且不说王吉以前的世系混乱不清,名讳错讹,即便是谈到从王吉、王骏父子,便也略过王骏之子王崇和王崇之孙王遵数代,就由琅琊王氏的王骏接上“威公九世孙王霸居山西太原郡,是为太原始祖”。《王氏三沙全谱》中的所谓“二十四世祖:汉大将军儒仲公讳霸”,并身着甲冑,则张冠李戴了。须知,身为将军的王霸字元伯,为东汉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而非字儒仲的同时代经学家王霸。修谱者缺乏起码的历史知识,把经学家王霸“字儒仲”变作“汉大将军儒仲公讳霸”,由第二十四世王霸到第二十六世汉云中太守王殷、第三十世汉雁门太守王泽、第三十一世魏兖州刺史封司空京陵侯王昶,由王昶又传承二十一世至五十一世王祐。
显然,这是一部拼凑嫁接起来的宗谱,王旦以后传承世系固然可信,但王旦以前的传承世系可信程度很小。可是,这一修于清末的谱牒,竟有人用数字比较的方法机械地计算代数,并据此将属于琅琊王氏世系的三槐堂王氏归宗于太原王氏;其他把三槐堂王氏归属太原王氏的谱牒,也多以此为依据。须知,这一谱系,大概是根据错讹百出的所谓《宋代老谱》纂修的。
《宋代老谱》辑有《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谱系图》,记载了由后稷至余姚王氏始祖王寿以下五代玄孙达百世,可作修谱者的参考资料。但“谱系图”从王子晋以下世系叙述是这样排列的:王子晋——王乔(吴王)——王昱羽 ——王蠋——王稽——王仲——王陵——王茂——王吉——王骏——王崇——王霸——王辅、王克——王逸、王宁(均为王辅之子)——王□寿、王焕(均为王逸之子)——王石(王焕之子)——王殷——王书——王雄、王融、王允……以下世系为:王雄之子王浑,王浑之子王戎,王戎之子王敞……为一支;王融之子王祥、王览,王览之子王裁,王裁之子王导……为一支;王允之子王泽……为一支。
由此,对照太原王氏传承世系,王允之子王泽一支,由第三十一世王昶到第三十三世王承,以下为王怀祖——王坦之到第四十八世王哲,《宋史》以及一些琅琊王氏宗谱中王哲均作王言。《琅琊临沂王氏宗谱》说王言之子王泽又名王彻,王彻有史又作王沏,生王祐,史载王祐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
而《王氏三沙全谱•三槐堂》在列王旦与王旭为兄弟排行的同时,却列与王懿、王巩为父子、祖孙关系,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因此,笔者考证宋代老谱后,确定三槐堂王氏出于琅琊王氏而非太原王氏。
关于王羲之后人说和王洽后人说,有人认为王祜(祐)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十世孙,这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王靖之——王恒之——王安之——王大之——王清——王猛——王缮——王弘——王明——王御——王易——王冕——王昕——王知仁——王彦昭(或作王彦超)——王言——王彻——王祜……这一世系,其依据也是《宋代老谱》,认为太原王氏分衍出琅琊王氏,由此又分衍出江左王氏,由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传至第十八世孙王彻,王彻生三子:王祜、王祐、王祚。王祚传五世孙王寿,开三槐堂王氏之余姚王氏支派。
对于这些问题,已故著名学者王汝涛先生在《琅琊王氏考信录》中指出:“据1997年出版,由国家档案局三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合编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所著录的,宋谱一部也没有,明谱约五十部,其余约七百部都是清代以后纂修的。”如今,有人修谱,依据清末或民初的谱牒,把三槐堂王氏归属于太原王氏,则是对历史失察了。
还有人做北宋三槐王氏家族研究的文章,声称三槐王氏的来源,不甚明了,并举出两例,
其一说:三槐王氏的后人、清代的王国栋《王氏宗谱》云:“在远祖,则宗周太子晋,二十三世汉谏大夫吉,为临沂之祖。……至晋丞相始兴文献公导为江左之祖,十一传至唐石泉文贞公方庆,为咸阳之祖。石泉至黎阳(王言)又九世矣,盖三槐王氏为石泉之后无疑。”这是以东晋王导为一世先祖了。其计算方法,以连续性计算从始祖以下即第二代开始。清代另一三槐王氏的后人王庸敬则云:“言,唐相抟四子……因父抟遭蓝田驿之祸,言遂占籍魏州之莘亭县。”
其二说:江苏吴县皋桥支(西沙支)则以隋文中子王通为始祖。《太原王氏皋桥支谱》收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渔溪公《太原王氏宗谱序》:“王氏系出周灵王太子,传至隋为文中子,至宋为文正公(王旦)”。这位三槐王氏家族的研究者,据此得出结论:“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充分的史料根据。尤其以王言为唐王抟之后,更为无据。”这位研究者,资料掌握有限,不求甚解,便盲目得出结论,也过于武断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王国栋是清初至高宗乾隆年间人,王庸敬是清末德宗光绪年间人,显然,王庸敬修谱时延续了王国栋关于王导十一世孙王綝字方庆(不计王导或王綝本人)为三槐堂王氏远祖的说法;而修于清德宗光绪年间的《王氏三沙全谱•三槐堂》,其依据之一,便是清仁宗嘉庆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的《太原王氏宗谱》。
而那位三槐王氏家族的研究者,在否认了王言的远祖琅琊王氏的王方庆和太原王氏的王通后,便援引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所藏《王氏世谱》记载的元人赵孟頫《宋兵部侍郎许国公赠太师尚书令王公纪略》,说王言之父名王乾,而非宰相王抟。可惜,这位研究者也许没有见到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学者王鸣盛家族的宗谱。王鸣盛为琅琊王氏,他的上祖即是王乾。
说王言是王抟之子,虽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王抟生三子王倜、王倓、王伦而没载第四子王言,但据笔者所见,《重修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所载,谱序中说该谱始修于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已丑即公元989年,刊刻于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元统三年乙亥即公元1335年。《凡例》也说,该谱“旧谱草创于端拱已丑”,梓版于“元统乙亥”,并说“旧谱以周灵王太子晋为一世,晋丞相始兴文献公导为二十九世,唐尚书府君璧为四十八世,”“兹谱登载总若干万人,皆本于尚书府君一人”“为宗”,并采用欧阳修“五世一揭之例”,制作世系表。由此推论,该谱较之元代赵孟頫所叙之谱早了三百四十六年。
该谱明代又经多次续修,续修最早的一次是明太祖即所谓“国朝洪武壬午”,实际上是明惠帝建文四年壬午即公元1402年,据宋谱所修,刊刻于明宣宗宣德二年丁未即公元1427年。其中,有载为明太祖洪武三十五年实际上为明成祖永乐元年癸未即公元1403年“冬十月”临清人杨艮卿序,
还有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已亥即公元1419年“秋七月望”,“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侍读学士奉政大夫同修国史庐陵曾棨书”《重修王氏族谱序》。谱序中明确记载:“我王氏得姓,周王子晋始,其子宗敬,为司徒,号曰王家,因以为氏。至秦武城侯长子元,避乱琅琊,始为琅琊王氏……(离次子威)传至裔孙霸居太原,又为太原王氏……吾祖实由琅琊之分。若吾祁之始祖,则有讳璧字大献者,初居祁……生九男二女,二十有三孙,自是蕃衍。”该谱于《著家谱后序》中明确记载:“谨按:家谱序述始祖大献公,与唐乾宁相昭逸,伯仲也。”小字注云:“乾宁相王抟字昭逸,一云抟字元寿……推原吾宗世系,实自王导迁江左始。”该谱于《唐尚书王公璧传》中又载:“导十六传至唐丞相琅琊简怀公玙(不计王导本人),生二子:长及,次乂。及为中书舍人,生谏议大夫鐬,鐬生丞相鲁国公抟,乂生铖公……光化三年,抟为崔胤所潜,遇害。”有趣的是,该世谱目录所载共十一卷,首卷分凡例、序文、像赞、诰传、分迁总图,一卷分姓原、世系、孝字号支派……九卷为人物,十卷则载:王言、传、记、志铭、墓图、经理、后序。从整个世谱的规模看,此谱北宋初年始修,元、明多次重修,必有宋代以前的晋、唐谱牒做为底本。该谱写到琅琊王氏始兴公王导十一世孙(实际上为十二世)王綝即王方庆的后人王抟,并为其子孙立传。王抟又作王搏,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庚午即公元840年,距北宋端拱二年已丑即公元989年为一百四十九年,王抟之子王言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年已丑即公元869年,距北宋端拱二年为一百二十年,而王抟生年距王言生年为二十九年,也就是说,王抟二十九岁时生王言,恰好构成父子关系。由此,王言之父为王抟而非王乾,不辩自明矣。
其实,王汝涛先生在《琅琊王氏考信录》中指出《太原王氏》世表并琅琊王氏为太原王氏分支,为把三槐堂王氏拉作太原王氏分支的谬误时,这样写道:“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潞州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不计王曒本人),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左拾遗。彻公生祜,是为三槐王氏始祖。据此,王綝明显地是琅琊王氏王导的十一世孙(不计王导本人),三槐堂一支应该是琅琊王氏的后裔……”
对此,笔者翻阅大量有关文献典籍,特别始修于北宋太宗年间的《新安琅琊王氏统宗世谱》和始修于南宋孝宗年间的《赤岸王氏分迁谱系》残谱和明瑞安《对坑王氏族谱》等,加以考证,确认三槐堂王氏的世系系东晋丞相王导的第三子王洽以下二十二代至王祐、王祜兄弟。列为传承世系一线表,则是:王览——王裁——王导——王洽——王珣——王昙首——王僧绰——王俭——王骞——王规——王褒——王鼒——王弘直——王方庆——王曒——王宠——王仲连——王绍——王玙——王及——王鐬——王搏——王言——王彻——王祐、王祜(大名莘人)……
关于王览曾孙王洽一支世系,笔者参考《晋书》、《南史》、《旧唐书》、《新唐书》,特别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宋史》等有关文化典籍和谱牒。以上谈到,开闽王氏也始自王方庆,为方庆公第五子王晔一支(说明开闽王氏与三槐堂王氏,均系王綝后裔);而笔者之所以确定三槐堂王氏出自王方庆第三子王曒一支,因为正史和宋代谱牒均有记述。
王祐为王彻长子,字景叔。显于五代十国汉、周之际,入北宋后历事太祖、太宗两朝,文武忠孝,历官兵部侍郎,封晋国公。先后配任氏、边氏,史载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又有谱载,尚有二子:王勉、王勗,新修《中华琅琊王氏通谱》一并补叙之。由此确认,这位王祐,就是“手植三槐”于庭院预言其后世子孙必有致“三公”者的三槐堂王氏(即“三槐堂”堂号)之始祖。王祐的次子王旦,字子明,出继王祜为嗣子,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即公元1006年拜相,位列“三公”。
以上,为对三槐堂三氏的考证、辨析。
由此,我们列出由周灵王太子晋即王子晋至琅琊王氏——开闽王氏、三槐堂王氏的传承世系一线表,则是:王子晋——王宗敬(宗恭)——王森(王凤)——王斌(王彬、王覃)——王昇(王渠)——王昱(王宥、王丰)——王硕(芝)——王景(王荣、王亿)——王错——王贲——王谕(王渝)——王息——王恢——王永(王元、王亢)——王颐(以上为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王翦(秦)——王贲(秦)——王离(秦)——王元(秦、汉)——王谆(王诚,汉)——王渊(汉)——王吉(汉)——王骏(汉)——王崇(汉)——王昇(王遗、王霸,汉)——王遵(汉)——王音(汉)——王仁(汉)——王书(汉)——王融(汉)——王览(汉、魏、两晋)——王裁(西晋)——王导(由西晋入东晋)——王洽(东晋)——王珣(东晋)——王昙首(南朝宋)——王僧绰(南朝宋)——王俭(南朝齐)——王骞(南朝梁)——王规(南朝梁)——王褒(由南朝梁入北朝周)——王鼒(隋)——王弘直(唐)——王方庆(名王綝,以字行,唐)……
由王方庆一支又分出两支——
一、开闽王氏一支:王方庆(唐)——王晔(固始王氏始祖,唐)——王友(又作王友名,唐)——王玉(又作王蕴玉、王卞,唐)——王恁(唐)——王审知(开闽王氏始祖,唐、五代十国)……
二、三槐堂王氏一支:王方庆(唐)——王曒(唐)——王宠(唐)——王仲连(唐)——王绍(唐)——王玙(唐)——王及(唐)——王鐬(唐)——王搏(唐)——王言(五代十国,后汉)——王彻(《宋史》作王彻,《旧五代史》作王澈,五代十国,后周)——王祐(《宋朝事实类苑》卷六一《举子投贽》二引《李学士家谈》说“故兵部侍郎祐,状元彻之子”,因此,王祜应作王祐,字景叔,祖父王言,仕唐为黎阳令,父王彻,后唐举进士,官至左拾遗,王祐应为兵部侍郎,三槐堂王氏始祖,由五代十国入北宋)——王旦(相宋真宗)……
查《宋史》,王祐生三子:王懿、王旦、王旭。
王祐长子王懿,字文德,进士出身,知袁州,卒年四十九岁,生四子:王睦、王淳、王贽、王素。王懿长子王睦,生四子。王懿次子王淳,生三子。王懿第三子王贽。有谱载王懿尚有第四子王素,生一子:王明达,卜居湖南武冈。
王祐次子王旦,字文明,拜相,位列三公,生三子:王雍、王冲、王素,四女。王旦长子王雍,生三子:王恪、王整、王检。王旦次子王冲,生三子:王庆、王吉、王靖。王旦第三子王素,字仲仪,与王懿第四子王素重名,以学士知太原府,转工部尚书,卒年六十七岁,谥曰懿敏,生九子:王厚、王固、王坚、王巩、王本、王硕、王凝、王常、王奥。王素第四子王巩,善诗文,从苏轼游,生十子:王奇、王时、王由、王皋、王琳、王琛、王逸、王典、王文显、王鸣鸾,一女。
王祐第三子王旭,字仲明,出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九岁,生六子:王粹、王质、王玄、王徽、王诲、王端。由此,三槐堂王氏遍布海内外。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正史诸如《宋史》等,为人物立传,对先人或后人功名不著者,往往不载或失载;而子孙中往往只载功名显著者。所以,史载与谱载子孙人数,往往不符或存有差异。
以下信息源自中华王氏网:
日期 标题 作者 点击
2019-03-28 寻三槐堂大槐树王氏后人 王忠福 216
2019-03-02 江苏泗阳三槐堂桃源王氏古敦亭落成典礼暨宗亲联谊大会 王玉等 281
2019-01-16 宛丘王氏与三槐堂 王金超 237
2018-11-23 安徽肥东县王兴村三槐堂王氏续谱寻亲 三槐堂 357
2018-10-14 三槐堂焦牛王氏寻根 王正友 678
2018-07-20 三槐堂郑州惠济双桥王氏祠堂 河南王姓公司 439
2018-03-06 重庆秀山三槐堂举行首届团拜会 王烈宪 563
2017-12-12 三槐堂新郑荆王王氏家族拜祖,四省十七县市五百代表同祭 王朝利 1072
2017-11-13 如果你姓王,一定要知道开封的三教堂和三槐堂! 1657
2016-06-28 三槐堂锦川王氏源脉及分布 文欣 1693
2015-05-07 三槐堂潜阳太原王氏觅世系上源广寻宗亲 王招金 1115
2015-04-28 千古流芳三槐堂 王雷 1164
2015-03-01 三槐堂?海州开封王氏 王来雷 2077
2014-12-22 三槐堂郑州都堂王氏一线谱: 王金超 1682
2014-10-27 三槐堂峄阳善庄王氏王炳辉对近期网上争论的看法 王炳辉 1228
2014-10-26 三槐堂中沙阜宁头灶王氏简概 王友良 1732
2014-10-23 泗阳三槐堂桃源王氏家族的现实思考与未来发展 王爱中 2497
2014-06-17 三槐堂王氏族人寻亲问祖 王春青 2170
2014-03-28 寻找苏州城南谢家村王氏宗亲 转发 1208
2014-03-12 告三槐堂沙湾王氏西门宗亲书 沙湾王氏西门 2057
以下信息源自欣欣旅游:
休宁溪头三槐堂
三槐堂简介:
三槐堂坐落在休宁县城南五公里溪头村,是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王经天倡导建造的王家祠堂,因建造时庭院中栽植的三棵槐树而得名,为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槐堂原有3进11开间,共约1500平方米,有182根屋柱,柱腰围80至100公分不等。整个大厅内含九个小厅,场面宏大,气势壮观。
附一些照片(源自网络,鸣谢。):
顺附一则《高评价》:
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王子,其犹龙邪!我没见过能风云直上的龙,今天见了王子(也就是坚强哥),他就是龙啊。=====袁**下面引用由 孙正 2012年05月18日 14:32 发表的内容:不管大家的反应是否是坚哥期待的,坚哥毕竟倾倒众生,令冷酒坛子回暖。大可不必觉得自己害了这些人,其实大家都要谢谢您才对。-----------汗 院长误会了 他说我们东施效颦。。。O(∩_∩)O哈哈~开心就好 坚挺哥不必介怀,论坛嘛,乐呵乐呵得啦 -----------发帖人: 缪渠春 回复 | 引用 | 举报 第 4 楼 王兄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煮酒掀起涟漪~ ----------- 发帖人: 任敏 其实王坚挺善良的。。而且无论谁说他啥他从没有一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有点爱幻想。。。 ----------- 发帖人: 黄亚丽 下面引用由 孙正 2012年05月18日 09:41 发表的内容:院长~我还有几天活头?!----------- 妙趣兄棒着呢,状态好到能无病呻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艺术的追求,毫无“不疯魔不成活”的内在驱力。只要蛋定且有一定的文字感知力,我们就可以觉察“剪刀”诗是内驱力比表现形式更强大,而妙趣兄的诗,就内驱力来分析不过是无聊、好玩、炫耀等肤浅的混合体。辣椒不需要载涂辣酱,面包涂再多辣酱还是面包。妙趣兄,平平淡淡才是真,发现自己不疯不啥有点若有所失,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我就是这样感觉的。-----------好吧!把床位留给更需要它的海海~ 下面引用由 黄亚丽 2012年05月18日 09:21 发表的内容:[这个贴子最后由 黄亚丽 在 2012年05月18日 09:11 重新编辑]我看不懂,一点也没看懂 但我很喜欢他写的一句话“自己点燃自己的烟花”我以为不会有对句了。。哈,昨天我一朋友居然说了一句“自己安静自己的心扉”太绝了。。好像对联啊。。。-----------P民~自己干涸自己的眼泪 某D~自己触动自己的G点 ----------- 发帖人: 缪渠春 ----------- 新版狂人日记 -----------发帖人: 李东利 回复 | 引用 | 举报第 5 楼 我想到这个意思,可惜没想出来这句话!左右派在地球上血拼,紧那罗王手持烧火棍横空出世,屹立平流层俯视蝼蚁~~跪倒仰望苍穹遥拜 这幅画面就揭示了:谁是神~~谁是人~~ -----------发帖人: 郑燕 下面引用由 徐旭 2012年05月17日 13:00 发表的内容:[quote]下面引用由 丁晓雷 2012年05月16日 15:19 发表的内容:我能看懂一些 虽不敢谬托知己 佩服还是有的-----------确定是佩服文章本身?-----------坚神抓虎只抓不打的那个算是看懂一点,以前我不是这样的,请大家见谅。谢谢,祝大家一切都好。望早日横扫宇宙。谢谢 ----------- 发帖人: 罗一鹤 回复 | 引用 | 举报 第 6 楼 我觉得磨剪刀的人还是挺好玩的 别的大体看了一下 坚哥还是有信仰的 ----------- 发帖人: 王飞 -----------下面引用由 缪渠春 2012年05月18日 08:55 发表的内容:五月,火辣天,晴朗 坛友满面愁容 坛上正在热议 剪刀手 主角:磨剪刀的人 配角:打酱油的众 刀客和刀魂 主导一行行跳跃 引领思绪 游走暧昧 直击市侩 砂砖上流淌着 我们的尊严 勇气 还有耐心 剪刀体的飘逸 跳跃的主题 闪烁的深奥 惨遭唾弃 你们不看 所以厌倦 你们不懂 所以退席 刀客,绵绵沉吟 你的不解 我不负责 更不在乎非议的黑云 昂首游离在碎语纷扬里 孕育下一曲癫狂的降临-----------贴子主题:王坚大哥写的帖子谁能看懂~请进来 乌洋 1# 2012年05月16日 13:04 虽然不知道王大哥写的神马,但是总是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好像是在表世界,王坚sama被坏人黑了,下落不明 但是在裏世界,王堅sama卻依然屹立不倒~~引領著世界的未來。。。 -----------发帖人: 李思邈 王坚大哥每一次发帖都在改变着世界线~ 在王哥的里世界 他一定实现了乌托邦,他拯救了世界~ 王堅sama肯定就是那個擁有魔眼技能的人。。就是世界線的觀測者!!!親,王堅sama的帖子為神馬我們看不懂?因為世界線被改變了,只有王堅sama保留了原來世界線的記憶,所以我們都看不懂,這是正常的,希望王堅sama能實現他自己的願望,突破世界線的收束,跳到β世界線去,改變未來天朝成為絕望鄉的宿命。。。口胡~ 发帖人: 李思邈 回复 | 引用 | 举报 第 7 楼 我真希望王大哥能驾临此贴~~为我们指点迷津~ ----------- 发帖人: 乌洋 我承诺不谈的事希望他人也不谈,这样我才能不谈。万谢,祝大家开心。代坚挺哥回帖.. ----------- 发帖人: 缪渠春 有王哥那扑朔迷离的风格~~~ ----------- 发帖人: 乌洋 跳转至...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贴子主题:王坚的出现横扫了煮酒众多名人,这个没悬念吧?曲喆 1# 2012年05月21日 12:14 什么海客,TT,黄娅丽全被全爆。没错吧?管你什么新老名人,靠骂靠水上位的全被爆~陈侠 3# 2012年05月21日13:51横空出世,横扫六合,无“坚”不摧,甘拜下风-----------朱培 4# 2012年05月21日 16:02 无“坚”不摧,战无不胜。回复 | 引用 | 举报 第 8 楼 一切颠倒主义,最终都不会是不倒主义的对手,这个真理不会因我的生老病死而改变。不倒主义社会,属于小说中的中华兰芬共和国(全境位于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内,果敢族据说就是汉族):本末不倒置、因果不倒置、黑白(是非)不颠倒、……;并非个人、政党、国家等不会倒,太好了会招忌恨,所以被灭的可能性都是非常大的。-----------尼采提过显白与隐微,圣贤常常在用。小人物以故事寓言吹牛隐喻世事,实在不错 发帖人: 张博昌 ----------- 曲喆 28# 2012年05月21日 15:03 咱们成立个拜坚教吧?涉提法不同、划分不同、理解不同等问题,请不要被字面迷惑,请独立思考理解。不倒主义,坚挺故而金枪不倒,很搭!哈哈哈~ -----------发帖人: 缪渠春 回复 | 引用 | 举报 第 9 楼 自己点燃自己的烟花 写得很赞 衷心佩服----- 发帖人: 丁晓雷 12:54:20 下面引用由 丁晓雷 2012年05月22日 09:07 发表的内容: 自己点燃自己的烟花 写得很赞 衷心佩服 ======== 较之《古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今有王坚横扫文暴》气势和高度都逊色了些 ------发帖人: 缪渠春 12:54:54 下面引用由 孙泽 2012年05月22日 10:52 发表的内容: 照片是坚哥玉照吗? ======== 是的,这张是最帅的一张,文字遮面,面带微笑,眼神青涩。。。比拿着手机照脸拍的能入眼多了 ----- 发帖人: 钱鑫12:55:39 贴子 主题:解读坚哥~ 缪渠春 1# 2012年05月22日 09:43 思路清晰、语气平缓、态度真诚、境界高尚 这些段完全能够看懂能够理解是吧 其实,吾等多了些浮躁,少了些耐心和涵养,也许还有底蕴 坚哥文字的缺陷在于排版较乱,还有其夸张的手法不易被普通人所接受------发帖人: 缪渠春 12:56:17 “坚哥”才是“煮版之大神” 一 不被删帖 二 不被禁言 三 不被关小黑屋 佩服 ----- 发帖人: 张泰鑫 12:56:37 坚哥 一出 神马 “沙子 海客 帝国 TT 铁西瓜” 全都弱爆了啊。。。 挺 坚哥 就是 挺 煮版 每日必顶。。。------ 发帖人: 张泰鑫 12:57:11 从历史 到政治 再到文艺 这就是煮版的进步 我们在一步一步向“行为艺术”进发 只因有“大神”的指引。。。----- 发帖人: 张泰鑫12:57:25 是的,坛神之力是可怕的 但,我们能平静的接受坚哥,也许正是我们内心的一次进步,一次强大 也许有一天我们就不惧坛神了 -----发帖人: 缪渠春 12:58:06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发帖人: 刘程 12:58:18 “坚哥” 的玉照哪去了。。。? 我去找找 顶上来 大家膜拜一下------ 发帖人: 张泰鑫 回复 | 引用 | 举报 第 10 楼 古晓军 17# 2012年05月22日 15:53 坚大神的出现,秒杀一切反动派,一统煮酒.从此煮酒只有一种文体-----王氏散文体! 膜拜本坛大神坚哥 ------ 发帖人: 余磊坚兄这是征婚腻吗?十三楼上手里换成持红宝书就现场感多了。 -----发帖人: 郑燕 看了8楼的照片有个问题,你旅游也穿着这么正经吗?------ 发帖人: 曲喆 坚叔加油! ----- 发帖人: 古晓军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发帖人: 刘程 ----------- “坚哥” 的玉照哪去了。。。?我去找找 顶上来 大家膜拜一下 ----------- 发帖人: 张泰鑫 ----------- 斗志“坚” 发帖人: 朱培 ----------- 钱鑫 8# 2012年05月23日 08:31 今天坚哥开始点化我等了。。。回复 | 引用 | 举报 第 11 楼 江骏 10# 2012年05月23日 09:10 下面引用由 李思邈 2012年05月23日 09:07 发表的内容:下面引用由 江骏 2012年05月23日 08:21 发表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 李思邈 2012年05月23日 08:18 发表的内容: 今天1楼和2楼都看懂了,贫僧是不是升华了? 不,其实你不懂 ----------- 请施主开释。。坚神的思想和思考点岂是尔等凡人所能想到的 估计刚刚达到“看山是山”的境界,最少还有2个平行世界等着你们去穿越 11:49:25 王坚回复我了呀~真是太奇怪了,您旅游时比我上班穿的都整齐~我自己买了个T恤和上班的衣服一个色儿,大家谁也没看出来。----------- 发帖人: 曲喆 贴子主题:二楼拾荒老人歌,属坚容并包专辑,经授权改动不算少。[原创] 王坚 1# 2012年05月23日07:43 另答同事,我平时也基本上穿行服,上学时平时基本上穿校服,学***说:行服、校服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了:) 另杨佳大概是这样说: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有些冤屈如果要一辈子背负,那我就尝试替天行道(末句由本人修改,确保不恐怖受欢迎:)。 第 12 楼----------- 吴天新 11# 2012年05月28日 16:10 -----------喜欢王坚的勇气,为这份勇敢投上一票!写这些话的时候,我想起另一位要比王坚名气大一些的人,就是疯狂英语的李阳,当然家暴怎么说都是不对的,因为那是一种对弱小者的欺凌。但这也说明了曾经拥有无数光环的李阳,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者说在某些方面还不及一个普通人。但这并不能将李阳老师所创造的疯狂英语,这一类似于一个产业就一笔抹去。我无意于论及家暴,也不知道这种疯狂的学法是不是就好,可就在几年前,李阳老师还如一位天神一般的站在讲台上。虽说后来证明,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虽说他曾经登上了成功的顶峰。古人在刻印的时候会敲去一角,因为古人知道凡事都是有缺憾的,类似于圆满,或是大团圆其实并不存在。或许我们都会有这些那些的不美,但我们还是要去努力,有时就会失败,有时就会成为笑谈,但不去作,不去尝试,又怎会知道那条路适合自己走,那条路会到达幸福的彼岸。----------- 发帖人: 吴天新 丁硕 9# 2012年05月28日 15:1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 跟着坚哥一起写诗写歌写小说吧 第 13 楼
回复: “神奇”小“狗狗”誕誕王靈誕、“小靈哥”王挺華、“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蓮、王梅芳、......的波浪線爸爸(簡稱“波爸”)天父似的人物(上帝見了發愁、觀世音聽了起舞、......)三槐堂王氏三沙王巷分支王堅2019.05.20收集的三槐堂王氏資料
《中國江蘇無錫惠山區盛巷花苑19號601室王錫壽陳琴芬之愛子王堅攜個人絕對原創音樂專輯大全與數千新舊照片花費35小時23分33秒精心製作個人人生小結視頻11歡迎你鑑賞盛謝你》(盛謝Longluntan、YouTube、......)https://youtu.be/McArgpcsN58
此視頻文件安全下載地址(盛謝百度網盤、……):https://pan.baidu.com/s/1h-zVtWFL_drWHrGGz3s08A 提取碼: xbf3
《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盛巷花苑19號601室王錫壽、陳琴芬之愛子王堅攜個人“絕對原創音樂專輯”“大全”與數千新舊照片估計要費時30多個小時(實際花費了35個小時23分33秒,如有誕媽“們”相助,盛謝~)精心製作此'王堅的人生小結視頻11'歡迎你鑑賞~;王堅攜小創創叢佳依、 “神奇”小“狗狗”誕誕王靈誕、“小靈哥”王挺華、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蓮、王梅芳、......、長得像霧象雨又像屁什麼的創造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大靚青菜、善良得一塌糊塗的耶穌大白蘿蔔、無比賤爛但崇尚講究自由人權個性什麼的上帝大藍蘿蔔等一“眾”所謂神仙、神靈、救世主、創世主什麼的“優秀”作品99分功0.00001分過的誕媽“們”熱烈慶賀好堂兄王志偉的愛兒亦即我的好侄子“凱凱”(王憶凱)好兒媳亦即我的好侄媳趙雨婷2019.05.18新婚快樂、吉祥、如意、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 etc ......》
親愛的叢佳依、誕媽“們”、......,家中黃曆言2019.05.18(農曆己亥年己巳月乙卯日)宜“祈福、祭祀、嫁娶、裁衣”、“呂祖仙師聖誕”、“三合豬羊”、“六合●狗”、......,“你們”知道該怎麼做的喔;我替“你們”公開一下:佑我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加繁榮昌盛、辛勞的中國人民更加富有及更加富有愛心、中華文化早日全面復興、......特朗普算個啥?特大米老鼠爾,他的言行與美利堅合眾國的表現突顯了一些誕媽“們”的偉大什麼的,“東方顯義橋顯靈,西方聖誕,......”,現在誕爸王堅王十一蛋仗小誕誕王靈誕向老婆“們”發令,叢佳依、誕媽“們”必須認真執行:促進世界和平、......——“盤古王搖撥浪鼓,一串冰葫五毛錢”(2018.08.24家中黃曆言,1977.08.24是我的生日,~ etc ......);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etc ......”;~ etc ......
親愛的叢佳依、誕媽“們”、......,願意的話賜福和這個視頻有關的“凡夫俗子”們,人們活著都不活易,“世上小誕誕王靈誕對我最好,有了小誕誕王靈誕的我像塊寶,小誕誕王靈誕的後媽'們'雖然也信奉'順其自然,不得再適可而為'教條,但是會愛寶貝小誕誕王靈誕及王堅這個王十一蛋會聽王堅這個王十一蛋賜福和這個視頻有關的'凡夫俗子'們,~ etc ......”
此視頻背樂為王堅的“絕對原創音樂專輯”“大全”,其中一首《蒹葭蘆葦歌》引用了古人的詩段,王堅鳴謝;其餘詞曲:王堅,編曲演唱:趙勇涵,其中一首《佳人歌》由王堅演唱,用的是王堅花6元錢買的麥克風,王堅五音不全,非常抱歉;王堅感謝中國台灣省的絕對非勵志超天王(或超天皇)歌星鄭智化,王堅“偷”師了他,他或還不知,王堅不是要藉化哥炒作,化哥與王堅這樣的男人,“沒有你想像中堅強”,“比你想像中波浪”, ~ etc ......;我要打擊化哥一下,因為化哥竟然看不起“演唱”這個行業,我的“堅容並包專輯”中有一首《井底之蛙歌》讓化哥的《星星點燈》歌成為了小家碧玉,要不是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不盡妻之職責,王堅王十一蛋早在歌曲創作方面全面超越化哥了,《井底之蛙歌》是千古奇歌,另一首“堅容並包專輯”中的歌曲《妓女歌》也是千古奇歌,王堅王十一蛋不怕你不服,怕你不敢不服,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太愛小誕誕王靈誕及王堅這個王十一蛋了,小誕誕王靈誕、小黑奧巴龍,有了你倆,我不認識了一個字,“怕”,請問博學的網民、網友、網站工作人員、......,“怕”這個字是啥意思?發什麼音? ......啊,耳邊傳來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的哭泣聲——“小誕誕王靈誕,小黑奧巴龍,快,快,快,快來,快來,救救我'們',快去,快去,快去告訴你倆的波爸王堅王十一蛋,我‘們’心甘情願聽他安排,~ etc ......”
中國南宋時出了一位猛將,名叫王堅,他被西方的一些俗人稱為“折斷上帝之鞭的人”,所謂上帝的老婆被稱為“七苦聖母”,所謂上帝的兒子耶穌出生被稱為“聖誕”,小誕誕王靈誕被王堅邂逅的日子2018.01.18家中黃曆言“狗日沖龍”,小誕誕王靈誕被無錫市梁溪區五愛家園5號樓的一個或幾個所謂居民所謂人及五愛家園中房物業的一位所謂保安小誕誕王靈誕對這位所謂保安還有點信任弒害的日子2018.06.01家中黃曆言“紫微大帝聖誕”、“頂上娘娘聖誕”,......;親愛的奶奶,我又想你了,怎麼有那麼多的巧合,一首港片《魔刀俠情》的主題歌又在我心頭響起,“恨過始知相愛滋味,人未到離別哪懂傷悲,......”,~ etc ......;王堅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要感謝許許多多該感謝的東東,現在再感謝一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四大天王”之首劉德華華哥華哥一曲《心肝寶貝》引王堅共鳴,王堅如同天父般,心中有許許多多的心肝寶貝,心愛心痛他們,~ etc ......;我一度擔心因此被強迫“成佛成道”,因此故意做了點小的所謂的壞事,打著檢驗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的旗號,我有罪啊,我最對不起我的寶貝女兒小“狗狗”誕誕王靈誕,我對不起許許多多的東東,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你們”若沒良知的話,沒打錯字喔,你們若“沒”良知的話,請儘管全力懲罰我吧,王堅王十一蛋絕不怪“你們”,~ etc ......;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的心似海似天似宇宙,王堅王十一蛋再感謝兩位大美女,“怕”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一發雌威沒機會,王堅感謝中國台灣省女子流行演唱組合SHE成員陳嘉樺(Ella)妹妹,她的生日是1981.06.18,我馬上翻看了下黃曆,2019.06.18家中黃曆言“如來佛祖誕”、“張天師仙師誕”、“狗日沖”、......;王堅感謝中國台灣省大S徐熙媛姐姐,她的生日是1976.10.06,oh,我的老婆們,我一看她的生日就想到了前女友飛月妹妹,飛月妹妹的生日是1980.10.06,我又馬上翻看了下黃曆,2019.10.06家中黃曆言“九星九紫”、“三合猴龍”、“六合●牛”、......,小誕誕王靈誕,爸爸忍不住又想唱“你的媽媽不開花呀,你的媽媽不發芽,......”這首疑似上帝大藍蘿蔔背後的你媽喜愛的創作者創作的淺陋歌曲,~ etc ......;大S之“眾生皆平等,萬物皆有靈!在我眼中,殺狗等於殺人!有很多和平的方式整頓流浪動物!請當局抱持善念處理,善有善報!”金言玉句振聾發聵,陳嘉樺(Ella)之《薔薔》之歌感我至深,~ etc ......,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現在誕爸即將製作“王堅的人生小結視頻11”“你們”知道該怎麼做的,“你們”辛苦了,~ etc ......
此視頻你可除違法犯罪外任意使用不必向王堅及王堅的家人付費,網站方若有需求請你與網站方直接聯繫,王堅謝謝你,......
末王堅再感謝一下前女友無錫市華莊鎮鎮政府工作人員飛月杜妹妹,她的一位親戚是戴解平,戴解平叔叔係無錫市前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宜興市市委書記、無錫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再感謝一下蘇州大學國際政治課錢玉英老師,她的一位朋友是現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錢老師人美心更美,課上最愛提問我,不知啥故?感謝蘇州大學英語課華蘇揚老師,蘇州揚州出美女,故名蘇揚,她是人美心硬,她說她不會施捨有勞動能力的乞丐,她也最愛提問我,這個我估計是周正興伯伯的原因,只是估計,也許我真的很特別,讓黃鋒同學的一位蘇州大學退休老師第一眼看到我就驚呼你一看就不一般,小誕誕王靈誕,快讓你的媽媽“們”來告訴我原因,唉,~ etc ......;感謝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前黨委書記、蘇州大學外事辦主任、......周正興伯伯和他的知心愛人蘇州大學圖書館前館長、蘇州大學成教院前院長、......鄭荷琴阿姆,伯伯、阿姆,你倆放心,王堅王十一蛋定會向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問罪,小周哥哥慘死“她們”定然有罪,要不是明天侄子新婚,我今日定向“她們”十一K,~ etc ......;感謝在無錫市公安局工作過的張貝芳妹妹,張貝芳妹妹是屬馬的,我是屬蛇的,我提她主要是為了引出她的媽媽,張貝芳妹妹向她的媽媽說我數學考試連考了八個一百分,她的媽媽就說男孩子就是聰明,我謝謝張貝芳的媽媽,她的媽媽竟然上吊而亡,要不是明天侄子新婚,我今日定向我的“老婆們”十一K,“每次走過這間咖啡屋,......”張貝芳向我推薦的這首好歌在我心頭響起,我又想起了許多和張貝芳妹妹同桌時的故事,比如互聞對方臭屁,一想到屁我就又想到我的誕媽“們”,唉,我這個原江蘇省天一中學原最高獎“十佳團員”獲得者之一現在仍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誕媽“們”只是超人類、非人類,比人多點本事而已“她們”也許也很無奈,我要謝謝“她們”,“她們”讓我夢到了去世四年多我沒能夢到過一回的我最親愛的人父親王錫壽兩回——在冒著“生命危險”抱回一條於2018.01.18被拋棄於無錫市五愛路81號附近的身患嚴重皮膚病眼神如我父親最疼愛的人他的愛孫我的愛子王挺華般的小狗狗,~ etc ......;“王靈誕”這個名字源自考試得零蛋,王堅在校時考試常考兩個零蛋前面有一豎,王堅初就想讓小狗狗王靈誕名壓王八蛋,以正壓斜,~ etc ......;太多故事了,有事要出去,晚點再說了,謝謝網民、網友、網站工作人員、公務員、科學家、企業家、...... ;~ etc ......(簡稱“bee”什麼的) ;再次感謝張貝芳妹妹,因為這是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調皮搗蛋強迫我要再次感謝她一下,好讓小創創叢佳依、誕媽“們”顯得高大上什麼的,~ etc ......;
一首港片《琥珀青龍》的主題歌又在我心頭響起,“難回首為那時候,充滿疑竇,從前事問君知否,君你難開口;糖兒蜜用寶劍挑,請你嚐一口,......”,王堅王十一蛋就要開始製作視頻了,小誕誕王靈誕波浪線etc ......
王堅
2019.05.17 10:37(北京時間)
“凱凱婷婷,叔叔祝你倆新婚快樂、吉祥、如意、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etc ......”,~ ......
《中国江苏无锡惠山区盛巷花苑19号601室王锡寿陈琴芬之爱子王坚携个人绝对原创音乐专辑大全与数千新旧照片花费35小时23分33秒精心制作个人人生小结视频11欢迎你鉴赏盛谢你》(盛谢Longluntan、YouTube、......)https://youtu.be/McArgpcsN58
此视频文件安全下载地址(盛谢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h-zVtWFL_drWHrGGz3s08A 提取码: xbf3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盛巷花苑19号601室王锡寿、陈琴芬之爱子王坚携个人“绝对原创音乐专辑”“大全”与数千新旧照片估计要费时30多个小时(实际花费了35个小时23分33秒,如有诞妈“们”相助,盛谢~)精心制作此‘王坚的人生小结视频11’欢迎你鉴赏~;王坚携小创创丛佳依、 “神奇”小“狗狗”诞诞王灵诞、“小灵哥”王挺华、小“天使”王妙英、王荷莲、王梅芳、......、长得象雾象雨又象屁什么的创造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大靓青菜、善良得一塌糊涂的耶稣大白萝卜、无比贱烂但崇尚讲究自由人权个性什么的上帝大蓝萝卜等一“众”所谓神仙、神灵、救世主、创世主什么的“优秀”作品99分功0.00001分过的诞妈“们”热烈庆贺好堂兄王志伟的爱儿亦即我的好侄子“凯凯”(王忆凯)好儿媳亦即我的好侄媳赵雨婷2019.05.18新婚快乐、吉祥、如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etc ......》
亲爱的丛佳依、诞妈“们”、......,家中黄历言2019.05.18(农历己亥年己巳月乙卯日)宜“祈福、祭祀、嫁娶、裁衣”、“吕祖仙师圣诞”、“三合猪羊”、“六合●狗”、......,“你们”知道该怎么做的喔;我替“你们”公开一下:佑我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加繁荣昌盛、辛劳的中国人民更加富有及更加富有爱心、中华文化早日全面复兴、......特朗普算个啥?特大米老鼠尔,他的言行与美利坚合众国的表现突显了一些诞妈“们”的伟大什么的,“东方显义桥显灵,西方圣诞,......”,现在诞爸王坚王十一蛋仗小诞诞王灵诞向老婆“们”发令,丛佳依、诞妈“们”必须认真执行:促进世界和平、......——“盘古王摇拨浪鼓,一串冰葫五毛钱”(2018.08.24家中黄历言,1977.08.24是我的生日,~ etc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etc ......”;~ etc ......
亲爱的丛佳依、诞妈“们”、......,愿意的话赐福和这个视频有关的“凡夫俗子”们,人们活着都不活易,“世上小诞诞王灵诞对我最好,有了小诞诞王灵诞的我象块宝,小诞诞王灵诞的后妈‘们’虽然也信奉‘顺其自然,不得再适可而为’教条,但是会爱宝贝小诞诞王灵诞及王坚这个王十一蛋会听王坚这个王十一蛋赐福和这个视频有关的‘凡夫俗子’们,~ etc ......”
此视频背乐为王坚的“绝对原创音乐专辑”“大全”,其中一首《蒹葭芦苇歌》引用了古人的诗段,王坚鸣谢;其余词曲:王坚,编曲演唱:赵勇涵,其中一首《佳人歌》由王坚演唱,用的是王坚花6元钱买的麦克风,王坚五音不全,非常抱歉;王坚感谢中国台湾省的绝对非励志超天王(或超天皇)歌星郑智化,王坚“偷”师了他,他或还不知,王坚不是要借化哥炒作,化哥与王坚这样的男人,“没有你想象中坚强”,“比你想象中波浪”,~ etc ......;我要打击化哥一下,因为化哥竟然看不起“演唱”这个行业,我的“坚容并包专辑”中有一首《井底之蛙歌》让化哥的《星星点灯》歌成为了小家碧玉,要不是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不尽妻之职责,王坚王十一蛋早在歌曲创作方面全面超越化哥了,《井底之蛙歌》是千古奇歌,另一首“坚容并包专辑”中的歌曲《妓女歌》也是千古奇歌,王坚王十一蛋不怕你不服,怕你不敢不服,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太爱小诞诞王灵诞及王坚这个王十一蛋了,小诞诞王灵诞、小黑奥巴龙,有了你俩,我不认识了一个字,“怕”,请问博学的网民、网友、网站工作人员、......,“怕”这个字是啥意思?发什么音?......啊,耳边传来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的哭泣声——“小诞诞王灵诞,小黑奥巴龙,快,快,快,快来,快来,救救我‘们’,快去,快去,快去告诉你俩的波爸王坚王十一蛋,我‘们’心甘情愿听他安排,~ etc ......”
中国南宋时出了一位猛将,名叫王坚,他被西方的一些俗人称为“折断上帝之鞭的人”,所谓上帝的老婆被称为“七苦圣母”,所谓上帝的儿子耶稣出生被称为“圣诞”,小诞诞王灵诞被王坚邂逅的日子2018.01.18家中黄历言“狗日冲龙”,小诞诞王灵诞被无锡市梁溪区五爱家园5号楼的一个或几个所谓居民所谓人及五爱家园中房物业的一位所谓保安小诞诞王灵诞对这位所谓保安还有点信任弑害的日子2018.06.01家中黄历言“紫微大帝圣诞”、“顶上娘娘圣诞”,......;亲爱的奶奶,我又想你了,怎么有那么多的巧合,一首港片《魔刀侠情》的主题歌又在我心头响起,“恨过始知相爱滋味,人未到离别哪懂伤悲,......”,~ etc ......;王坚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要感谢许许多多该感谢的东东,现在再感谢一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四大天王”之首刘德华华哥,华哥一曲《心肝宝贝》引王坚共鸣,王坚如同天父般,心中有许许多多的心肝宝贝,心爱心痛他们,~ etc ......;我一度担心因此被强迫“成佛成道”,因此故意做了点小的所谓的坏事,打着检验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的旗号,我有罪啊,我最对不起我的宝贝女儿小“狗狗”诞诞王灵诞,我对不起许许多多的东东,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你们”若没良知的话,没打错字喔,你们若“没”良知的话,请尽管全力惩罚我吧,王坚王十一蛋绝不怪“你们”,~ etc ......;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的心似海似天似宇宙,王坚王十一蛋再感谢两位大美女,“怕”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一发雌威没机会,王坚感谢中国台湾省女子流行演唱组合S.H.E成员陈嘉桦(Ella)妹妹,她的生日是1981.06.18,我马上翻看了下黄历,2019.06.18家中黄历言“如来佛祖诞”、“张天师仙师诞”、“狗日冲龙”、......;王坚感谢中国台湾省大S徐熙媛姐姐,她的生日是1976.10.06,oh,我的老婆们,我一看她的生日就想到了前女友飞月妹妹,飞月妹妹的生日是1980.10.06,我又马上翻看了下黄历,2019.10.06家中黄历言“九星九紫”、“三合猴龙”、“六合●牛”、......,小诞诞王灵诞,爸爸忍不住又想唱“你的妈妈不开花呀,你的妈妈不发芽,......”这首疑似上帝大蓝萝卜背后的你妈喜爱的创作者创作的浅陋歌曲,~ etc ......;大S之“众生皆平等,万物皆有灵!在我眼中,杀狗等于杀人!有很多和平的方式整顿流浪动物!请当局抱持善念处理,善有善报!”金言玉句振聋发聩,陈嘉桦(Ella)之《蔷蔷》之歌感我至深,~ etc ......,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现在诞爸即将制作“王坚的人生小结视频11”“你们”知道该怎么做的,“你们”辛苦了,~ etc ......
此视频你可除违法犯罪外任意使用不必向王坚及王坚的家人付费,网站方若有需求请你与网站方直接联系,王坚谢谢你,......
末王坚再感谢一下前女友无锡市华庄镇镇政府工作人员飞月杜妹妹,她的一位亲戚是戴解平,戴解平叔叔系无锡市前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宜兴市市委书记、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再感谢一下苏州大学国际政治课钱玉英老师,她的一位朋友是现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钱老师人美心更美,课上最爱提问我,不知啥故?感谢苏州大学英语课华苏扬老师,苏州扬州出美女,故名苏扬,她是人美心硬,她说她不会施舍有劳动能力的乞丐,她也最爱提问我,这个我估计是周正兴伯伯的原因,只是估计,也许我真的很特别,让黄锋同学的一位苏州大学退休老师第一眼看到我就惊呼你一看就不一般,小诞诞王灵诞,快让你的妈妈“们”来告诉我原因,唉,~ etc ......;感谢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前党委书记、苏州大学外事办主任、......周正兴伯伯和他的知心爱人苏州大学图书馆前馆长、苏州大学成教院前院长、......郑荷琴阿姆,伯伯、阿姆,你俩放心,王坚王十一蛋定会向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问罪,小周哥哥惨死“她们”定然有罪,要不是明天侄子新婚,我今日定向“她们”十一K,~ etc ......;感谢在无锡市公安局工作过的张贝芳妹妹,张贝芳妹妹是属马的,我是属蛇的,我提她主要是为了引出她的妈妈,张贝芳妹妹向她的妈妈说我数学考试连考了八个一百分,她的妈妈就说男孩子就是聪明,我谢谢张贝芳的妈妈,她的妈妈竟然上吊而亡,要不是明天侄子新婚,我今日定向我的“老婆们”十一K,“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张贝芳向我推荐的这首好歌在我心头响起,我又想起了许多和张贝芳妹妹同桌时的故事,比如互闻对方臭屁,一想到屁我就又想到我的诞妈“们”,唉,我这个原江苏省天一中学原最高奖“十佳团员”获得者之一现在仍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诞妈“们”只是超人类、非人类,比人多点本事而已,“她们”也许也很无奈,我要谢谢“她们”,“她们”让我梦到了去世四年多我没能梦到过一回的我最亲爱的人父亲王锡寿两回——在冒着“生命危险”抱回一条于2018.01.18被抛弃于无锡市五爱路81号附近的身患严重皮肤病眼神如我父亲最疼爱的人他的爱孙我的爱子王挺华般的小狗狗,~ etc ......;“王灵诞”这个名字源自考试得零蛋,王坚在校时考试常考两个零蛋前面有一竖,王坚初就想让小狗狗王灵诞名压王八蛋,以正压斜,~ etc ......;太多故事了,有事要出去,晚点再说了,谢谢网民、网友、网站工作人员、公务员、科学家、企业家、...... ;~ etc ......(简称“bee”什么的);再次感谢张贝芳妹妹,因为这是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调皮捣蛋强迫我要再次感谢她一下,好让小创创丛佳依、诞妈“们”显得高大上什么的,~ etc ......;一首港片《琥珀青龙》的主题歌又在我心头响起,“难回首为那时候,充满疑窦,从前事问君知否,君你难开口;糖儿蜜用宝剑挑,请你尝一口,......”,王坚王十一蛋就要开始制作视频了,小诞诞王灵诞波浪线 etc ......
王坚
2019.05.17 10:37(北京时间)
“凯凯婷婷,叔叔祝你俩新婚快乐、吉祥、如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etc ......”,~ ......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